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真的好嗎?

用戶2757178221402700


數字化降低了各行各業的成本,金融行業也不例外。

DC/EP僅僅是央行數字貨幣的第一步,是取代M0。既然是僅僅取代了M0,那麼現階段,它就跟傳統的降准以及各種SLF,SLO,MLF,PSL工具完全不同。

我認為,DC/EP不是一個政策性的金融工具,而是一種替代物。在發行中,它沒有各種信貸指標或者說政策限制,只需要按照現實需求來。

什麼是需求?這就跟DC/EP的機制有很大關係。為了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DC/EP採用雙層的發行機制,商業銀行按照自己的需求,向央行全額繳納準備金,然後得到央行給的DC/EP,商業銀行再將這些DC/EP轉給客戶使用。

這樣的發行機制是為了符合“按需供給”的原則,商業銀行沒有需求時,DC/EP數量並不會隨意擴大,發行數量是按照“消費數量”來決定“生產數量”。所以,DC/EP既沒有通常意義上的通脹,也不存在通縮,它一直錨定的是1元人民幣本身的價格。

這樣的發行機制,使得我們在流通領域,就會看到每1元人民幣的全生命週期。它的來源和去處只要發生了,就會被區塊鏈記錄的清清楚楚。

DC/EP有智能合約嗎?

我判斷,DC/EP將會採用區塊鏈技術,也會擁有智能合約,但這個智能合約跟目前以太坊上的合約有一些不同的地方,DC/EP的智能合約可能採用審批制,以此來解決資源消耗的問題,傳統的以太坊或者其他PoS鏈的智能合約,項目方使用了區塊鏈提供的計算和存儲能力,需要付費,但央行的DC/EP由於它自身聯盟鏈的性質,使得線下協商更容易實現。

所以,DC/EP使用的智能合約前提是通過央行的審批,否則合約無法上線。

在傳統的金融市場,Shibor合約是應用廣泛的一種合約,但我認為,它應該不會出現在DC/EP上,因為DC/EP的數字貨幣價值跟利率是無關的,Shibor合約是為了解決金融機構之間利率市場化,由於M0是沒有利率一說的,所以,人們期待的Shibor合約我認為並不會出現。

但我判斷,DC/EP的二階段或者三階段,Shibor合約會上線。

DC/EP如何運行?我的每一筆記賬都有嗎?

很抱歉,並沒有。你日常使用DC/EP購買一瓶水,並不會數據上鍊。DC/EP傾向於一種非實時結算的機制,並不支持數據實時上鍊,也沒必要。

簡單來說,你從建行給農行轉賬1萬元人民幣,雖然你在網銀APP上選擇了實時到賬,並且對方確實也收到了1萬元,但是很抱歉,建行並不會立刻給農行轉賬1萬元,因為可能上一個人從農行轉了1萬元到建行,所以建行和農行不需要“實際轉錢給對方”。正是因為這樣的現實情況,所以金融系統存在非實時結算邏輯,這跟比特幣的每一筆都記賬是完全不同的。

在傳統區塊鏈記賬領域,你轉賬給對方0.0001個比特幣,也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如果對方再次轉賬給你同樣的 0.0001個比特幣,這也將會引起另一筆記賬。在目前的金融體系內,是不存在這兩次直接轉賬的,上面的2次轉賬經過結算系統的“清洗”後,最終什麼也沒有發生,僅僅是商業銀行記錄你的賬戶減少了1萬元而已,沒有錢的實際流動。

正是因為這樣的清算機制,在我們每天成千上萬的交易轉賬背後,商業銀行之間會進行“清算”,最終會清算出一個數額寫入DC/EP區塊鏈上,這個數據寫的是建行少了1萬DC/EP,農行多了1萬DC/EP,也不會出現你使用DC/EP購買一瓶水的記錄。

也就是說,所有的買水操作都僅僅跑在商業銀行自身的數據庫裡,這些“零碎的交易和小額付款”在商業銀行內部已經被“合在一起”了,最終只有一個數額顯示出來,然後寫入DC/EP區塊鏈上。

正是因為存在“清算機制”,使得DC/EP不需要支持太大的TPS,它不需要支付寶那種百萬併發的業務量級。它對 TPS的要求不高,可以避免區塊鏈TPS低的困擾。


水大不漫橋


你講的數字貨幣。也就是所謂的電子版人民幣。那麼電子版的人民幣真的好嗎?這一點毋庸置疑。

微信支付寶全面普及的當下。央行還要推出電子版人民幣。也就是數字貨幣。這又是為什麼呢?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為央行省去鉅額財政開支。

紙幣的製造,流通,維護。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中國14億人口。每年消耗的紙幣數量是巨大的。而且紙幣容易造假。使用壽命半年到一年不等。還得重新再造。

電子版人民幣直接有電腦軟件生成。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數字人民幣壞人沒有辦法造假。電腦一旦生成使用壽命無限長。製作成本幾乎為0。

第二方面。數字版人民幣可以追蹤交易記錄。

國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進行反腐敗。但是每年仍有大量的公務員和和政府高管貪汙受賄。將貪汙的資金轉移到國外。而且都是數額巨大。

國家發行數字版人民幣以後。首先會讓國家公務員使用。也就是國家公務員以後再也不能貪汙受賄,轉移資產。還有非法集資,洗黑錢,造假幣。都變得非常困難。因為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版人民幣。每一筆交易用途都會被如實記下。任何人不得篡改。任何人只要有違法行為。公安機關都會第一時間破案。而紙幣的話很難做到這一點。

第三方面。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全球貿易用的是美元結算系統。美國要制裁誰,就會關閉別的國家結算系統。造成別國無法貿易。前期伊朗就是一個鮮活的案例。

我國為了不被美國卡脖子。就要發展自己的結算系統。數字版人民幣剛好符合這一點。可以很好地繞開美元結算系統。

第四方面。電子版數字人民幣比銀行更安全。

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數字人民幣。一旦記錄任何人不得篡改。由於特殊加密和去中心化,黑客很難攻擊。並且使用數字錢包的人手機丟了。還可以通過資料認證將數字人民幣復原回來。同樣的數字人民幣也可以像微信支付寶一樣通過掃碼支付。非常方便快捷。

總之數字版人民幣出來以後。國家公務員貪汙受賄和資產非法轉移變得非常困難。非法集資和洗黑錢也變得不容易。區塊鏈一段記錄任何人無法去除,大大的增加了違法的難度。


華大財經


投資數字貨幣是可行的,但是這其中有一些奧妙要了解,廢話不多說,接下來肖恩就講講自己的一些心得:投資數字貨幣的三個月定律。

三個月定律”是為保守派的數字貨幣投資者制定的投資策略。比如我自己,在投資數字貨幣項目時,通常既要考慮確保我們的資金能抵禦風險,又要讓其利潤最大化。這個策略不是為了讓你暴富,而是為了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1.為什麼要制定“三個月定律”?

我投資了許多數字貨幣項目,並注意到所有進入市場的新項目都有一個獨特的模式。這些項目有些是天王級大項目,有些不是,也有些是徹頭徹尾的騙局。

三個月定律有助於個人投資者挑選出項目並瞭解它本質,從而制定個人投資計劃。三個月又是這些挑選這些項目的的試金石。不是說我完全不投資新項目;而是,一個項目沒有經過一定的時間證明自己之前,我不會去重倉持有它。

人們投資新項目的傾向是基於FOMO(害怕錯過)效應,而不是基於項目自身的優點或價值。FOMO驅使人們對數字貨幣交易價格的認知遠高於項目或數字貨幣本身在開發過程中的價值。如果你不經過等待就入場,意味著高額投資某個項目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實現投資回報。

這是否意味著提早進入新項目的交易就不能創造利潤?不一定,但是一般來說,如果這個項目能夠生存和發展,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收回投資成本。

2. 這個定律為什麼需要三個月?

1. 項目騙局層出不窮。騙子開發商通常會在1-2個月內炒作該項目,期間他們出售ICO和主節點,然後在交易所上市,將他們礦前持有的代幣拋售到交易所,然後以比特幣退出該項目,讓投資者手中的代幣變得一文不值。問題是合法和有價值的項目也是部分使用這種ICO的方式,拋售主節點和礦前持有的代幣,在交易所上市。唯一的區別是,只不過項目方不會在交易所上市時拋售主節點和礦前持有的代幣。時間會解決個問題。

2. FOMO(害怕錯過)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個月後,代幣項目已經穩定下來,代幣的市場價格也穩定下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沒有風險。在任何投資中,都存在風險和回報,但三個月後項目開發中的許多初始地雷已經被排了,或者項目已開始解散了。

3. 三個月後,你可以為數字貨幣設立一個準確的模式和項目增長潛力。為滿足新幣的初始供求,數字貨幣的高回報部分通常會逐漸減少(無論是開採還是鑄造,或者兩者同時進行,在前2個或者2個半月內,項目通常會付出非常高的代價,)。權益證明(POS)和主節點的報酬將用在維持價格以及挖礦獎勵上。

4. 三個月可以讓你有時間進一步研究有潛力的項目。它將給你時間閱讀項目的白皮書。給你時間與社區接觸,並確定社區在項目中的沉澱作用,能夠了解開發團隊是否在某個領域內苦苦掙扎,以及他們面對挑戰做了什麼或正在做什麼。它將使你更夠接觸項目炒作之外的信息,從而做出可靠的投資決策。

3.結論:

幣圈這個市場潮起潮落,如果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明天也同樣是。不要匆匆忙忙地進來,手握現金,然後孤注一擲。這樣做只不過是在賭博,希望和幻想。去了解項目的各個方面。

雖然我已經談到了底線,硬性指標是在一個項目在大量投入之前要等待三個月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考慮因素,如白皮書內容,項目方向,這個項目是否實現了對項目的承諾,權益和挖礦收益。開發團隊和社區是否活躍在Discord,電報群或社交媒體上。

三個月定律有助於我們從最基本層面上從一堆項目裡面挑出優質項目,但在投資任何項目時,這不應該成為你唯一的考量因素。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區塊鏈方面的知識,可以關注肖恩的頭條號,肖恩會不定時分享有價值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