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問答

Q&A

神州

2020.11.13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新冷戰格局下

中國經濟應如何調整速度與格局


初心不忘

他致力於普及金融通識教育


《問答神州》專訪

香港大學環亞經濟研究所所長 陳志武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戳這裡觀看本期節目預告⬇️


近期,歐洲及美國的第二波新冠肺炎的疫情來勢兇猛。有經濟學家預計,歐元區的經濟將在今年四季度萎縮2.3%,復甦或因第二波疫情而夭折,而後陷入長期的低迷;更有金融機構分析稱,過早重新開放企業的復工復產是一場大賭博,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之下,美國各州正在冒著新一波疫情的風險,有可能使經濟進一步地陷入尾旋式下跌。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吳小莉:有人說美股已經處於高危狀態,維持了十一年的牛市,這次會有回調的趨勢,但在刺激政策之下,美股又回漲了。


陳志武:我覺得美國的股市,包括香港、歐洲的股市,從三月底反彈以來,一直是往上走的趨勢。股市反彈,持續那麼久,反彈那麼多,主要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刺激帶來的結果,而不是經濟本身變好而導致的。現在各個國家的利率基本是零,把銀行儲蓄作為投資安排的吸引力非常低。這樣一來,更有點希望的投資出路就是股市,尤其美國股市。因為美國對私有產權、創業精神、創業制度的保護很好,企業稅負也非常低,這方方面面的環境對美國的上市公司是最有利的。相對於其它國家,比如歐洲、日本、印度等等的資本市場來說,美國的資本市場更有吸引力。


美聯儲主席已經表態過多次,至少在2023年以前,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不會收緊,接近零的利率政策不會被調整。那美國資本市場會有很多錢沒地方去,所以股市和美國房地產市場會變成兩個主要的資金出項。


吳小莉:您曾說過經濟復甦不可能是V字反彈,一定是U型反彈,這個U型的底部會持續多長時間?


陳志武:在2021年第二、第三季度會更有復甦和反彈的勢頭。當然就這方面,像我經常說:人類社會為什麼總是要求每年的經濟都要增長?沒時間去享受勝利的果實,沒時間享受經濟增長帶來的收入和財富。所以我覺得歐洲人做得比較好,歐洲人每年暑假要度假很久,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去度假,所以有享受生活的精神非常重要。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中國經濟應當如何調整發展速度與格局?陳志武認為最關鍵的是保住中小微企業,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將國內的消費需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靠內生的增長來帶動經濟發展。他曾經指出:中國的資本市場和股市應該讓金融思維、市場思維來唱主角,而不是被工程思維左右。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吳小莉:對新基建您有不同的看法,您覺得新基建可能造福一些大企業,中小微企業並不能直接獲利,您的建議是什麼?我前不久採訪過港大經管學院的蔡洪斌院長,他也覺得應更多投資在公共醫療、教育,這些短板部分。


陳志武:過去中國內地做了很多基建項目,有些人認為花幾百億建的大橋和高速公路,現在不是還有人去用嗎?他們評估基建的標準是隻要有人去用,這些投資就值得。而我們研究經濟的人會強調:任何資源都有機會成本。花幾百個億做新基建的投資意味著,其它很多行業不再有資金支持的機會。


那麼很多農村的小學、中學、高中的那些教育投資資金會被犧牲掉;對於老百姓的健康醫療的投入,會被犧牲掉。一些中小微企業,本來可以得到的金融資源,也會因此得不到。所以我們要對比,把同樣的幾百億資金,幾千億的資本,以什麼樣的方式花在哪裡,給社會帶來的收益是最高的。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吳小莉:那您認為給中國的經濟來開藥方,中國發展的速度或者格局應該做怎樣的調整?

陳志武:

過去八個月,可能因為新冠病毒的影響,中國經濟政策中重點扶植國有企業的政策較多,給民營企業提供的支持相對少一些。接下來,如果為了中國經濟的長久和健康的發展,還是要重點扶植民營企業,讓民營經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得到更多金融資源的支持。過去四十年,經濟奇蹟已經證明民營經濟遠遠比國有企業更有活力,他們資金和資源的使用效率更高。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2001年,正值中國A股的轉折之年。在那一年,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了“股市賭場說”, 幾個月後股指一路下跌,中國股市由此進入了為期四年的熊市。同年,在美國學習、工作了十五年的陳志武,將研究的目光,投向了中國的經濟現象與問題。


吳小莉:您曾經研究過,美國幾次金融危機中受影響最大的人群是中產階級。政府進行了干預,最富階層群體的金融資產使得他們反而成為受益方。中國中產階級的投資渠道跟美國的中產階級差不多都投資在房地產,這樣會不會造成中國面對危機時,中產階級是最容易空洞化的一個階級?怎樣改變這種狀態?


陳志武:最好的辦法就是更多的中產階級,尤其白領階層的人,多瞭解金融投資的知識。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到大到老都要做投資決策。我即使沒錢去佈局,做投資安排,但每天的24小時怎麼計劃?我把24小時裡的20個小時,可以都浪費在對未來我的成長沒有幫助的事情上面;另一種方法是24小時裡面,睡6個小時,其它18個小時用在提升自己的人力資本、對未來創業有幫助的學習上。


每個人每天在做時間安排的時候,都是在做一些不同的投資決策。中國中產階級的大部分人,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錢都用來買房,然後借貸最大化,做住房按揭去買最多的房子。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各個國家泡沫化的房地產市場最後都以泡沫破裂來結束。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快問快答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疫情之下

對於要不要出國唸書

您給現在的學子們如何建議?


陳志武: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可能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對子女去國外留學感到不放心。要我跟這些家長朋友建議:儘量讓子女去國外讀書。人的一生很短暫,能夠有機會讓自己的子女去了解外國社會的樣態,不管他們以後是不是能成為億萬富豪,這種經歷和知識對他們一生的影響都會是很正面的。


您最近在寫書《文明的邏輯》

出這本書的原因是什麼?


陳志武:第一個原因是我自己對人類的文明很好奇,第二就是我要用金融的邏輯去梳理中華文明、希伯來文明是怎麼演變的。


為觀眾介紹一本書 會想介紹哪一本?


陳志武:當然最好是《自由選擇》,是蠻好的經濟學入門讀物。


世界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您最希望跟觀眾說的什麼?


陳志武:根據自己的興趣、自己的激情去選擇做最喜歡的事情,最喜歡的專業,最喜歡的職業,走最樂意有的人生道路。不管是否有疫情,到最後如果我們都活下來,還會面對同樣的問題:怎麼樣讓自己一生過得很滿意、很充實,覺得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你想做的事。


更多精彩,敬請收看:

2020年11月13日首播的:

鳳凰衛視《問答神州》專訪

香港大學環亞經濟研究所所長 陳志武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編導:鄭書筠

編輯:馬馬晉、巴塔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