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沉睡了上千年的玄奘從沙漠中醒來,抖抖身上的沙子,看著周圍破敗荒涼的樣子,不知道他是否還記著當年和高昌王麴文泰的約定?

我國境內的古城遺蹟不少,但西域地區的卻獨具魅力。懷著對西域文化的好奇,我穿越大漠來到吐魯番,追隨當年玄奘西行的腳步,嘗試翻開兩本歷史悠久的“古書”——高昌和交河。

觀感論:高昌與交河的對比

吐魯番在中國歷史中佔據重要地位,絲綢之路經過這裡,東西方文明在這裡交匯,以致於吐魯番現存諸多歷史古蹟。其中,有兩座最為著名的古城,一座叫高昌,一座是交河,就像兩本歷史書,記載著這裡往日的光輝與榮耀。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高昌故城(作者 攝)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交河故城(作者 攝)

這類歷史古蹟總會讓我感到血脈噴張,彷彿自己與幾千年前的時空產生了某種聯結。

與自然景觀不同,歷史遺蹟往往被神秘光環籠罩,時間的沉澱賦予了其歷史厚重感,越古老越神秘,越神秘就越滄桑,高昌和交河便是如此。

兩座古城的誕生和發展都跟車師前國和麴氏高昌國有關:

  • 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市東40公里處的火焰山旁,最早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所建,後來成為麴氏高昌國的國都。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高昌故城(作者 攝)

  • 而在高昌故城不遠處的一座島形臺地上,矗立著的交河故城,最早是車師前國的都城,而現存城池的規模和形制則奠基於麴氏高昌國。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交河故城(作者 攝)

關於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很多人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哪座古城更值得去?如果二選一的話實在很難抉擇,如果時間允許,我當然建議兩座古城都要去。

但畢竟有些朋友的時間有限,那我就從觀感層面對比一下兩座古城,希望能對想去的朋友有一定幫助。

「類似之處」

  • 第一,城池都是以生土為原料建造。受環境影響,古代西域城池大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生土製成,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便都是以此方式建造。遠遠望去,一片黃土色調,不仔細觀察,很容易就會與旁邊的荒漠融為一體。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高昌故城(作者 攝)

  • 第二,損壞都相對較為嚴重。
    由於新疆獨特的氣候條件,雖然比較有利於文物的保存,但泥土製的建築經過風沙侵蝕,大多隻剩下斷壁殘垣,如果沒有講解,恐怕很難看出個所以然。但總體來說,交河故城保存得相對完好,官署區、居民區和佛教建築規模宏大且分明。
  • 第三,都有大量佛教遺蹟。吐魯番是西域的三大佛教中心之一,由於當時佛教盛行,所以兩座古城都保留了非常濃郁的佛教色彩,至今在遺址內還能看到大量的佛寺、佛龕、佛塔等佛教建築殘垣,個別建築甚至保存相當完好。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交河故城裡的佛塔(作者 攝)

「差異之處」

  • 第一,從城池構造來看,高昌故城為方城,而交河故城屬於不規則形狀。新疆古城的城址形狀不一,高昌故城是典型的方城,面積較大,包括外城、內城和宮城,佈局基本上和當年的長安城相仿。而交河故城的城池屬於不規則形狀,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罕見,從高處看就像是一艘航空母艦。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交河故城(作者 攝)

  • 第二,從建造時間來看,交河故城要比高昌故城早得多。高昌故城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也就是西漢時期。而交河故城則是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由車師人開創和建造的,歷史要比高昌故城久遠得多。
  • 第三,從建造方式來看,兩座古城有本質上的不同。雖然都是採用生土築城,但兩者的建造方式卻截然不同,高昌故城是用土夯築而成的,而交河故城是純粹的生土建築,兩者的區別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是往上蓋,一個是往下挖。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高昌故城裡的佛教建築(作者 攝)

歷史論:玄奘與麴文泰的千古佳話

遊覽歷史遺蹟,肯定繞不開背後的歷史故事,拋開歷史只談觀感著實顯得蒼白無力,那我們就將時間線拉回到千年前的唐朝。

當時的高昌城幾經易手,最終落入麴氏家族的統治長達140餘年。麴氏高昌國將都城定在現在的高昌故城,並掌握了周圍的大片土地,最多時達到20餘座城池,其中就包括了現在的交河故城。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交河故城(作者 攝)

在這漫長的統治中,還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當年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的路上經過伊吾(今哈密),當時信仰佛教的高昌國王麴文泰得知後十分欣喜,立馬派人把玄奘請來,並盛情款待他,還與玄奘結拜成為兄弟。

當時的麴文泰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玄奘能留下為這裡的信眾講經,玄奘當然很為難,因為他還有一個更為宏偉的目標。不過麴文泰也很理解,並沒有強留,只好請玄奘在此地講經一個月後再出發,並希望他取經結束後再回到這裡。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高昌故城(作者 攝)

玄奘遵守承諾,在高昌城裡講經一個月後,便繼續出發,但直到麴文泰去世也沒有等到玄奘的歸來。

為什麼玄奘沒有繼續遵守承諾?是因為忘記了,還是因為其它原因?留給後人無限遐想。

現如今,當我站在玄奘曾經講經的大佛寺講經堂裡,面前的佛龕早已空空蕩蕩。看著周圍的黃土,聽著耳旁的風聲,彷彿還能感受到當年的場景。

玄奘就坐在那裡,周圍的信眾正襟危坐,耳邊的誦經聲縈繞整個古城,往昔的歲月彷彿就在我眼前重現。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高昌故城講經堂內空空蕩蕩的佛龕(作者 攝)

當我再睜開眼,面前又是黃土一片。時過境遷,歷經上千年的歲月侵蝕,曾經的繁華盛景早已湮滅,只留下殘垣斷壁供後人想象。

感受論:遺蹟的消逝與文明的傳承

在西漢時期,在新疆境內有很多小國,史稱“西域三十六國”,這些西域小國中也不乏曾經輝煌一時的地區強國,但終究難逃歷史的宿命。

蒙古人幾乎在同一時期先後對高昌、交河實行了伊斯蘭教聖戰。兩座城池歷經上千年的風風雨雨,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被徹底摧毀和廢棄。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交河故城(作者 攝)

隨著我國考古工作的不斷髮展,這些散落在荒漠上的城市廢墟正不斷展現在世人面前,帶領我們走進這裡悠久的歲月,也向後人講述著他們曾經的故事。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高昌故城內一處遺蹟(作者 攝)

兩座古城都建有相當完備的保護性改建工程,對受損建築進行了修復和支撐,也修建了供參觀者遊覽的木棧道,遊客只能在限制內的區域內活動。

古城的保護工作雖然在不斷推進,但古城的消逝似乎並沒有因此而停止。

還記得在高昌故城,一位當地的嚮導大叔指著城牆和佛塔上的支撐物說,很多建築的傾斜角度已經很大,再加上這裡常年的風沙,遺址被不斷侵蝕。在荒涼的大漠中苦苦掙扎了上千年,總會有一天,他們終將消失殆盡。

新疆吐魯番,一座城裡的“雙城記”

圖為高昌故城修建的棧道(作者 攝)

曾經的輝煌一去不復返,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正在逐漸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遺蹟會消失,但文明不會消逝。我們不會忘記這裡曾經創造的燦爛文明,他們留下的遺產定會在歷史的長河中川流不息,繼續滋養這片神奇的土地。

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寫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 END --

本文/圖均由Eden(佚登)侃旅行原創,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做有觀點、有溫度的旅行內容是我的追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請點贊和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