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河池有一個“世外桃源”

在廣西河池有一個“世外桃源”

最近一次下鄉採訪,無意間跟一位駐村扶貧幹部坐到了一桌吃飯。

“現在扶貧工作開展的怎麼樣?”

“別提了,現在扶貧工作真不好做,老百姓的思想都變了。”

“我現在幫扶的村每天愁死人,村裡有個老劉家,家裡都還是破爛的土房子,我向市裡申請了一筆資金想幫他們家修建新房,沒想到遭到了他們家人的強烈反對,認為如果房子修了他們家就不能評為貧困戶,每個月就沒有補助資金了。”

“那你沒有跟他家人講解現在的脫貧政策嗎?”

“講了,就是不聽,只要遇到極端天氣我就要馬上往村裡趕,生怕那幾戶危房坍塌造成村民受傷。你看我這頭髮在入村前還是很多的,這幾年駐村,沒日沒夜的工作都把頭髮熬沒了。”

“在村裡都是什麼工作,怎麼這麼忙?”

“白天入戶調查、拉項目、處理村內事務等一系列的事情,最要命的是晚上還要寫各種彙報材料,寫都寫不完,我女兒上學兩年了,我都不知道他在哪個班。”

這位扶貧幹部說著說著就開始嘆氣了,村裡的百姓思想固化難感化,上級領導的彙報催的天天心發慌……

目前,舉國上下都在奮戰脫貧攻堅戰,想要在2020年底打贏這場“戰爭”,投資金、搞項目、蓋房子、修學校、建醫院、辦工廠……基層的扶貧工作乾的可謂是熱火朝天,每一位駐村的幹部、每一個幫扶的單位都絞盡腦汁的去幫助當地老百姓脫貧,走上穩健的致富路,這批扶貧幹部稱得上“最可愛的人。”

還記得有一次去廣西河池採訪,我們開車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了兩個小時,又步行翻過一座山,終於到達了一個村。

“這不就是個世外桃源嘛!”翻過一座山,我們看到一塊有一個半大籃球場的平地被四周的山包圍著。平地上散亂種著各種似乎“無精打采”的農作物,有玉米、紅薯之類的,有幾個村民在地裡耕作。往遠處看,昏暗的山腳下的木房子上炊煙裊裊,山中“仙氣”十足,

不走進村裡,真覺得是“世外桃源”。

走進村子,“淒涼感”油然而生,村裡的房子幾乎都是木質的吊腳樓,整個村子都被濃重的牲畜糞便味道籠罩著,在村裡走路要時刻提防腳下,冷不丁可能就踩到牲畜的糞便。

“來我家看看唄!”山村裡雖窮,但是村民非常熱情好客。

邀請我們的大哥看上去有四十幾歲,頭髮跟“電過”一樣,炸起來好高,還有些小樹葉之類的東西粘在頭髮上,又胖又黑的臉上倒是沒有什麼鬍子。上半身穿了一件脫了線的毛衣,外加一件油膩的可以照鏡子用的夾克,可能肚子太大的緣故,褲子有點繃不住,綁褲子的白色塑料繩子都分叉了。腳上穿著已經破爛不堪的涼拖鞋,可能出來時沒注意,一隻腳邊沾了些不知道什麼東西,難以想象在這樣的扶貧環境下,還有如此貧困的人。

跟隨他,走在木房與木房之間的小道,更要小心,地面像是剛下過雨一樣,踩一腳就是一腳泥,腳上穿的鞋子越走越重,後來村裡人告訴我,那不是泥,是豬糞。

沿著用各種木條做成的臺階上去,終於走進了這位大哥的家。

我們去採訪的時候天色還早,而在大哥的家裡好像已經是晚上了,屋內牲畜糞便的味道更濃了,我們有記者因為受不了這個氣味跑了出去。

忽然樓下一陣騷動,把同行的記者嚇了一跳,往腳下看,木板的縫隙大到可以清晰的看到有好幾頭豬就在屋子的下面。

“別怕,下面都是我家養的豬,我們這裡都是人畜同居,上面住人,下面養牲畜,你看我家的豬多肥啊!”大哥樂滋滋地說。

環顧四周,家裡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雜物,屋門口放著一大堆草,說是給豬吃的,靠近屋裡放著一臺黑白電視,不知道還能不能打開。

“我們都是燒柴做飯。“屋子的左側是廚房,並沒有看到灶臺,大哥家每天就是就地起火,然後用繩子掉一口鍋在上面煮飯,幾塊木板搭建的櫥櫃上,擺著幾個殘缺的碗,除了食鹽再也沒看到其他調料,掀開鍋蓋,是一半中午吃剩下的南瓜。

房子的一角一口大缸吸引了我們的注意。“這裡面是什麼?”“那是我們自己家釀的玉米酒,要不要嘗一下。”說話間,大哥就拿起了碗準備打酒,打上來,剛好一直蟲飄在碗裡,大哥直接下手把蟲子捏了出來。

“來,嘗一下,這酒很好喝的!”幾位記者急忙說自己不能喝酒,大哥硬是要我們嘗一下,只能硬著頭皮抿了一下,一股說不上來的腥味。“喝這個酒腸胃不會難受嘛?”“怎麼會,喝了舒服的狠啊!”

廚房的另一頭,擺著許多把齊整的椅子。“那是我媳婦的嫁妝。”大哥說他們這裡結婚的嫁妝一般都是椅子,廚房的另一側應該就是臥室了。

按照大哥說,現在家裡有五口人,怎麼說也得有幾個臥室,走到房子的另一側,發現屋子的一大半已經被各種雜物佔據,只留了個被紙箱糊的小角落,撩開門簾一看,不足10平米的小屋子放了三張床,床上的被褥跟大哥的夾克一樣油亮。“你們全家人都睡在這裡,能睡下嗎?”“能睡得下,就是擁擠了一點。”

抬頭看,屋頂大窟窿小窟窿。“我們就怕下大雨,因為家裡會下小雨,屋裡可冷了。”

“你們平時靠什麼生活?”

“靠自己種得莊稼以及養的牲畜。”

“每天都主要吃什麼,夠吃嗎?”

“反正一天吃兩頓,有啥吃啥唄,玉米、紅薯,有時扶貧隊送些大米也吃一點。”

……

在這個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是像大哥家裡這樣,為什麼這個村裡如此窮,還沒有幫扶到位?

“這個地方比較特殊,河池這邊都是石頭山,一下雨水都流走了,存不住水,別說給農田灌溉,村民吃水都是問題,你去看村民儲水的水池裡面甚至都有老鼠。另外,山區裡交通不便,導致村民得消息閉塞,有些甚至都還不會用手機。”扶貧幹部說。

“這個地方不適宜人類居住,要想改變他們的貧困狀態,只能讓他們搬出大山。”

經過多方論證,扶貧工作組採用“易地搬遷”的方式幫扶,而且整潔乾淨的電梯房已經裝修好了,拎包即可入住,怎麼他們還在這裡生活呢?

“我們幫助他們搬了家,讓他們住到新房子,而且還找了工作,有了穩定收入,可是他們又偷跑回來了,這都不是一次兩次了。”扶貧幹部說。

“大哥,城裡的房子住的好不好?”

“再好也沒有這裡好啊,這裡多自由啊!”

“你不覺得這裡生活很苦嗎?吃穿住都滿足不了。”

“我覺得挺好的啊,每天在山裡生活,有吃有穿足夠了,還追求什麼啊!”

“難道你在山裡不無聊嗎?”

“有啥無聊的,每天就是喝喝酒,無聊就生孩子嘛。”大哥靦腆地說。

扶貧真的要先扶智,這樣才能斷“窮根”,我想奮鬥在一線的扶貧幹部們最難的工作恐怕就是改變貧困戶的思想,讓這些貧困戶主動脫貧,不然這個任務真的難完成,即使是提供了非常好的硬件、軟件環境,最終還有可能回到大山裡面生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