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是“懶馬效應”

曾在網上看到過這麼一則故事:

原來,這就是“懶馬效應”

從前,有兩匹馬各拉一貨車。

一匹馬走得快,另一匹馬慢吞吞的走著。

於是,主人把後面的貨全都搬到前面那匹馬那裡去了。

後面的馬就嘲笑前面那匹馬:“切!越努力才越遭折磨!”

誰知主人後來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幹嘛要養兩匹馬?

最後,那匹懶馬就被宰來吃了。

這便是經濟學中著名的懶馬效應。

如果你一直讓人覺得你可有可無,那麼你就離被踢開的日子就不遠了。


01

原來,這就是“懶馬效應”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存在這樣的懶馬效應。

我的一位朋友濤濤,是從211名校畢業的。

大四的時候在學校就被一家上市公司在校招時錄取了。

我們這些朋友無一不羨慕他,不用面臨畢業就失業的窘境。

於是,濤濤一拿到畢業證書,便去上市公司就職了。

就在我們焦頭爛額的忙著投簡歷,頂著熱辣辣的太陽奔忙面試時,他就已經早九晚五的坐在辦公室裡上著班了。

他覺得,自己辛辛苦苦那麼努力讀書,終於熬出頭了,沒有成績的高低,沒有班級成績的排名。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坐在辦公室裡,做著手頭上的事情,領著一份還不錯的工資,這便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狀態。

每次他一下班,總會約上幾個朋友打遊戲,上排位。

公司裡的同事偶爾也約在一起聚餐活動,他也從來沒有參加過,就連公司安排的業務培訓名額,他也是懶得爭取。

因為他覺得對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很是滿意,不想再去為難自己,沒事找事做。

有好幾次,領導找到他讓他參加培訓,他要麼就是以有事情為由拒絕了,要麼就是以把機會讓給別人。

兩年之後,他身邊的同事升遷的升遷,漲工資的漲工資,只有他還在原地踏步的做著那份保薪的工作。

後來,因為公司的人員精進政策,他還被公司列入了裁員名單之中。

《孟子》中有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恰恰說明了一個道理:

即使個人能力再強,但若缺少危機意識,習慣沉溺於自己的舒適圈。

不懂得進步,不懂得學習,終究有一天會被篩選出局。

02


原來,這就是“懶馬效應”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關於最牛司機的故事:

這位司機朋友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是他很會做事情,也總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得很好。

他除了給老闆當司機以外,還兼任秘書、辦公室主任、負責後勤等多個角色。

而每一個角色他都能夠切換自如,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得很好。

老闆有時出差坐車、吃飯住宿、甚至聯繫一些客戶,都歸他負責。

因為交給他的很多瑣碎的事情,他每次都能拿出幾套解決方案,並選出最優,且在工作的過程中從沒出過一次錯。

其實,公司也不是沒有專門的請過秘書、綜合協調人員,但最終都沒能做長久。

因為專門請的這些人,沒有一個做的工作比這位司機做得好,所以,最後都沒有留下來。

“在一個公司裡,你的工作沒人能代替,你基本上才能算立足了。”這便是這位司機朋友在工作中得到的感悟!

有時候,我們真的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司機說的話。

現實就是如此,任何一個時代,在任何一個地方,不可替代性,永遠是你留下來最好的籌碼。

如果你每天就只幹著一些任何人都能幹的活,而且毫無新意的話,那就得隨時做好被淘汰的心理準備。


03


“溫水煮青蛙”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懂。

每一個願意呆在溫水裡的人,最後都是被自己熬“死”的。

如果我們對未來有更多美好的希冀和期待,希望自己變得更好,那麼請勇敢地跳出人生舒適區。

只有這樣,你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生命的潛能,才可能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的人生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