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输血”更“造血”

产业扶贫“输血”更“造血”

经过数年对口帮扶,河头村探索出一条“输血”更“造血”的长效帮扶机制。图为由旧房改造而来的碧乡客栈。梁素雅 摄

农田连片,山峦叠嶂,这是走进清远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的初印象。进入村子,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门口,工人正卸下一袋袋刚采摘的新鲜桑芽叶;在九龙小镇景区,游客纷至沓来,享受4月的春光。

作为省定相对贫困村,河头村曾一度是脏乱差的典型,泥房破败不堪,路面雨天泥泞,人口外流严重。2016年以来,省委办公厅、碧桂园集团相继进驻河头村开展对口帮扶。4年过去,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大变样。

称重、漂洗、焯水……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内,工人在流水线上忙碌着。这些经过加工、真空包装的桑芽菜,将被销往珠三角的商超及餐厅。

桑芽菜产业是河头村“一村一品”重点发展的产业。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以每斤4元的价格向村民收购新鲜桑芽叶。“我负责桑芽菜地日常管理和采摘,一年收入3万多元。”贫困户陈井清说。

不远处,上百亩黄金百香果秧苗茁壮成长。这里原本是一片荒田,碧桂园集团租用并整合土地,对土壤进行整治改良后,才有了如今这般模样。这片土地上搭建了拱形钢架,为日后实现机器人采摘打下基础。碧桂园集团英德帮扶办党建扶贫板块负责人童秋振表示,“实现全面脱贫后,我们打算和商业机构合作,让百香果种植基地实现完全商业化运营,为村集体带来更多收入。”

在村子另一头,九龙小镇景区又热闹起来。开园以来,景区推出新游览项目,升级绿化景观,目前客流量正在恢复。“九龙小镇”是河头村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的开发项目,村民除分享土地固定分红外,还通过景区务工、经营土特产店铺等方式创收。

“2018年上半年,这里还是几间破屋,现在成了广受游客喜爱的民宿。”岭南风格的碧乡客栈,是河头村的一道风景。“我以前在外地工作,现在不仅收入有保障,还能在家照看小孩。”碧乡客栈前台员工梁金珍说。

经过数年对口帮扶,河头村探索出一条“输血”更“造血”的长效帮扶机制。据统计,2019年碧桂园帮扶河头村三大扶贫产业共获得分红27.5万元,其中民宿产业分红达17.5万元。

南方日报记者 苏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