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實惠,是食堂與生俱來的 “活招牌”。

打著“國民食堂”噱頭的快餐品牌,除了追求極致性價比,還要有什麼?

海底撈旗下首家快餐品牌十八汆,西貝的新中式快餐品牌弓長張,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也激發了我們從團餐視角做更多思考。


真正意義上的“國民食堂”,會以何種形式出現?

“一碗講究的面”,究竟有哪些講究?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9.9元一碗炸醬麵、4塊錢的小吃、2塊錢的甜點……“在一線城市賣出三線價格”的“十八汆”,低價親民到讓人驚豔!

“點了1份炸醬麵、一個滷雞爪和一杯水果茶,總共才花16塊錢,不到3分鐘就出餐了。”前去十八汆體驗的消費者,為此欣喜。

十八汆目前全國僅有一家門店,去年11月悄悄在北京酒仙橋開業,核心客群為周邊恆通商務園、瀚海國際大廈等寫字樓裡的上班族,解決的更多是剛需溫飽問題。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一碗講究的面”是十八汆的口號,店內產品主打中式澆面,並混合經營甜品、茶飲和早餐:麵條有菠菜面和白麥面兩種可選,澆頭有金湯肥牛、回鍋肉、炸醬麵等共8種;價格在9.9到15元之間,比如招牌炸醬麵12元,番茄雞蛋打滷麵9塊9;小菜免費;茶飲很時尚,包括了時下熱門的奶蓋茶、水果茶、波波奶茶等,定價則在5元-13元之間;甜品有黑糖豆花和茉莉奶凍兩款,據說味道都不錯;早餐時段,十八汆還在店內售賣包子等。

十八汆能做到價格很“食堂”,因為它背後是巨頭海底撈,有著強大的供應鏈支撐。

據企查查的工商數據顯示,十八汆的100%持股股東為新派(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系海底撈旗下全資子公司。同時,其食材也來自海底撈的知名供應商——蜀海供應鏈。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圖片來源:十八汆微信


從產品製作到服務,十八汆儘可能做到無人化或少人化,將成本壓縮到最低。

店裡的產品幾乎都是成品和半成品,只需簡單加工。就連煮麵,都是由一臺機器完成,它可以自動完成取面、取碗、把面煮好、過一下涼水、把面放到碗裡這個完整流程。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圖片來源:十八汆微信

十八汆全部採用顧客自助模式:消費者自取餐盤選擇小吃、茶飲、麵條和澆頭後,再把餐盤放在自助結賬機上,就能快速完成付款。餐盤迴收也由顧客自己完成。這樣,大概80平米的店鋪,一共只需要5名員工即可。


在各個環節最大化地省人力、提效率,由此打造出極致性價比,這對亟需降低人力成本的團餐來說,同樣有借鑑意義。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有煙火氣的“下飯菜”,在衝破哪些邊界?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西貝新推出的快餐品牌弓長張,與十八汆運用大量的成品半成品不同,找的是“現炒快餐”的賣點,更加註重食物的煙火氣,強調無門檻、無菜系、無延遲,主打33道現炒下飯菜……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來源:西貝莜麵村微信

在一段流傳的網絡視頻中,賈國龍“親自”闡述了“弓長張”的新模式,並透露出弓長張要做無門檻、無菜系式連鎖快餐:

無門檻,彰顯的是弓長張的性價比,一頓午餐只要15元左右,無論你是餐廳服務員,還是快遞員,亦或CBD白領,都可以毫無壓力地進店消費。

無菜系,則指弓長張的菜品選擇唯一標準是是否好吃,無論是浙江菜、川菜、魯菜、粵菜還是江西菜,下飯就好!

無延遲,指弓長張的菜品都是主打現炒現賣。

從將“下飯”兩字作為核心註腳點來看,33道下飯菜,足以將各地特色菜品搬進門店。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圖片來源:西貝莜麵村微信

這些年,西貝在快餐市場的嘗試可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從西貝燕麥面到西貝麥香村、超級肉夾饃、XIBEI EXPRES、西貝酸奶屋……

弓長張比較契合賈國龍看好的小吃、小喝、小貴、小店、小老闆“五小”模式:

小吃:少而精的小吃特色菜品,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小喝:健康有特色的飲品。


小貴:物有所值,不一味做低價活動,或者是設置低價菜品,守住利潤才是餐飲企業的生存之道。


小店:小而美的門店,經營可以更加靈活且利潤會高。


小老闆:操心+職業+穩定的店長。

弓長張能否在快餐市場開疆拓地,為西貝拉開新的篇章?

“國民食堂”能走多遠?需發力剛需中的剛需高頻消費!

對頂著“國民食堂”噱頭的十八汆和弓長張來說,迎合當下消費趨勢能火一時,炒概念固然能賺到錢,但要成為可傳承的企業,顯然要下更多功夫。

1、務實型消費受寵

十八汆和弓長張都早於疫情佈局,共同點是立足滿足剛需中的剛需消費需求,出現恰逢其時,正好迎合了疫後消費市場趨勢:報復性消費尚無影蹤,務實型消費受寵!


像海底撈、西貝一樣推出平價子品牌的,還有喜茶推出的喜小茶,主要產品價格浮動在11元至16元間,最便宜的一杯奶茶只要7元錢。

疫情中以高人一籌的品牌營銷頻頻刷屏的老鄉雞,雖然沒有推出子品牌,但祭出的降價優惠措施狂圈粉,連免費送雞湯的理由都很接地氣兒:大量收購了一批活雞,導致庫存壓力;用免費送雞湯的形式引導消費者“飯前洗手”好習慣。

肯德基和麥當勞推出“半價桶”和咖啡月卡,週一會員9.9元漢堡等,變相降價,帶來了大量消費者,有的門店甚至排起長龍。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2、聚焦剛需中的剛需後,還需發力剛需高頻消費

目前來看,弓長張宣傳的現炒快餐,被詬病最多的是出餐效率低,勝在“有煙火氣的下飯菜“理念。

十八汆更像是海底撈試水快餐的一家實驗店。據此前媒體實地探查十八汆,有顧客表示“下次來不來,要看心情”。


前去考察的餐飲同行,強調吃一碗麵可以不講究環境,但必須有好滋味,當原料大多出自半成品加工廠與供應鏈配送,缺失匠心環節,未來能走多遠並不好說。

團餐因為顧客群體更為固定,不少企業在高性比的產品是否足夠豐富和美味方面,一直在克服挑戰。

團餐業內人士認為,十八汆的未來能走多遠,“要看它對產品的管理,如果沒有清晰的規劃,也會慢慢消沉。”畢竟,標準化製作的產品,口感都是一個味道,這種產品很難生存。

十八汆和弓長張,在固定商圈,聚焦剛需中的剛需後,發力吸引剛需高頻消費,才是長久生存的正解。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真正意義上的國民食堂,會以怎樣的形式出現?

十八汆和弓長張之所以能掀起熱點討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疫情在加速餐飲戰場變革,整個餐飲格局蘊含的不可確定性,撩撥著餐飲人的神經,試圖從中揪出可以看見的確定性。


真正意義上的“國民食堂”,未來最有可能以怎樣的形式出現?

1、業態壁壘不斷被打破,邊界更為模糊

疫情期間,從正餐、快餐到團餐,都有企業增設外賣;社餐企業涉足企業團餐配送,團餐企業發力線上外賣和新零售,從街邊餐廳到企業內部食堂,賣菜、賣主食、賣半成品蔚為風潮,餐飲企業下沉社區團購……一系列的自救與創新,餐飲企業施展渾身解數,“抓住救命稻草”,不拘一格求生存,原有的餐飲業態壁壘不斷被突破。

餐飲業距離疫情過後的“眾神歸位”還需時日,歸位的眾神都已不再是疫情前的模樣。各業態的餐飲企業“洗牌”正當時,疫情過後浴火重生的餐飲業,將呈現新的格局。

2、餐飲企業該重視打造品牌力了!

試想,如果十八汆和弓長張的背後,不是海底撈和西貝,肯定也不會引起業內外如此關注。

疫情爆發後,無論社餐還是團餐,從武漢到湖北到全國各地,那些捐款捐物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承擔醫院項目、復工復產後企業團餐的保障性供餐單位,能進入當地主管部門視野的,無不是在全國乃至當地市場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強者恆強,贏得主管部門和市場認可的餐企品牌,後續發展可期。無論對於社餐還是團餐,都應開始重視打造自身品牌力。

3、真正意義上的“國民食堂”,在哪兒?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上海嘉興路街道社區食堂

從符合老少咸宜、觸手可消費這一點來看,大膽猜想:社區食堂,在未來會成為“國民食堂”嗎?

疫情帶火了社區市場,社區消費的便利可得、便宜實惠,對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頗具誘惑力。

從十八汆到弓長張,“國民食堂”火了?

上海嘉興路街道社區食堂

社區食堂,完全可以打造社區流量的入口,由社區食堂向社區團購、新零售等等拓展,同樣具有一定優勢。

但就目前來看,社區食堂受政策性影響最大,各地基本都是政府在主導推進。對試水這一領域的團餐企業來說,大多嚴重依賴政府補貼。

團餐業在社區食堂項目方面,只是剛剛起步探索。社區食堂能否撐得起長久運營,很大程度上考驗著選址和運營功力。未來發展如何,仍舊未知。

不過,從不可逆的中國老齡化社會趨勢來看,對照日本等國家團餐發展的經驗,社區食堂是相當大的團餐藍海。

真正的“國民食堂”,未來更大可能會以哪種形式出現?你的猜想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