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後,真的會選擇與父母相似的伴侶嗎?

你是否曾經注意到,某人的約會或者結婚對象和他/她自己父母的性格相似(也許更好或者更壞)?

你在自己的戀愛關係中有過類似的體驗嗎?

是什麼原因導致一些人會找與父母類似的對象約會和結婚?雖然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很複雜,但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關鍵因素。

根據心理學家和研究人員John Gottman的說法,伴侶之間的吸引和選擇可能是荷爾蒙的作用,也可能是一種叫做“印刻”現象的潛在結果。這一理論表明,在18個月大的時候,當我們把愛的需求指向父母的時候,同時也會在心理上被父母獨特的性格類型所吸引

這種“印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可能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如何接受(或被剝奪)來自父母或主要監護人的愛、親密和安全感的?

印刻也可能會影響個體的關係依戀傾向。

根據巴塞洛繆和霍洛維茨等人的著作,依戀關係有四種類型:安全型(穩定的愛)、焦慮型(不穩定的愛)、迴避型(缺席和/或疏遠的愛)和恐懼型(恐懼和/或痛苦的愛)。

以下是每種風格的一些關鍵特徵的概述:

01 安全型依戀

(穩定的愛)

孩子長大後,真的會選擇與父母相似的伴侶嗎?

具有明顯安全依戀風格的個體通常會表現出以下幾個關鍵特徵:

○ 能夠發送和接收健康的親密表達。

○ 能夠在需要時劃清健康、適當和合理的界限。

○ 無論是獨處還是有同伴,都會感到安全。

○ 對人際關係和人際交往有良好的認知。

○ 能從容地處理人際關係中的困難。

02 焦慮型依戀

(不穩定的愛情)

具有明顯焦慮型依戀類型的人通常會表現出以下幾個關鍵特徵:

○ 在關係中經常會感到緊張和不安全。

○ 在關係中感受到諸多壓力源,例如需求、佔有慾、嫉妒、控制、情緒波動、強迫等。

○ 需要不斷的愛的撫慰和肯定,才能感到安全和被接受。

○ 不喜歡無人陪伴,不喜歡孤軍奮戰。

有情感關係不穩定的歷史。

孩子長大後,真的會選擇與父母相似的伴侶嗎?

03 迴避型依戀

(缺乏愛,或高度保守、疏遠的愛)

具有明顯的迴避-迴避型依戀風格的人通常會表現出以下幾個關鍵特徵:

○ 高度自我導向和自給自足。獨立的行為和情感。

○ 避免真正的親密關係,因為他們認為親密關係容易讓人受傷害和感情上“被束縛”。

○ 渴望身體和情感上的自由。

○ 認為生活中總是其他事情比人際關係關係更重要。

○ 在做出承諾方面可能有很多問題。

04 恐懼迴避型依戀

(恐懼和/或痛苦的愛)

具有明顯恐懼迴避型依戀風格的人通常會表現出以下幾個關鍵特徵:

○ 通常與高度挑戰性的生活經歷有關,如悲傷、遺棄和/或虐待。

○ 渴望但同時又抗拒親密,內心有很多衝突。

○ 在別人是否可以信任和依賴方面,內心充滿了矛盾掙扎。

○ 害怕愛情和親密關係會摧毀自己的身體或/和情感。

○ 類似於焦慮型,在人際關係中總是感到很緊張和很不安全。

○ 類似於迴避型,可能在做出承諾方面有問題。

孩子長大後,真的會選擇與父母相似的伴侶嗎?

大多數人在這四種依戀類型上各有偏重,而且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

與印刻類似,我們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內化了父母依戀類型,並且作為我們自己生命中占主導地位的依戀類型。這種心理和社會因素變成了一個人吸引和選擇伴侶的潛意識藍圖。

印刻和依戀理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總會找個和自己父母一方或雙方有相似特質的人當伴侶。

由於沒有完美的父母,一個人形成的印刻和依戀類型,往往既有令人滿意的特徵,又有具有挑戰性的特徵。

消極的、具有挑戰性的印刻和依戀類型能被改變,從而使一個人開始吸引並建立更健康的關係嗎?這是絕對可能的。

自我意識、努力的學習和成長意願,以及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幫助的勇氣,是成功最重要的幾個要素。

那些能夠突破消極的印刻和不安全依戀類型的人,他們永遠有機會並有能力去建立健康、安全、真正相愛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