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職場危機(下)文商科學生如何應對?

原創:陳思煒

本文續——【智能時代】職場危機(上)讀文商科不如讀理工科?

【智能時代】職場危機(下)文商科學生如何應對?

智能時代下,人工智能對職場的危機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文商科學生尤為的焦慮和恐慌。本篇文章當中,我想結合我的經驗,給大家兩點建議。


首先第一點是希望大家貼近變革,但不跟風,揚長避短,做更好的自己。

我們知道每一次技術革命,其實不論是之前的工業革命,還是2000年前後的這個信息技術革命,都只是需要由個別的公司去承擔新技術本身的開發和研發,而我們其實屬於的社會當中的角色,只是需要在一些技術成熟之後,能夠順勢而為去應用好它就可以了。

那所以在上篇中,我提到了不要全民CS,不要全民去轉理工科,把文商科的這個技術都拋棄掉,轉到理工科方向上,我提出了不少觀點和理由,大家可以去回顧一下。


本篇講到前半部分是貼近變革,不但不跟風,下半部分揚長避短,做更好的自己要怎麼去理解?

上篇文章就提到過智能時代。其實人工智能在實際的應用層面上,我們把它分為了五點,其中包括1到4點,大家回顧一下計算機視覺,語音技術,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應用這四點。

這四點是在短期內,或者說部分已經應用於整個社會當中的各個領域了。但第五點,決策系統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在5到10年內就真的看得到了。反之我有提到商科學生其實從反面的一個角度來說,是有優勢的。


【智能時代】職場危機(下)文商科學生如何應對?

那我們這次就來看看到底文商科學生有哪些優勢?我們把這些優勢揚長避短了,就是最大化了我們去抵抗抵禦AI衝擊我們的職業發展。


那麼文商科學生有哪些優勢?

包括社交能力,溝通能力,情商,創造力,想象力,審美,同情心這幾個點

在這些特質上,我們簡單的想想就能明白。人工智能它不具備情感,它不具備人和人之間的這樣一些情感上的互動,他沒有辦法實現模擬的內心的複雜,然後在人與人之間的這個真實的這樣一個情感上的互動和溝通。它是理性的,它是通過理工科的一些技術去實現的,那在這些能力上,我們想想哪些職業是符合這些標籤的,比如說創意從業者,高端的一些諮詢師,包括一些培訓師在內的,再包括一些高水平的科研人員等等,這些職業是我們抵抗AI衝擊能力非常強的。


這些職業當中,我們從文商科學生的角度來說,有哪些職業是我們文商科學生可以去做的?其實文商科學生可以去做的,無異於我們之前在這整套課程當中提到過的金融財務會計市場,包括還沒有去涉及到的這個人力資源管理管理諮詢,還有包括我們行政管理酒店管理,物流供應鏈管理等等。從這個過程當中,其實各行各業它有各種方式的劃分,從行業角度來說,剛才我們有提過房地產,這是從產業角度來劃分的。我們還要從職能角度劃分,市場營銷也好,銷售也好,財務也好,金融也好,這從職能的角度去劃分的。 但這些當中其實不限行業,只要你所做的工作當中是涉及到,社交溝通表達談判能力很強的這樣一些公關能力,都是機器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像高級的諮詢師顧問,包括過程當中的情商創造力想象力審美,在一些marketing市場營銷的部分當中,包含這樣一些工作方向,相對來說在文商科領域當中,我們說對應的職場當中的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其中的一些偏流程性的、事務性的、重複性、積極性比較高的部分,就會有一定會有這個問題,使我們儘可能要去避免。


【智能時代】職場危機(下)文商科學生如何應對?

第二點要給到大家建議是拒絕安穩,加速成長,最大化我們的價值輸出。

安穩其實是我們對對應的職場上的掛鉤,很多人希望畢業之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追求簡簡單單平平淡淡,比較安穩一些,牢靠一些的一個工作,找一個穩定的工作,這種觀念其實普遍存在於整個社會當中。乍一聽很多人都覺得說沒什麼問題,那每個人有自己的職業觀人生觀,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什麼問題?可能在現在這個社會就要出現一些問題了,因為在當今時代,各行各業的這個變化速度越來越快,可以接近於我們說摩爾定律這樣一種趨勢,那我們也有人說以反摩爾定律來給到我們一個危機感,那在這個危機感下我們必須有所應對,去加速我們的成長,才能去抵禦這樣一個風險。


有的學員可能不太清楚摩爾定律和反摩爾定律,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的,其內容大概就是說,當這個成本生產成本價格不變的時候,集成電路上的可容納的這個元器件的數目,大約在20個月左右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會提升一倍。換言之就是說每一美元所能夠買到的電腦性能大概二十個月,它具體是18到24個月,就會翻一番。這個定律其實是揭示技術進步的這個速度是非常非常快。


反摩爾定律又是什麼?就是之前谷歌一個前CEO提出的,他說,如果你反過來看摩爾定律,我們一個it公司如果今年和18個月前之前賣掉產品一樣多的話,是同樣的產品,那它的營業額就要降一半,這可是非常可怕的一個數據,給到我們一個危機感,同時在危機感下,我們能夠更好的執行力去向前快速發展,去跟上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其實不單單適用於it公司,隨著科學技術的普世性,發展的深度以及速度,其實各個行業都受到了這個科技發展影響,或者說甚至是顛覆了。所以對於我們個人來說也是如此。即便我說文商科學生不用那麼擔心,這個我們有結合了社交溝通,創造想象,審美,同情心,情商等等方面的一些能力,如果能夠再結合一個技術性的話,我這邊指的技術性不是編程,去學理工科,這個技術性我指的是專業能力水平,如果能夠結合起來的話,我們抗AI的衝擊能力是很強的,但是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我們仍然要記得要加速成長,去提升自己,最大化自己的對社會價值的輸出。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那到底如何在有緊迫感的前提下,能夠讓自己的這個價值這個成長能夠最大化?

【智能時代】職場危機(下)文商科學生如何應對?

個人職場價值&能力成長模型

這裡我們先記住兩句話:

  • 每個人的職業成長其實最終(不討論短期,拉長時間軸來看)和其所創造的總價值成正比。
  • 人們想要獲得的可持續的職業成長的前提是——自己對他人的價值貢獻也能不斷提升。

如上圖:

  1. X軸是每個人(個體)的個人能力,Y軸是每個人在輸出自己能力時所能覆蓋的群體大小,X*Y(即模型中的圖形面積)越大,則個人價值貢獻最大,對應的職業發展也最高
  2. 每個人(個體)都會經歷初出茅廬的1→漸入佳境迅速提高的2,3→單位成本投入下個人價值產出難以突破的瓶頸階段5。(任何人一上來就做管理就能成功的情況很少)
  3. 遇到瓶頸階段時延伸出三類職業發展模型:a. 技術型(由5→7),b. 管理型(由5↑4↑6),c. 複合型(由5開始在X和Y上都尋求到突破,不斷趨近於朝矩形OADC的面積)
  4. 在Y軸上實現的突破,我稱之為管理型,或者叫做藉助“槓桿”來借力撬動自己的個人能力輸出和價值貢獻,但是並不是狹義的“管理”型,以上提到的“管理人”只是藉助諸多槓桿中的“團隊槓桿”,除此之外,還可能有技術槓桿(比如藉助互聯網、新媒體)、產品槓桿(將依賴人力或難以標準化的服務或產品,變成更多依賴技術和工具,較少佔用團隊槓桿的產品,)、資本槓桿(憑藉資金跑馬圈地、佔據頭部形成規模經濟效應獲得市場地位和各類主動權)、粉絲槓杆(粉絲效應等)


如果就單單每一個模型來說,其對應所需的人才能力點是不同的,技術型模型下需要的人是在技術能力方面特別突出的人,管理型人才需要的是在各個領域的資源統籌能力很強的人,而複合型人才需要的是在技術和管理方面都比較平衡甚至都突出的人。


然而,我們在職業成長過程中,會經歷發展朝向的變化調整,

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朝著技術型/管理型/複合型方向就一條道走到黑,實際上大家都在不斷探索自己的下一步(價值貢獻絕對值邊界)能不能繼續在技術型道路上得到提升,是不是有另一個方向可以先突破?

【智能時代】職場危機(下)文商科學生如何應對?

比如,袁隆平、屠呦呦、吳敬璉、楊振寧等,是比較有代表性技術型人才


比如,JACK MA,任正非這樣的帶領著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領袖,是管理型人才的代表,他們本身在互聯網、通信這些技術方面並不擅長。


比如,馬化騰、扎克伯格、喬布斯、埃隆馬斯克等人,則是複合型人才的典範,但在他們的職場發展過程中都經歷了人才模型方向的調整,他們自身都是從技術人員做起,在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職業生涯中還曾多次發生過把某(多)個技術人員裁掉後自己去頂替空出來的技術研發工作的情況。


再舉個調整模型方向的例子:微信的創始人張小龍,在開發出foxmail之前一直都幾乎是技術型模型的代表,但往往這類人都會意識到,再高超技術如果沒法和市場接軌的話也只能停留在自己的電腦或實驗室,而沒法體現自己身的抱負和價值,在foxmail賣給博大後變開始了往復合型人才方向的調整,擔任公司副總裁,之後加入騰訊後擔任研發部經理,獨當一面帶領整個QQ郵箱團隊,在QQ郵箱項目上表現優異後才有後來的微信正式在內部被批准立項並由其負責,在帶領整個微信團隊一路高歌猛進獲譽無數後目前擔任騰訊的高級執行副總裁的職務。

【智能時代】職場危機(下)文商科學生如何應對?

基於以上,我們會發現:

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在純個人能力/技術模型(路徑)上一條道走到黑,那麼如果走另外的模型(路徑)那麼諸如溝通表達,協作,領導力,情商等這些能力則是不可或缺的,這些能力便是“文商科”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過程中相對更多積累的(或是應當著重培養的),這些能力也是能夠幫助我們最大化抵禦AI的核心之一。


所以其實我們真的不用對於社會變革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職場的一些波動有太多的一個顧慮。我們大可放心,只要能夠順應這個時代,順勢而為,同時始終把我們的職業發展方向能夠放在一個每一天都能夠去思考如何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能夠最大化自己在單位時間當中產出,只要不斷去思考這麼一個問題,作為文商科學生來說,你無論如何從垂直性的專業性角度去發展成為一個專業性人才,還是說從複合型的角度去借助各種槓桿來提升自己的這個產出,不論是哪種,你能最大化自己的價值,就一定不會被任何的這種產業科技革命去威脅到。

【智能時代】職場危機(下)文商科學生如何應對?

所以文商科學生到底如何應對智能時代的衝擊,再總結一下我的兩個建議:

  • 第一:貼近變革,但不跟風,揚長避短,做更好的自己。希望大家在社交能力溝通能力,情商創造力想象力,審美同情心,從這些角度在這些軟實力上去找到匹配的職業發展方向。
  • 第二:要拒絕安穩,拒絕穩定的工作。穩定的工作,這樣一種世俗概念裡的褒義詞彙由來已久,長期以來都存在在這個社會當中,但是我們從現在這個時代開始,一定要意識到說對於這樣的一個穩定的工作一定要拘而演之,因為穩定的工作就代表著機械性重複性。穩定的工作代表著職業發展的成長性比較平,那在現在這個時代上什麼都發生了非常大的這個變化,而且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加快的這種情況下,你一份工作是穩定的,是成長性很平庸的很普通的,那一定是和整個時代是不合節拍的,所以我們要拒絕安穩,拒絕穩定工作,加速自己的成長,去最大化自己的價值輸出。

我提到了如何結合個體的技術的不斷的精進和提升,在同時藉助各方面的團隊也好,產品也好,技術資本粉絲流量也好的槓桿來最大化我們價值產出的給到大家,建議說只要你能夠最大化自己的價值產出,那麼永遠不需要懼怕任何技術科技革命對於我們職業生涯的一個衝擊。

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為文商科學生來說,不論是你垂直性發展,提升了自己的一個技能,專業技能並不會亞於理工科當中的技能,只不過它們的表現形式和類型不同,又或者說我們在複合能力上,藉助各種槓桿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價值輸出的。所以第二點和第一點是相互相關,也是相輔相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