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全是干货!“曾胡治兵语录”精华汇编

《曾胡治兵语录》是一部反映曾国藩、胡林翼治军用兵言论的语录体兵书,由蔡锷编辑整理。全书分为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明、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十二章,每章都加有蔡锷评语。

蒋中正增补“治心”一章,此书成为十三章,暗合《孙子兵法》十三篇之数,名曰《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将其印发为黄埔军校教材。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于1943年出版《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并在1945年重印。

蒋中正、毛泽东对曾、胡二公非常推崇。蒋言“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毛言“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胡字“润之”,毛字“润芝”。窃以为蒋只学曾胡之形,而毛深得曾胡思想之精髓。

有人说,千万佛经皆在《金刚经》5000余字,又可浓缩为《心经》260字。《曾国藩全集》1500余万字,《胡林翼集》330余万字,《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大概相当于曾、胡诸多文字中的“金刚经”、“心经”。

小子非常喜欢这部书,在此汇编其中部分精华,与诸君共勉。

戒莒斋主

戊戌六月二十四日


读书|全是干货!“曾胡治兵语录”精华汇编


第一章 将材

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上将之道,严明果断,以浩气举事,一片肫诚。

将以气为主,以志为帅。

良法虽多,调度虽善,有效有不效,尽人事以听天而已。

必求智略深远之人,又须号令严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为上选。

安闲肃穆,厚重强固。万幕无哗,一尘不惊。处事接人,平和正直,不矜不伐。

以得人为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为小将须立功以争胜,为大将戒贪小功而误大局。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

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治事不外四端,曰经分、纶合、祥思、约守。

第二章 用人

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

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

人才非困厄则不能激,非危心深虑则不能达。

第三章 尚志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实足以欺世盗名。

吾辈当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

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

人才由磨炼而成,总须志气胜乃有长进。成败原难逆睹,不足以定人才。

兵事以人才为根本,人才以志气为根本;兵可挫而气不可挫,气可偶挫而志不可挫。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凡人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

舍命报国,侧身修行。

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吾人任事,与正人同死,死亦附于正气之列,是为正命。附非其人,而得不死,亦为千古之玷,况又不能无死耶!处世无远虑,必有危机。一朝失足,则将以薰莸为同臭。而无解于正人之讥评。

第四章 诚实

人必虚中不着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心中别有私心,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着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欺人者,亦以心中别着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着也;无私着者,至虚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有一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

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二字之先,须有一诚字以为之本。立意要将此事知得透,辨得穿。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以诚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

至于邻人畏敬,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作样。临难有不屈挠之节,临财有不沾染之廉,此威信也。

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众无大小,推诚相与。咨之以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而观其勇;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知人任人,不外是矣。

人贵专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挟智术以用世,殊不知世间并无愚人。

第五章 勇毅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工夫。

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发,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之慌乱者数倍。

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水尽山穷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办。

冒险二字,势不能免。小心之过,则近于葸。语不云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败利钝,实关天命,吾尽吾心而已。

侥幸以图难成之功,不如坚忍而规远大之策。

兵事无万全。求万全者,无一全。处处谨慎,处处不能谨慎。历观古今战事,如刘季、光武、唐太宗、魏武帝,均日濒于危。其济,天也。

不当怕而怕,必有当怕而不怕者矣。

战事之要,不战则已,战则须挟全力;不动则已,动则须操胜算。

古今战阵之事,其成事皆天也,其败事皆人也。兵事怕不得许多,算到五六分,便须放胆放手,本无万全之策也。

安而思危,乐而不荒。

势穷计迫,义不返顾,效死而已矣。其济,天也;不济,于吾心无憾焉耳。

时事愈艰,则挽回之道,自须先之以戒惧惕厉傲兀郁积之气,足以肩任艰巨。然视事太易,亦是一弊。

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

日慎一日,以求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千万忍耐,忍耐千万, 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朋友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

袁了凡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予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馁也。

第六章 严明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居今日而为政,非用霹雳手段不能显菩萨心肠。

赏罚严明,煦煦为仁。

第七章 公明

大抵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

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则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晻暧,则为小人。

天下惟不明白人多疑人,明白人不疑人也。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学问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 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第八章 仁爱

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

大将以救大局为主,并以救他人为主。须有嘉善而矜不能之气度,乃可包容一切,觉得胜仗无可骄人,败仗无可尤人。即他人不肯救我,而我必当救人。

自来义士忠臣,于曾经受恩之人,必终身奉事惟谨。

第九章 勤劳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惰者,暮气也,当常常提其朝气。

治军以勤字为先,由阅历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临敌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饥耐寒者。

每日应办之事积搁过多,当于清早单开本日应了之件,日内了之。

养生之道,莫大于惩忿窒欲,多动少食。

夫兵犹火也,不战则焚;兵犹水也,不流则腐。治军之道,必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为典法。

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以后总求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而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精神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不轻进,不轻退。

习劳为办事之本。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则知宣勤国事之处无多,更宜竭诚以图之。

宜刻刻勤劳,早作夜思,以求有济。

用兵最戒骄气惰气。作人之道,亦惟骄惰二字误之最甚。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第十章 和辑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败国、亡家、丧身皆猜忌之所致。《诗》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忮、求二端,盖妾妇穿窬兼而有之者也。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任,福祚无量。

湘军之所以无敌者,全赖彼此相顾,彼此相救。虽平日积怨深仇,临阵仍彼此照顾;虽上午口角参商,下午仍彼此救援。

盖谋议可资于众人,而决断须归于一将。

为大将之道,以肯救人、固大局为主,不宜炫耀己之长处,尤不宜指摘人之短处。

第十一章 兵机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故古诗“花未全开月未圆”之句,君子以为知道。

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整御散,必胜之道也。

可密计而不可宣露,须并力而不宜单弱。须谋定后战,相机而行,而不可或先或后。

不轻敌而慎思,不怯战而稳打。

敬则胜,整则胜,和则胜。

临阵分枝,不嫌其散,先期合力,必求其厚。

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随物变化。

战阵之事,恃强者是败机,敬戒者是胜机。

侦探须确,须勤,须速,博访以资众论,深思以审敌情。

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

凡事过于求好,转多不妥之处。

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凡用兵,须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

第十二章 战守

战守机宜;不可纷心;心纷则气不专,神不一。

军旅之事,守于境内,不如战于境外。

必有所忌,乃能有所济;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

不可争目前之微功,而误大局。

第十三章 治心

凡沉疴在身,而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者,约有二端:一曰以志帅气,一曰以静制动。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

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研几工夫最要紧。

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读书|全是干货!“曾胡治兵语录”精华汇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