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33項民生工程,今年有啥新變化--江淮傳真--安徽--地方--首頁

與去年具體項目相比,今年新增3項、完善5項、調整和退出3項

掃碼乘坐公共交通,掃碼出入小區、超市、菜場、單位,不斷升級改進的“安徽健康碼”成為居民健康和通行管理的“金鑰匙”。 “‘安康碼’在全國互通互認,出行方便多了。”經常出差滬蘇浙等地的蕪湖某汽車零部件公司業務經理程峰告訴記者,之前出差到周邊省份,有的市縣不認這個碼,有的要求在當地重新認證;進入4月以來,一個明顯變化就是持“安康碼”可以在外省“一碼通行”。

我省最新公佈實施的33項民生工程,就新納入了“智慧健康建設”。其中提出,建設“安康碼”綜合服務平臺,統籌推進電子健康卡、社會保障卡、醫保電子憑證與“安康碼”互聯互通,推廣更多場景的長期廣泛應用,為居民正常生活提供便利,為加強個人健康管理提供支撐,推動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日前,省政府出臺《關於2020年實施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明確具體事項和實施要求,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聚焦短板領域,今年民生工程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聚焦困難人員救助、美麗鄉村建設、就業創業促進、智慧健康建設等項目,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就業和公共衛生等民生短板。”省財政廳廳長羅建國說。與去年民生工程具體項目相比,我省今年新增3項,完善5項,調整和退出3項,繼續實施25項,仍然實施33項民生工程。

具體看,今年新增3項民生工程,包括農村改廁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出生缺陷防治、智慧健康建設。完善5項民生工程,包括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文化惠民工程。調整和退出3項民生工程,農村汙水、垃圾治理納入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中統籌實施,農村環境“三大革命”不再單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已健全機制,轉為部門日常工作,智慧醫療不再單列;秸稈綜合利用工程機制已健全,現已常態化運行,退出民生工程。繼續實施“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等25項民生工程。

廣泛徵集建議、主動對接需求,力解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對廣德市盧村鄉宋陳村村醫曾慶祝來說,去年藉助民生工程安裝的智醫助理系統,在疫情發生以來派上了大用場。 “輔診機器人”和“電話機器人”,不但可以幫助他進行更精準的診斷治療,還可以對村民進行慢性病隨訪、簽約體檢通知及健康知識宣傳。 “村衛生室人力有限,原來需要挨家挨戶跑斷腿、手機打得斷了電的工作量,現在可以輕鬆完成。民生工程給我們村醫幫了大忙,讓村民看病更方便。 ”曾慶祝說。

民生工程是我省民生工作和社會建設的重要品牌和主要抓手。每年以民生工程的形式,集中力量解決一批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緊迫的民生問題,是我省堅持了10多年的傳統,獲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和百姓的歡迎擁護。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有”是美好生活的具體目標,是人民群眾的關切所在。圍繞“七有”,省財政等部門結合疫情期間暴露出來的公共衛生、社會治理等方面短板,緊扣人民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逐一進行研究,明確方向和目標。項目安排的總體思路,就是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通過開展民生工程項目公開徵集,廣泛徵集建議,合理吸納民意。同時,通過加強設計論證,謀劃制定民生工程項目實施方案和運行方案,努力提高項目推進科學性、精準性。”省財政廳民生工程工作辦公室主任黎學東說。聚焦群眾所思所盼,今年民生工程項目謀劃階段,就將社會關注度高、群眾普遍關心的出生缺陷防治、提升基層醫療水平、改廁提升、小區治安防控、大別山革命老區中小學採暖保暖工程等項目納入備選,明確具體項目和政策。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意義重大。

省政府強調,各地、各部門要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堅持以重點民生工程實施為抓手,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全面落實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等部署,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準高效實施、加強建後管養,更好地把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

宿州市對於村級申報的產業扶貧項目,嚴格對照“有產業、有參與、有支持、有收益”的“四有”標準,進行謀劃安排,著力提升產業扶貧民生工程項目實施質量;亳州市強化民生工程建後管養工作,抽取資產收益扶貧等10項工程開展第三方績效評價,確保項目持續長久發揮效益;滁州市突出“底”字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民政、扶貧、殘聯、教育、醫保等部門聯合開展信息核對,進行逐戶排查,將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社會救助保障範圍……

目前,全省各地各部門正在全力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務實推進民生工程,努力把疫情對社會事業、民生建設的影響降到最低。

“3月底,全省33項民生工程部署任務全面完成,比上年提前一個多月。 ”黎學東介紹,為確保民生工程順利實施,省財政廳認真履行牽頭職責,緊扣重點、壓茬推進。協調省直主管部門在全面梳理、認真摸底的基礎上,針對工程類、補助類項目特點研究指標,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迅速分解33項民生工程目標,逐項逐條細化任務,同時出臺配套政策,指導各地分類分項精準高效推進民生工程。

3月13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強調,要提升績效水平,狠抓項目建設質量,加強過程管控和建後管養,真正把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

省政府在《通知》中要求,精準高效實施,按照項目化實施、精細化管理的思路,優化推進民生工程的務實舉措,狠抓項目建設質量,持續加強過程管控。鞏固建後管養,在強化政府責任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合理確定管養主體,分類明確管養模式,保障落實管養經費,全面提升管養水平和質量。

“全省財政部門將按照‘真正過緊日子’的要求,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加大保障改善民生領域的投入,發揮好財政資金精準補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 ”羅建國說。按照中央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今年將對當前社會關注度高、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項目逐步開展績效評價,強化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和績效問題整改責任落實,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更好地把民生工程建設成經得起實踐和群眾檢驗的民心工程。(記者 吳量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