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会哭会闹的孩子有糖吃?

社会我明哥


会哭闹的孩子有糖吃。也说,会哭闹的孩子有奶吃,都是一个意思。

小孩子往往想得到一个东西而不得时,会用哭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果是正常需求大人会满足,如果非正常需求,大人会拒绝,孩子会更加哭闹,但是大人们往往看到孩子哭闹,为了尽快制止而满足他的要求。孩子当时的需求和心理都得到了安慰和满足。

如果这种通过孩子哭闹才去满足其需求的行为,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便会在孩子心里形成这样一种印象:我只要哭闹,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或能做想做的事。

孩子非常聪明的。他能在大人的言行中得到这个信息,所以下一次就会采用同样的方式。大人如不及时教育引导,会养成孩子的习惯性行为。

孩子小,并不懂得通过哭闹行为获得想要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只是通过大人的妥协行为,认为这是一种可取的方式。

而大人常常看到孩子哭闹,不是强行制止责骂,就是一味妥协满足。没有给出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如果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应该怎么做。所以孩子就遵从自己的内心需要去做。

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是正常的,也是孩子的权利。至于孩子的需求合不合理,是否符合孩子年龄所需,就需要大人用行动告诉孩子。这样孩子才会逐渐明白,哪些东西能要,哪些不能要。逐渐会养成合理需求的性格,养成边界意识。

“会哭闹的孩子有糖吃”,慢慢被人们影射到人与人的相处中。成人也有这种情况,当自己的需求被人拒绝时,会以成人的方式去“哭闹”,以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他人为了顾及人际关系妥协的话,也会助纣为虐。

但是此种方式,虽然一时能得到满足,孩子一定会被人教训,吃苦头。成人呢也终究会遭到他人的反感,从而敬而远之。都是不可取的行为方式。

精灵故事,一起聊聊孩子的那些可爱的事。


精灵故事


会哭的孩子可不一定有糖吃,但会哭的孩子更容易引起关注是真的。

解析一下:

哭:情绪表达方式,通常代表伤心、不满等负面情绪;

会哭的孩子,是心理相对健康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不哭不闹而又没有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么他必然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这才是不健康的表现。

同理,在青春期没叛逆表现的孩子,也是在压抑自己的需求。

所以,会哭闹的孩子更容易引起父母的关注,在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降魔篇》里面,罗志祥饰演的肾虚公子有很搞笑的一幕,旁边撒花的老姬对他说到:“你要说啊,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其实就很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而至于孩子的哭闹会引起什么方式的关注,就不可一概而论了。

注:青春期的叛逆行为不一定是对抗父母。

给糖:关注孩子的方式,意在用其他方式平息孩子没被满足的需求,转移注意力;

当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转移注意力是一个好方式,单从平复情绪的角度来说,比直接宣泄还要来得有效。

而一旦孩子一哭就给糖,后果就是孩子知道哭就有糖,哭闹就能被满足,能威胁对方、让对方妥协。这反而成了不健康的行为表现。

经常用糖果、玩具来对付孩子哭闹的家长,实际上是懒惰的家长,情绪是引导了,也省了麻烦,不过把情绪引导歪了。

还有一种是孩子一哭就威胁孩子,压迫他。两种方式是殊途同归的:旨在压抑孩子的真实需求,仅仅是为了孩子不哭。

孩子要教,父母要思考

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往往是很直接的,把情绪表达出来是好事,但用不正确的方式就会带来恶果;


所以我们要教孩子的,是怎么样正确表达他们的情绪,而不是教会他们控制情绪;

让孩子不哭的方式有很多,但越是简单直接的方式,越是有潜藏的恶果,而越是用快捷方式的家长,也只会教出使用快捷方式的孩子:

一哭就给糖,一哭就有糖,大家都在彼此效仿。

孩子本就是多变的,如果要教育好孩子,家长就需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是我们要追随孩子成长的脚步,而不是让孩子跟随我们的脚步成长。


淅爸育儿记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说会哭会闹的孩子有糖吃,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深有体会,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下面我用视频与大家分享,谢谢大家观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9fd5a3a256b4211a9ccbee7881639f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