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公共衛生教育,如何破題發展

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總體戰、阻擊戰中,公共衛生人才正經歷著重大的考驗。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優化公共衛生醫學教育,深化公衛人才培養。

張林:公共衛生教育,如何破題發展

公共衛生教育要吸引公共認同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最近的調查顯示,從高考招生志願填報和招錄情況看,公共衛生院校均未完成當年招生計劃,顯示公共衛生教育尚未吸引足夠的公共認同。而如何增進認同,是公共衛生教育破題發展的要點。

學科專業和職業崗位缺乏社會認同感,難以吸引優秀生源。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類學生的高考成績和錄取分數線普遍低於臨床醫學等其他醫科類多種專業,生源質量欠佳,優秀學生不願報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體優秀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基礎。這無疑會對公共衛生教育乃至公共衛生事業的未來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

公共衛生教育招生規模偏小,層次偏低,存在供需矛盾。據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報考執業醫師的臨床、口腔、中醫、公衛四類醫師,前三類的人數都逐年增加,唯有公共衛生醫師人數在逐年減少。而相關資料顯示,世界大多數國家公共衛生教育以研究生層次為主,我國則以本科教育為絕對主體,研究生教育比重過小,整體上教育層次偏低。

公共衛生教育投入不足,教學條件不良。由於長期投入不足,從硬件保障上看,公共衛生學院整體上教學條件不良,特別是教學科研實驗設備較為陳舊落後,與疾控中心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影響了公共衛生教育和人才培養質量。

公共衛生教育與公共衛生現實脫節。由於缺乏公共衛生學院與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機構合作教育的有效體制機制,學校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脫離公共衛生崗位要求,學生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理論知識單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和處理公共衛生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弱。

職業缺乏吸引力,影響畢業生就業。由於經濟收入與職業獲得感匹配程度低,整個公衛系統人員流失嚴重。另一方面,疾控系統專業人才難以入編定崗,職稱晉升相對困難。這些又通過人才市場傳導到供給側,造成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規模偏小,影響人才的有效供給。

張林:公共衛生教育,如何破題發展

深化推行公共衛生教育重大改革

借鑑國外公共衛生教育的普遍做法和有益經驗,結合國情,我們有必要深化我國公共衛生教育和人才培養重大改革。

(一)強化政府責任和領導作用

在國家層面系統設計、大力推進公共衛生教育人才培養改革。公共衛生教育改革的政策和舉措需要上升為政府的規劃。國務院及教育部、衛健委、人社部等部委應該統籌規劃我國公共衛生教育人才培養,引領我國公共衛生教育改革發展,聯合制定專門針對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特別政策,特別是引導優秀學生選學公共衛生專業;要激勵公共衛生專業畢業生到基層工作,設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計劃、公共衛生教育改革項目;各級政府在制定“十四五”規劃乃至長遠發展規劃時,充分重視公共衛生體系、公共衛生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投資與發展規劃;應成立公共衛生預防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國家級專家組,發揮公共衛生預防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規劃、設計、指導的智囊作用。

(二)加大對公共衛生教育的投入

設立專項,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水平,能發揮人才培養帶頭引領、示範推廣作用的公共衛生學院,使之成為國家級和大區域級重要基地、高水平研究基地、國際合作基地;

加大投入,建設一批公共衛生學院教學、科研實驗室,提升實驗室水平,特別是要建設高水平的教學實驗室、實訓中心,全面提高公共衛生教育和疾病防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

在每一個省選擇一個公共衛生學院建立“公共衛生應急演練中心”,承擔對醫療衛生人員、衛生管理人員等開展應對各種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培訓職能。

設立公共衛生人員培訓專項,針對省、市、縣/區級人員開展不同模式,有計劃的分批培養,同時依託各種繼續教育形式,解決“存量人員”問題,提高整個公共衛生行業人員素質與能力。

(三)建立協同式公共衛生教育體制機制

要加強高校公共衛生學院與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機構等公共衛生機構的協同辦學,把省級疾控中心作為公共衛生學院非直屬附屬機構,賦予教育職能,形成類似於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的緊密關係。省級疾控中心可與高校公共衛生學院共建公共衛生預防醫學院,積極探索並建立新型的“學院—中心”人才培養新體制機制。疾控中心的專家在學校開設課程,公共衛生學院的教師到疾控參與疾控實踐工作,建設具有理論基礎和疾病控制實戰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四)提升公共衛生教育人才培養層次

選擇一批辦學歷史較長、師資力量雄厚、具有較高辦學水平的公共衛生學院舉辦七年制公共衛生教育,擴大招生規模,吸引優秀生源,培養高層次複合型公共衛生人才,畢業授予醫學學士和公共衛生專業碩士學位。

在一批重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開設8年制的公共衛生專業博士教育,培養高層次骨幹人才。在重點公衛學院建立新發傳染病防控的博士學術學位教育和博士後工作站,提升公共衛生學院的急性傳染病和新發傳染病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五)提升公共衛生職業地位和崗位待遇

將疾控中心從事業單位轉為行政單位,同時給予疾控中心較為獨立的公共衛生管理權力,提升疾控中心的地位。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留住骨幹,大力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積極選任優秀的公共衛生預防醫學人才到政府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重要崗位,從而提高隊伍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六)賦予公共衛生醫師執業處方權

基層防治結合的體制需要能防會治的公共衛生醫師。給予公共衛生醫師“治”的能力認證是現實的需要,是發展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增強公共衛生的競爭力與吸引力的必然要求。

(作者:張林,系四川大學教授、副校長)

光明微教育 · 解讀教育中國

來源:光明日報

統籌:唐芊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