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原來是講故事的高手,而他最善用的修辭手法是

佛祖原來是講故事的高手,而他最善用的修辭手法是

奶奶去世的時候我還在讀幼兒園,對於生死並無多大概念。只記得去完殯儀館沒幾天便跟著家人又去了廟裡,那是我第一次看人做法事,也是唯一一次。

廟不大,我站在院子裡,看著十來個穿著深黃色長袍的和尚在狹小的屋子裡繞成一圈不停地走,口中還唸唸有詞。

我很好奇他們在說什麼,在此之前,我只以為念經就是念的“阿彌陀佛”。於是我忍不住問一旁的父親,他告訴我說,他們在唸經,經是沒有意義的,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

這句話我深信了十幾年,直到後來聽一些禪修的人說起,才知道原來那些咒語般的話也是有涵義的,只不過它們也是一種外語,需要翻譯才能明白。

最近因為碰到了一些煩心的事,一位朋友建議我去唸念《地藏經》。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通讀了整本經書,才發現原來佛經裡並不是只有些令人不解的咒語,而是由一個個編排巧妙的小故事,帶你一步步進入佛理的奧秘。這令我不得不感嘆,佛祖真是位講故事高手!

佛祖原來是講故事的高手,而他最善用的修辭手法是

在接連又看了幾篇佛經中的故事後,我發現佛經中最常出現的寫作手法就是運用譬喻

比如在《地藏經》中,佛祖形容地藏菩薩所做的功德就用了這樣一段話: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 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


是不是一下子就讓帶你進入了一個浩瀚無垠的宇宙?

那麼,什麼是譬喻呢?

所謂譬喻,就是運用聯想力,找出與所要描寫的對象有類似特點的人,事,物來比喻說明。

譬喻和比喻還是有所區別的。

比如:

“ 湖面反射著陽光,如同錫制的房頂。”——這是比喻。

“阿婆的茶葉蛋又濃又香,就像這座古老的城池,越嚼越有味。”——這便是譬喻。

通常來說,比喻的本體和喻體相互間關係對等,而譬喻往往有著以小見大,借彼喻此的功能

佛祖原來是講故事的高手,而他最善用的修辭手法是

讓我們來看一下《法華經》中的火宅喻。


“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


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一位大長者,家中人數眾多。一日,突然家宅起火,大長者很是擔憂。他自己雖能逃脫,但孩子們並不知道大火危險,仍在玩耍。於是他告訴孩子們,外面有許多好玩的東西,孩子們聽後果然都衝了出來,避免了生命危險。


這個譬喻在佛經中也是相當經典的。相信大家也已猜到,大長者即是佛祖如來,諸子便是眾生,火是世間苦,宅子是眾生輪迴的三界。火宅喻想要表達的是:三界如火宅,眾生卻貪圖世間虛幻的快樂而不願出離。

而那些玩具指代的就是佛經中的故事。在過去,許多信徒都是沒有讀過書的人,如果上來就跟他們說一些高深的佛理,他們自然無法明白,而針對不同人群,用這些淺顯易懂的故事作為比喻,則是最有效的手段。同時,這些故事也彰顯出佛陀善巧方便說法的方式。

佛祖原來是講故事的高手,而他最善用的修辭手法是

其實,不僅是佛祖,中國古代許多哲學家、思想家也善用譬喻。比如老子就在《道德經》中寫道:“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這個橐鑰就是鼓風爐的意思,他用"橐鑰"來譬喻天地之間原本是空虛的,卻在一張一合間孕育萬物。

而莊子的庖丁解牛、知魚之樂、莊周夢蝶、自由之龜更是一本《譬喻例文大全》,只是佛經單獨將譬喻這一修辭手法拿出來講。

佛祖原來是講故事的高手,而他最善用的修辭手法是

《涅盤經》中總結了八種譬喻方法:

1.順喻。隨順世諦,依照從小到大的順序來譬喻。天降大雨,則小坑滿;小坑滿,所以大坑滿;大坑滿,乃至大海滿。如來法雨也是這樣:眾生戒滿,便達到解脫滿,解脫滿,所以才能涅盤滿。

2.逆喻。逆於世諦,依照從大到小的順序來譬喻。大海本為大河,大河本為小河,乃至小溝本為大雨。這樣的話,如來涅盤本為解脫,乃至持戒本為法雨。

3.現喻。用眼前的事物來譬喻。猴子的習性,有了新的就扔掉舊的,很像一般人的脾氣,所以《涅盤經》就說:“眾生心性,猶如獼猴。”

4.非喻。假設並非現實的事情來譬喻。如佛告波斯匿王:“有大山自四方來,欲害人民,則王如何?”這是假設四山譬老、病,生、死。

5.先喻。先設譬喻,然後引伸。如說有人貪著妙花,而採取時,為水漂流,眾生如果貪愛五欲,也會被生死之水漂沒。

6.後喻。先講道理,後設譬喻來顯示。如佛經上說,勿輕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小,能夠漸滿大海。

7.先後喻。先後所說的,都是譬喻之意。如佛經上說,譬如芭蕉,生果則死,愚人得養,也是如此——如騾懷妊,命不久全。

8.遍喻。從頭至尾都是用譬喻來說明道理。如敘述忉利天質多羅樹生長的形狀,而遍喻佛弟子。


由此可見,譬喻是一種很高級的寫作手法。如果你有想到什麼例句,歡迎寫在留言當中,跟我們一起分享。今後的寫作中,大家也可以多多嘗試運用譬喻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