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楊文娜:巾幗小棉襖挑起鄉村振興扁擔

巾幗小棉襖挑起鄉村振興扁擔

第一書記楊文娜:巾幗小棉襖挑起鄉村振興扁擔

楊文娜(右一)與村內群眾親切交流

她是基層工作中的“女漢子”:做事情果敢利索,加班加點似乎永遠不知疲倦;她是村民眼中貼心的“小棉襖”:真心實意為村民著想,村裡的老人拿她當自己親孫女看待。駐村兩年,第一書記楊文娜與村兩委一起,讓臨沂市莒南縣官莊社區從一個無集體收入、欠賬30餘萬元的經濟基礎薄弱村,向著組織、產業、人才、文化和生態的全面振興發展。

從一開始的不被認可,到後來的人人點贊,市委編辦派駐莒南縣十字路街道官莊社區第一書記楊文娜,用女性特有的溫柔和力量,挑起了村子振興的千鈞扁擔。這很難,但她一直從沒有退縮,因為她清楚的知道,扁擔的一頭,是村民盼著村子發展生活好起來的希望,而另一頭,則是一名第一書記來時的初心和無悔的使命。

第一書記楊文娜:巾幗小棉襖挑起鄉村振興扁擔

與大棚承包戶一起查看草莓種植情況

“4321”齊步走

建強基層戰鬥堡壘

官莊社區位於莒南縣十字路街道,由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全村1740餘人。楊文娜第一天進村的時候,村民和她,心裡都七上八下:雖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設”,但當她看到坑窪十幾年都沒有改善的土路時,還是有點意外;而村民們也對這位新來的女第一書記是否能真正為大家做點事情持有懷疑態度。

官莊社區有90多名黨員,相比其他村子,黨員數量算是比較多的。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村兩委在一些項目的推進進行得卻比較難。“村子的發展需要好的‘領頭雁’,如果班子不行,村子很難有發展的後勁。”楊文娜開始琢磨怎麼抓好村裡的黨建工作。很快,她拿出了提升黨建的“4321”工程。

“首先就是選好‘四類人員’,凝聚幹事創業的強大合力。”楊文娜說,“我們通過配強支部書記、兩委班子、黨員隊伍和後備力量四類人員,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讓其能夠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其次就是用好‘三種方式’,提高黨員隊伍的能力素質。綜合採用理論學習、黨性教育、實踐鍛鍊三種方式,著力解決農村黨員學習流於形式、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

村裡創新開展了“官莊社區黨建發展融合課堂”,依託每月固定學習日,邀請專家學者到村授課。通過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亮身份、黨員包片網格化管理、成立黨員志願服務隊等多種方式,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義務監督工程建設質量等活動,在村莊事務管理中發揮黨員隊伍的先鋒模範作用。

另外,就是做好“兩方聯建”,實現黨建融合互促。通過開展市委編辦和官莊社區的黨建聯建、結親連心等,實現機關黨建和農村黨建的組織、幹群、活動、資源的有機融合;建好“一個平臺”,築牢基層組織的堡壘陣地。楊文娜協調資金近240餘萬元建設了1300平米的黨群服務中心,集黨建、服務、宣傳、增收等功能於一體,充分實現黨建引領發展、服務惠及民生。

漸漸地,黨員們開始變了,也主動往工作上靠:村裡實行網格化管理,有黨員主動站出來擔任網格長;村裡開展環境整治,有黨員主動拔掉了自己門前種的菜;鄰里有了矛盾,也有黨員主動上門調解;冬天下雪路上不好走,還有黨員主動掃雪開路……

楊文娜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2019年,官莊社區被評為山東省“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在十字路街道年度綜合考核中較2017年提升35個位次,在十字路街道2019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8週年暨表揚大會”中,被評為幹事創業好支部。

第一書記楊文娜:巾幗小棉襖挑起鄉村振興扁擔

2019年5月23日,現場監督黨群服務中心建設。

輸血+造血

多渠道挖潛力築產業

村兩委的力量強了,班子幹事有勁頭了,村子的發展也讓村民看到了希望。“以前多是以‘輸血’為主,但是隻有能夠實現‘造血’,村子才有長久發展的動力。”對於村子的發展,楊文娜有自己的想法。

在過去的兩年裡,楊文娜與村兩委一起,通過扶貧項目產權租賃促增收,爭取到了行業扶貧專項資金和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75萬元,建設高效農業大棚6座,通過出租實現租金收入18萬元。與此同時,能夠為村裡的68名貧困戶每年分配440多元的收益,還能帶動周邊村民20餘人就業,很好地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注資加工車間項目促增收。購置生產設備,收取租金收益。投資17萬元左右購置生產設備,定向租賃給村內加工鞋廠,村集體可實現增收1.7萬元左右,同時吸納10名以上貧困戶和弱勞動力到加工點就業,在增加村集體收入的同時,解決了村內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深入推進三資清理促增收。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深入開展三資清理,收回村裡到期的塘壩和荒地等190畝,通過公開發包實現村級增收10.5萬元,同時收回村級欠賬5.1萬元。

建設集體產權物業促增收。建設黨群服務中心時,預留一樓兩處商業空間,出租實現增收2.5萬元。

通過實施外部輸血與培育內部造血相結合,實現了村莊產業接地氣,增收步子穩。目前,官莊社區的村集體經濟已經由2018年的0收入躍升到2019年到賬收入33.65萬元。

有擔當敢奉獻

做好村民“貼心小棉襖”

“楊書記天天來看我,還給村裡辦了這麼多好事,老人節給我們發錢發東西,這丫頭比我親孫女還親!”孟慶蘭是村裡的一名貧困戶,一直獨自生活。88歲的她眼睛花得厲害,可是不論白天還是晚上,只要遠遠地通過一個模糊的身影,孟慶蘭就能看出是楊文娜:“丫頭,你又來看我了。”

和孟慶蘭一樣,在很多村民的心裡,楊文娜就像他們貼心的小棉襖,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一門心思想著為他們辦實事、謀福利。

駐村兩年的時間裡,楊文娜爭取各部門資金400多萬元,累計為任職村新硬化道路45000多平方米,新修排水渠道3300多米,解決了官莊社區僅有一條出村路的歷史,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和生活。她還帶頭帶領黨員群眾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栽植綠化苗木近萬株,噴塗牆面2萬多平米,美化牆體30餘幅,投資近20萬元建設文體廣場2處……

很多工程,都是她親自上陣,日日監督進展,村民們經常看見楊文娜忙到很晚,有時來了應急的工作任務,“5+2”、“白加黑”更是成了“新常態”。

也正是因為楊文娜這些數不清的“新常態”,村裡多次開展圖書捐贈、免費體檢、送醫藥下鄉、孝心養老、走訪慰問等活動,為貧困戶、困難黨員、60歲以上老人、困難母親及貧困兒童等人群近1300人次發放補助金,受到群眾的廣泛好評;村裡還多次開展送文化下鄉、“美在農家”、新春文藝匯演、好媳婦好婆婆評選、廣場舞比賽等活動,倡導鄉村文明新風。

這兩年,楊文娜雖然成了村民的“小棉襖”,卻沒能做成父母的小棉襖,有時連父母身體不好也沒能及時照顧。“其實,誰不想待在父母身邊盡孝呢?可是在駐村工作和對家庭的陪伴上面,我選擇了前者,也只能選擇前者。”楊文娜說,“只要我們做的事是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的,我們的付出就有了意義。紮根基層,奉獻百姓,是我們的初心,更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擔當和永遠的使命。”

臨報融媒記者 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