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命運為何和母親一樣,年輕時轟轟烈烈,晚年孤獨終老?

書海識途


阿德勒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張愛玲的母親年輕時與丈夫離婚,遠渡重洋;而父親終日吸食鴉片,她的童年裡沒有愛,只有悽惶無助的印記。

“那裡什麼我都看不見,鴉片、教我弟弟作《漢高祖論》的老先生、章回小說,懶洋洋灰撲撲地活下去……父親的房間裡永遠是下午,在那裡坐久了便覺得沉下去、沉下去。”

——張愛玲《私語》

身在浮華,內心孤獨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張愛玲《天才夢》

初登文壇,張愛玲短短几年就成為上海灘名噪一時的女作家,當金錢和名譽隨之而來時,那種長在內心深處的孤獨依然籠罩著她。出身名門卻敗落,渴望親情卻離散,她總是耀眼又落寞。

從那個時期的作品《沉香屑第一爐香》《心經》裡,無論文字如何繁華綺麗,讀者總能看到那一抹冷灰的底色。這種天生的孤獨氣質,對於作家來說是再適合不過的,但作為一個女性,卻難免缺少溫度,令人望而卻步。

恩愛糾纏,悲觀絕望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張愛玲《留情》

張愛玲最著名的一段感情,莫過於與胡蘭成之間數年的愛恨糾葛。寫過那麼多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大多是曲終人散,而她自己的感情經歷也逃不過悲劇的命運。

徜徉在甜蜜戀愛中的張愛玲也曾歡喜和憧憬,但她“低到塵埃裡”的愛情觀還是被無情踐踏了。歸根究底,父母失敗的婚姻讓她成為悲觀主義者,患得患失,委曲求全,而渣男式的人生伴侶又讓她從悲觀走向絕望。給胡蘭成的分手信中,張愛玲寫“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的了。”

轟轟烈烈,冷眼旁觀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在這上面略加點染成一枝桃花。——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在張愛玲的筆下,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熱熱鬧鬧地生活,走完或長或短或幸福或悲哀的人生。她似乎是一個冷靜到底的旁觀者,時而詼諧,時而尖刻,時而殘忍。

在《傾城之戀》中,流蘇對範柳原說:“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甚至,這種冷眼旁觀的態度,也像她看待自己。“我有時覺得,我是一座孤島”,晚年的時候,她這樣說。

文學之路,痛而深遠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張愛玲《花凋》

看完張愛玲的一生,我突然恍然大悟,她的痛苦埋得太深太深,冷漠與孤獨是從那片土壤里長出來的。很多人說,痛苦是藝術的源泉。如果沒有一個痛苦的張愛玲,讀者就根本看不到那些刻進靈魂的文章。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也許痛苦的盡頭,會與自己無聲的和解。走過熱鬧的平庸,迴歸孤獨的高貴。所以我還是更願意相信,無論家庭圓滿還是孤獨終老,這都是張愛玲的選擇,而不是她的宿命。


玉璫


雖然張愛玲與其母親不和,但並不代表母親對她沒有影響。反而,可能這種影響才是伴隨她一生,揮之不去的記憶。她與母親曾處於相同的環境,她有著母親遺傳的基因,與母親有相似之處,自然也不意外。

你的問題是命運,我就從這個詞入手來回答年青與晚年的迥然不同的原因。命是與生俱來的,但運卻是會改變的。悲催的結局是註定了的,但並不排除過程中也會有璀璨的火花。這是為何年青轟轟烈烈,晚年卻孤獨終老的答案。








剛哥說法365


早慧的女子往往命運多舛,比如張愛玲。她7歲的時候就開始寫小說,有一篇寫的是家庭悲劇,還有一篇是關於一個女子失戀自殺的故事。而這彷彿是對她人生的隱喻,註定了她在家庭和戀愛上都難得圓滿。

(張愛玲舊照)

張愛玲的出身,要比民國時期很多當紅名媛的出身顯赫得多。她是清末重臣李鴻章的重外孫女,祖父張佩倫亦是晚清名臣。

若是世道不變,張愛玲的家族原本應該繼續花團錦簇。

但是,在張愛玲還沒出生前,清朝亡了,那些原本顯赫的家族由於不屑於向民國折腰,因此而寂然沒落。

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自幼養尊處優,但革命黨卻讓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天換地的氣勢。

民國建立後,張廷重成了滿清遺少型的少爺。他始終覺得,一切都是舊的好,新世界讓他總是無所適從。

不管怎麼說,家底厚實,倒也不急著一定要腆著臉去求民國政府賞飯,那便先將已經訂下婚約的未婚妻黃素瓊娶過門吧。

論起家世,黃素瓊的祖父可做過晚清長江七省的水師提督,張黃兩家又是世交。因此這門當戶對,才貌般配的一對男女,便得到了許多祝福。誰都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締結,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金童玉女”。

但,就像張愛玲說的,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

黃素瓊和張廷重的婚後生活是極不幸的。

黃素瓊雖然也如舊式女子一樣,纏著足,但是優渥的家境讓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時隨著時代的變革,新思想對她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因此,在嫁給彷彿還活在過去的張廷重後,她無法忍受張廷重的無所作為,抽大煙,嫖妓……

由於看不慣張廷重的生活,黃素瓊用爭吵作為抗爭。

然而,在那個年代,男人把嫖妓和抽大煙都看得極自然,彷彿那也不過是消遣時光的一點小把戲。再說,雖然家道是敗落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吃穿是不愁的。

既然如此,憑什麼要服軟!

於是,爭吵成了常態,一日比一日吵得兇。

(張廷重與黃素瓊)

有意思的是,彼此到了相憎的地步,卻依然沒有妨礙生孩子。

1920年,張愛玲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一處貴族府邸中出生。

張愛玲的到來沒能改變父母惡劣的關係。但原生家庭的不幸,卻在她的心底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張愛玲4歲的時候,黃素瓊的養母去世後,留給了她許多價值不菲的古董。再加上黃素瓊當初嫁人時的豐厚嫁妝,於是黃素瓊有了過理想生活的資本。

黃素瓊先到歐洲留學,她在那裡學習繪畫,唱歌,她也在那裡結識社會名流,自由的生活讓她覺得甘之如飴,樂不思蜀。

黃素瓊也曾想做出一番成績給張廷重看。她鄙夷張廷重的坐吃山空,於是為著要做獨立女性,她賣掉一些古董,嘗試著做生意。但是她天生就不擅長理財或者經商,投資出去的錢往往都打了水漂。

黃素瓊也曾在張廷重的委婉勸說下,迴歸家庭。

但是,黃素瓊很快就發現,張廷重依然是舊日的遺少,而她則早已不肯屈服於做傳統的妻子了。

於是,爭吵依舊。

為了重回自由的黃素瓊,終於以法律手段和張廷重結束了婚姻。隨後,她頭也不回,再次去了歐洲。

雖然黃素瓊拋棄了張愛玲,但是在10歲的張愛玲心裡,她卻是自己最崇拜的人。她的灑脫,她的精緻,她的自我……無一不像罌粟一樣,讓張愛玲愛到欲罷不能。

但現實卻是令人頹喪的。

張廷重的鴉片煙和娶小妾,再加上小妾對她的種種刁難,無一不讓她沒有一天不想逃離出去,就像母親當年一樣。

聽信小妾挑唆的張廷重,對張愛玲愈來愈刻薄。以致在尖銳的矛盾中,張愛玲受到了毒打等虐待。這屈辱的生活,終於讓張愛玲鼓起勇氣逃離了家庭。

(張愛玲和弟弟的童年照)

張愛玲找到了黃素瓊。

但此時的黃素瓊,正為男友蕭條的皮貨生意焦頭爛額。再加上她實在不懂得和兒女相處,因此在兩人的相處中,雙方都對對方有著深深的失望。

其實,當時的黃素瓊,還是很想把張愛玲培養成完美的現代女性的。

但是,越是對對方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越是容易發現對方的缺點。

張愛玲在生活上的笨拙,在交際上的愚鈍,在行為上的不夠文雅……甚至她始終壓抑的性格,都使黃素瓊不快。。再加上張愛玲的到來打亂了她的人生計劃,這種種的不快,很快就像暴風雨一樣讓黃素瓊對張愛玲失去了耐心。

比如,張愛玲由於傷寒發高燒,不得不在家照顧她的黃素瓊見張愛玲毫無好轉的跡象,不僅沒有溫柔相待,反而發著脾氣地說,我寧願你死掉,也不願意你這樣一日日不見好,拖累我的生活。

還比如,張愛玲在讀香港大學的時候,她的老師聽說她經濟困難,就捐了800塊錢給她。

張愛玲想著母親成日為錢憂愁,於是把錢寄給了黃素瓊。

誰知,黃素瓊把錢不僅揮霍一空,而且還質問張愛玲,是不是和老師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才得到了這800塊錢。

像這種傷人的話,黃素瓊常常張口就來,無疑這讓一直崇拜她的張愛玲受到了無盡的傷害,以至於她把黃素瓊當作了債主,在想方設法還清了黃素瓊為她讀書所花費的錢後,再次選擇了離開。

自此,她和曾被她視為神一樣的母親再未相見。

(張愛玲與胡蘭成)

被父親拋棄,被母親嫌棄,那麼想得到一絲情感上的溫暖,就只能向愛情尋找了。

張愛玲不像黃素瓊擅長社交,而且當時她又是創作高峰期,再加上她孤傲到幾乎沒朋友。因此儘管她的作品篇篇叫座,受人追捧,但是向她求愛的人,卻並沒有聽說過。

1944年,24歲的張愛玲因為小說《封鎖》和胡蘭成相識相戀。

胡蘭成的風流倜儻,博學多才,還有文學上的才華,無一不讓張愛玲認為她和胡蘭成的相遇,是性命相知的幸運。

戀愛不久,張愛玲和胡蘭成悄悄舉行了婚禮。在婚書上,胡蘭成寫下了“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諾言給張愛玲。

然而,張愛玲忘了,中國的才子往往風流多情。她和胡蘭成婚後不久,胡蘭成便先後劈腿護士小周和斯家小娘。

當張愛玲要胡蘭成做出選擇時,胡蘭成居然還信誓旦是說:“我待你,天上地下,無有得比較,若選擇,不但於你是委屈,亦對不起小周。”

對於胡蘭成的負心和振振有詞,張愛玲選擇了分手。在寫分手信的時候,她隨手附上一筆30萬的支票,當作了兩個人的分手費。一如當年她離開黃素瓊一樣,感情的終結,彷彿只有銀訖兩清,才是斷得徹底。

1957年,久居倫敦的黃素瓊即將離開人世,她在臨終時最為想念的還是張愛玲。

她託人給張愛玲拍電報,希望能最後看她一眼。

然而此時的張愛玲才到美國不久,經濟困窘到連一張去倫敦的機票都買不起。

黃素瓊病逝後,張愛玲痛哭不已,此時的她早已原諒了母親曾經說過的那些傷人的話。

1995年,75歲的張愛玲在洛杉磯的寓所裡去世。由於身邊沒有人陪伴,因此在她去世一週後,她的遺體才被人發現。

也許有人認為,張愛玲晚景淒涼。

不過,想想張愛玲這一生,從不欠誰,至死都心無掛礙,又何嘗不是一種心安呢!

(參考史料:《張愛玲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