讀書|全是乾貨!“曾胡治兵語錄”精華彙編

《曾胡治兵語錄》是一部反映曾國藩、胡林翼治軍用兵言論的語錄體兵書,由蔡鍔編輯整理。全書分為將材、用人、尚志、誠實、勇毅、嚴明、公明、仁愛、勤勞、和輯、兵機、戰守十二章,每章都加有蔡鍔評語。

蔣中正增補“治心”一章,此書成為十三章,暗合《孫子兵法》十三篇之數,名曰《增補曾胡治兵語錄》,將其印發為黃埔軍校教材。

抗日戰爭時期,延安八路軍《軍政雜誌》於1943年出版《增補曾胡治兵語錄白話句解》,並在1945年重印。

蔣中正、毛澤東對曾、胡二公非常推崇。蔣言“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達達人之道,蓋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毛言“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胡字“潤之”,毛字“潤芝”。竊以為蔣只學曾胡之形,而毛深得曾胡思想之精髓。

有人說,千萬佛經皆在《金剛經》5000餘字,又可濃縮為《心經》260字。《曾國藩全集》1500餘萬字,《胡林翼集》330餘萬字,《增補曾胡治兵語錄》大概相當於曾、胡諸多文字中的“金剛經”、“心經”。

小子非常喜歡這部書,在此彙編其中部分精華,與諸君共勉。

戒莒齋主

戊戌六月二十四日


讀書|全是乾貨!“曾胡治兵語錄”精華彙編


第一章 將材

帶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上將之道,嚴明果斷,以浩氣舉事,一片肫誠。

將以氣為主,以志為帥。

良法雖多,調度雖善,有效有不效,盡人事以聽天而已。

必求智略深遠之人,又須號令嚴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

安閒肅穆,厚重強固。萬幕無譁,一塵不驚。處事接人,平和正直,不矜不伐。

以得人為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為小將須立功以爭勝,為大將戒貪小功而誤大局。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到,又要簡捷。

儉以養廉,直而能忍。

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並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廣收、慎用、勤教、嚴繩。治事不外四端,曰經分、綸合、祥思、約守。

第二章 用人

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動謂無人可用。

吾欲以勞、苦、忍、辱四字教人。

必取遇事體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

人才非困厄則不能激,非危心深慮則不能達。

第三章 尚志

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軌,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矣。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喜譽惡毀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於此關打不破,則一切學問,才智,實足以欺世盜名。

吾輩當立準繩,自為守之,並約同志共守之,無使吾心之賊,破吾心之牆子。

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於一發。

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其功在於胸懷坦夷,其效在於身體康健。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

人才由磨鍊而成,總須志氣勝乃有長進。成敗原難逆睹,不足以定人才。

兵事以人才為根本,人才以志氣為根本;兵可挫而氣不可挫,氣可偶挫而志不可挫。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凡人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

捨命報國,側身修行。

古稱“金丹換骨”,餘謂立志即丹也。

吾人任事,與正人同死,死亦附於正氣之列,是為正命。附非其人,而得不死,亦為千古之玷,況又不能無死耶!處世無遠慮,必有危機。一朝失足,則將以薰蕕為同臭。而無解於正人之譏評。

第四章 誠實

人必虛中不著一物,而後能真實無妄。蓋實者不欺之謂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彆著一物。心中別有私心,不敢告人,而後造偽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欺人者,亦以心中彆著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則不能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誠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無私著也;無私著者,至虛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誠,天下之至虛者也;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有一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是之謂虛而已矣,是之謂誠而已矣。

知己之過失,即自為承認之地,改去毫無吝惜之心,此最難之事,豪傑之所以為豪傑,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便是此等處磊落過人。能透過此一關,寸心便異常安樂,省得多少糾葛,省得多少遮掩裝飾醜態。

勤字所以醫惰,慎字所以醫驕。二字之先,須有一誠字以為之本。立意要將此事知得透,辨得穿。精誠所至,金石亦開,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誠也。以誠為之本,以勤字、慎字為之用,庶幾免於大戾,免於大敗。

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吾輩總以誠心求之,虛心處之。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

至於鄰人畏敬,全在自立自強,不在裝模作樣。臨難有不屈撓之節,臨財有不沾染之廉,此威信也。

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馭天下之至紛者以靜。

眾無大小,推誠相與。諮之以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而觀其勇;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知人任人,不外是矣。

人貴專一。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挾智術以用世,殊不知世間並無愚人。

第五章 勇毅

大抵任事之人,斷不能有毀而無譽,有恩而無怨。

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工夫。

譬如舟行,遇大風暴發,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則成敗雖未可知,要勝於他舟之慌亂者數倍。

天下事只在人力作為,到水盡山窮之時自有路走,只要切實去辦。

冒險二字,勢不能免。小心之過,則近於葸。語不云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敗利鈍,實關天命,吾盡吾心而已。

僥倖以圖難成之功,不如堅忍而規遠大之策。

兵事無萬全。求萬全者,無一全。處處謹慎,處處不能謹慎。歷觀古今戰事,如劉季、光武、唐太宗、魏武帝,均日瀕於危。其濟,天也。

不當怕而怕,必有當怕而不怕者矣。

戰事之要,不戰則已,戰則須挾全力;不動則已,動則須操勝算。

古今戰陣之事,其成事皆天也,其敗事皆人也。兵事怕不得許多,算到五六分,便須放膽放手,本無萬全之策也。

安而思危,樂而不荒。

勢窮計迫,義不返顧,效死而已矣。其濟,天也;不濟,於吾心無憾焉耳。

時事愈艱,則挽回之道,自須先之以戒懼惕厲傲兀鬱積之氣,足以肩任艱鉅。然視事太易,亦是一弊。

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撐一日。

日慎一日,以求事之濟。一懷焦憤之念,則恐無成。千萬忍耐,忍耐千萬, 久而敬之四字,不特處朋友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

袁了凡所謂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另起爐灶,重開世界。安知此兩番之大敗,非天之磨鍊英雄,使予大有長進乎?諺雲“吃一塹,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餒也。

第六章 嚴明

立法不難,行法為難。凡立一法,總須實實行之,且常常行之。

居今日而為政,非用霹靂手段不能顯菩薩心腸。

賞罰嚴明,煦煦為仁。

第七章 公明

大抵蒞事以明字為第一要義。

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則為君子;卯刻偏私晻曖,則為小人。

天下惟不明白人多疑人,明白人不疑人也。

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知學問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思擇善而約守之; 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思舉賢而共圖之。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第八章 仁愛

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禮。

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臨之以莊,無形無聲之際,常有凜然難犯之象,則人知威矣。

大將以救大局為主,並以救他人為主。須有嘉善而矜不能之氣度,乃可包容一切,覺得勝仗無可驕人,敗仗無可尤人。即他人不肯救我,而我必當救人。

自來義士忠臣,於曾經受恩之人,必終身奉事惟謹。

第九章 勤勞

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得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治軍之道,以勤字為先。惰者,暮氣也,當常常提其朝氣。

治軍以勤字為先,由閱歷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臨敵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習勞,而臨敵忽能習勞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飢耐寒,而臨敵忽能忍飢耐寒者。

每日應辦之事積擱過多,當於清早單開本日應了之件,日內了之。

養生之道,莫大於懲忿窒欲,多動少食。

夫兵猶火也,不戰則焚;兵猶水也,不流則腐。治軍之道,必以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為典法。

耐冷耐苦,耐勞耐閒。

立法不難,行法為難。以後總求實實行之,且常常行之。

身體雖弱,卻不宜過於愛惜。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而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則夜間臨睡愈快活。若存愛惜精神的意思,將前將卻,奄奄無氣,決難成事。

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於保惜;精神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爾摧沮。

不輕進,不輕退。

習勞為辦事之本。

欲去驕字,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欲去惰字,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每日臨睡之時,默數本日勞心者幾件,勞力者幾件,則知宣勤國事之處無多,更宜竭誠以圖之。

宜刻刻勤勞,早作夜思,以求有濟。

用兵最戒驕氣惰氣。作人之道,亦惟驕惰二字誤之最甚。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第十章 和輯

禍機之發,莫烈於猜忌,此古今之通病。敗國、亡家、喪身皆猜忌之所致。《詩》稱:“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忮、求二端,蓋妾婦穿窬兼而有之者也。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則小心翼翼,事無鉅細,皆不敢忽。恕則凡事留餘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常常記此二字,則長履大任,福祚無量。

湘軍之所以無敵者,全賴彼此相顧,彼此相救。雖平日積怨深仇,臨陣仍彼此照顧;雖上午口角參商,下午仍彼此救援。

蓋謀議可資於眾人,而決斷須歸於一將。

為大將之道,以肯救人、固大局為主,不宜炫耀己之長處,尤不宜指摘人之短處。

第十一章 兵機

夫戰,勇氣也。再而衰,三而竭。大約用兵無他巧妙,常存有餘不盡之氣而已。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故古詩“花未全開月未圓”之句,君子以為知道。

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以整御散,必勝之道也。

可密計而不可宣露,須併力而不宜單弱。須謀定後戰,相機而行,而不可或先或後。

不輕敵而慎思,不怯戰而穩打。

敬則勝,整則勝,和則勝。

臨陣分枝,不嫌其散,先期合力,必求其厚。

權不可預設,變不可先圖。與時遷移,隨物變化。

戰陣之事,恃強者是敗機,敬戒者是勝機。

偵探須確,須勤,須速,博訪以資眾論,深思以審敵情。

凡善弈者,每於棋危劫急之時,一面自救,一面破敵,往往因病成妍,轉敗為功。

凡事過於求好,轉多不妥之處。

凡危急之時,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凡用兵,須蓄不竭之氣,留有餘之力。

第十二章 戰守

戰守機宜;不可紛心;心紛則氣不專,神不一。

軍旅之事,守於境內,不如戰於境外。

必有所忌,乃能有所濟;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

不可爭目前之微功,而誤大局。

第十三章 治心

凡沉痾在身,而人力可以自為主持者,約有二端:一曰以志帥氣,一曰以靜制動。

心欲其定,氣欲其定,神欲其定,體欲其定。

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

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研幾工夫最要緊。

見聖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

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讀書|全是乾貨!“曾胡治兵語錄”精華彙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