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 驼 春 秋

双 驼 春 秋

家乡山东省沂南县青驼镇驻地有一对石驼,为青石雕凿而成,自汉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双 驼 春 秋

这对石驼似狮类虎,背有双翼,昂首挺胸,曲腰疾肢,风格浑厚朴素,雕刻技法为圆雕和阴线刻相结合,手法极为简练传神,给人以精力充沛之感,不失为一件雕刻艺术的珍品。

双 驼 春 秋

“石驼”为群众俗称。考古上称之为“石辟邪”,亦称“石天禄”、“辟邪”、“天禄”皆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狮而带翼,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常用其为象,作图案。辟邪意为镇压邪恶,除去不详,天禄则有天赐富贵、福禄之意。

双 驼 春 秋

石辟邪一般起用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其产生原因,概括的说是由于当时的厚葬风气而引起的。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庄园主世代相传,封建家族关系得到进一步扩充,而适应这种家族关系的孝子烈女思想也随之而发展起来,地主阶级为了美化自己,表明自己极尽孝道,厚葬之风愈演愈烈,耗费大量钱财的大型壁画墓,画象石(砖)墓应运而产生,为了装饰坟墓,在墓地上面又开始修建许多建筑物及石刻装饰。石驼就是在那时候应运而生的,不但增添了墓地的威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建造主人的身份、名声,当时也有镇墓、辟邪的用意,确保墓主人在地下平安、如意。

以上文字是考古的说法,千百年来,这对石驼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经过村人世代相传,乡贤刘京科给予了整理。

双 驼 春 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纵贯青驼镇20多公里的蒙河一带连年庄稼收成不好,逢年过节,老百姓对上天的供品也就不够丰盛,这一下惹恼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一怒之下,竟降旨看管天兽之神打开天栏,放下一群怪兽来。这些怪兽遮天蔽日从天而降,落到地面兴风作浪,大发淫威,不是狂风雷电就是风雨交夹,或是阴雨绵绵,搅得蒙河上下百姓不见天日。每到夜间,这些怪兽们还大肆吞食禾苗,毁坏林木,把本来就稀稀拉毛的庄稼树木咀嚼得所剩无几,弄得民不聊生。

蒙河中游紧靠河边住着一家李姓人家。李家有一位年轻的后生叫李英。李英看看再这样下去这一带的百姓是永远无出头之日了,这一天,他背起爹爹留下的弓箭,对婚后不到一年的妻子玉莲拱手打躬说道,“莲儿,你看不把这些怪兽除掉,咱老进姓是没有活路啦。我去了!”玉莲一听丈夫李英说的话,她知道这一去凶多吉少,于是紧紧抱住了他,放声恸哭了起来。你想,那么多,那么凶的怪兽能轻易地除掉吗?况且自己已有身孕,不久小宝宝就要降世了——

这时,李英娘从西间小茅屋里走了出来,她拉起儿媳道,“孩子,李英他是去为咱众人除害的,他干得是正义之事,手中又有你爹留给他的上山能捉虎,下海能擒龙的宝弓箭,那根根箭的箭头上都有你公爹亲手用金钢石磨成的箭尖,这种宝箭是邪物怪兽的,你就放心地让他去吧。”

玉莲擦了擦眼泪。李英倒身在地,给娘重重地叩了三个响头,起身又向玉莲深施一礼说了声“请多珍重”,飞步出了柴门。这天李英沿蒙河而上,顺着一条野草丛生的山涧,慢慢发现了了那群怪兽,只见那群怪兽有的正在嬉逐,有的正在大啃麦苗。李英悄悄绕到了那群怪兽的背后,他选好位置,搭箭拉弓,对准领头的一只,只听“嗖”地一声,就射中了那只领头怪兽。紧接着,他又“嗖”地发出一只,这一箭又不落空,又射中了一只。两只怪兽疼得“啁啁”乱叫。这突如其来的神箭使怪兽们顿时大乱,那些怪兽见此情景哪敢久留,逃命要紧,纷纷鼓动翅膀,争相飞回了天宫。

双 驼 春 秋

怪兽们一飞走,顿时天空晴朗,遍地阳光,太阳又照耀着千家万户。

再说那两只被李英射中的怪兽,再也无力飞上天去,于是就变成了一对青色的石驼。欢呼胜利的人们就把家搬在了这对石驼附近,后来又有不少人家到些落户,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村庄,于是青驼这个名字也就产生了。

双 驼 春 秋

传说归传说,当地群众一直把这对石驼视为祥兆,并作为青驼镇的“镇镇之宝”来对待。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对石驼一直孤零零的呆在青驼驻地村西的田间里,几度千年春秋,田野间栉风沐雨。相传早期有人曾经想给这对石驼换个地方,几个人小心翼翼的挖掘一整天,眼看就要露出身子了,可第二天又自动填埋上了,挖掘的人也不断流鼻血,人们就知道这对石驼不愿离开。自此当地群众就在许多重要节日供奉这对石驼,特别是清明节,许多孩子们就会拿着鸡蛋来喂养石驼。直到近年,人们在镇驻地中心建起了天禄(石驼的考古名称)苑公园,才把这对石驼请了过来。因为害怕丢失,后来又搬到了青驼西村的村委大院里,但是2008年9月份,一只公青驼还是被人偷走了。直到2009年底,那只被盗的公青驼才追回。

双 驼 春 秋

为更好的保护这对石驼,2015年乡人在青驼西村办公大院新起天禄亭,文物部门重新对这对石驼进行了测量和登记。

双 驼 春 秋

青驼之根在驼,青驼之魂是驼,双驼见证了青驼的发展,愿这对石驼为家乡再添祥瑞、驱除邪祟。冀望后人更加敬重她,爱护她,世代传承,直至永远。

双 驼 春 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