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马兰村的三张“名片”

红色马兰村的三张“名片”

文|李树泽

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深藏在该县西南部大山深处。长期以来,这个全县最偏远、零星分布着21个自然村的行政村,闭塞、贫穷。如今,马兰村依托“红色马兰、音乐马兰、生态马兰”的优势,两委班子打造的美丽马兰三大“名片”效应,谱写着这个小山村融入小康中国的奋进诗篇。

红色马兰村的三张“名片”

马兰新村的全景

阳春三月,我们沿着城南庄镇境内的胭脂河向西南而行,驱车来到马兰村。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马兰村党支部书记孙志胜跟我们说:“从旧岔河转身成为新时代奋斗路上的红色马兰村,我们村之所以闻名,是和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的长女邓晓岚分不开的。红色马兰,音乐马兰,生态马兰,这三张‘名片’牵动未来新马兰村发展、谋划的着力点,而这三张‘名片’就是邓晓岚帮村里梳理清晰的。”

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上,阜平县马兰村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著名的红村。村长李士伟说,抗战8年,《晋察冀日报》在马兰村“住”的时间最长,邓拓和他的战友最爱马兰村人。而在新时代,邓拓的长女邓晓岚扎根马兰乡村支教20年,以“音乐教育”践行着父辈的理想,延续了这份感情。

邓晓岚老师20年的音乐教育,为马兰村带来一代人成长过程中文化意识的普遍提高,带来打造幸福生活理念的超前变化。从最初的旱厕到抽水马桶,从粗放式挣钱到靠文化、靠技能赚钱,邓老师搭钱、搭情,四处张罗着马兰人的事情。她20年来点点滴滴的倾情奉献,改变的是方圆30里马兰人的精神面貌。这些年来,村里第一个股份制公司,第一家赚钱企业,都是在邓老师的影响下形成的。马兰村在“黑山猪养殖”“玫瑰种植加工”“音乐节”效应影响之下,农家乐旅游接待在2019年已经赚钱,让不少马兰村民得到大实惠。由原来的岔河村变成现在的马兰村,21个自然村的村民整体搬迁出山住上楼房,是享受国家美丽乡村政策的结果,是邓晓岚“红色马兰效应”所致的“华丽转身”。

图谋创新发展

马兰村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积极为村里引建箱包厂、香菇大棚和蜂蜜灌装厂等项目,伴随村民迁出大山、搬进楼房的日子里,他们意识到,马兰村的全面发展,需要寻求优势,也面临核心创意再梳理、 再定位。

马兰村第一书记、河北省银行驻村工作组组长蒋铁强、组员翟建明和刘风海一致认为, 彰显、支撑马兰村整体精神面貌的文化推介落点,是红色马兰,这是最能体现马兰村村貌的本质。孙志胜说,既然我们确立了基本核心,找到了方向,就从红色马兰、音乐马兰入手,打造美丽马兰文化品牌。

村长李士伟提议,把会议挪到红色马兰村的《晋察冀日报》展览馆,就近听取马兰村荣誉村民邓晓岚老师的建议。

在展览馆,邓晓岚围绕闻名全国的红色马兰,建议因地制宜,坚定理念,打造生态马兰品牌。这样,能激活“马兰音乐节”,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歌声,把“音乐马兰”这条乡土文旅之路唱响世界。

2018年5月,村两委班子扩大会上,马兰村正式系统地完整地提出“红色马兰,音乐马兰,生态马兰”三大发展理念。让红色文化成为马兰村的主旋律,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蒋铁强、翟建明、刘风海摸爬滚打在一起有5个年头,他们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马兰人。他们见证了红色马兰村打造三张“名片”思路的碰撞与激活,而在马兰美丽乡村的落地过程中,“红色马兰,音乐马兰,生态马兰”这三大发展理念,又有力助推了马兰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落实。

围绕美丽乡村,围绕出山上楼,马兰村两委干部和全村党员在动员、征地、入户评估、 签约、交付、上楼的逐个环节当中,都做到精细落实。在连续两年“我为马兰做贡献”的 倡议行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顾大局、识大体的先进村民。但具体到历经两个年头的美丽乡村落地,其过程也是充满曲折。

红色马兰村的三张“名片”

邓晓岚(左四)与阜平县委书记、县长合影

建设美丽家园

马兰行政村村民,分布于方圆30多里21个自然村当中。在落实美丽乡村的那些日子里,村班子成员一个村一个村地入户、做工作。到攻坚阶段,又是一户一户耐心解释上楼后的好处。伴随着整村“上楼”协议的签字、征地及征地涉及到的用地搬迁,又是一番不厌其烦的思想工作......

红色马兰村的三张“名片”

村民在马兰新村建设施工现场

村支书孙志胜,不负众望,被河北省委授予“千名好书记”“农村基层经验丰富的村干部”荣誉称号。头发稀疏的他幽默地说:“原本打算乡亲们上楼后我这脑袋就光了,你看,还好,还给我留了不少头发哩。”

身为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敢于创造,勇于担当,孙志胜做到了。

69岁的王士平自从当年退伍后一直住在红色马兰老村,儿子因车祸去世后, 他和老伴及15岁的孙子共同生活。王士平说,家里的2亩多地流转给了养猪场,每年收入2000多元;贫困户无偿入股香菇种植大棚,每年分红2470元;县扶贫办帮助村民贷款10万元;入股阜平县国有公司,每年分红5000元;加上每月的退役军人补助,孙子上初中还有补助,“很知足了”。

558户马兰村的居民已经完成整体入住马兰新村电梯楼房,人均面积25平方米。干了一辈子乡邮员、跑遍了岔河两岸的全国劳动模范白玉军早已搬进了马兰新村的新家。他说,这是我们马兰村人离开老村上楼、完成整体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大家很温暖。80岁的村民李秀生在出山住楼的日子里,把对党、对政府的感激写了出来,打印在一张纸上,又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真挚、朴素的话语,字字声声发自内心。他说:“我叫李秀生,今年80岁,现在能住上楼,想也没有想到,我感到非常高兴。2018年,在政府的关心下,我享受了易地搬迁政策,有了新的房子,于2019年11月已搬进新房。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政府,感谢村干部,你们的努力和付出,我会铭记在心里......”

对于马兰村人来说,他们围绕美丽马兰打造三张“名片”的金山银山梦,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孙志胜说,今年随着土地流转,随着各个自然村的土地复耕,马兰村人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编辑|何召霞

校审|刘朱婴 李 军 李志国

终审|姜万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