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洋,却换来了雨伞和短裤:1933年蒋介石是这样打发河北抗日队伍的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近代将领孙殿英的故事。


要大洋,却换来了雨伞和短裤:1933年蒋介石是这样打发河北抗日队伍的

孙殿英


孙殿英其人,以盗掘清东陵慈禧墓和后来屈身事贼,成了汉奸而为人不足道。但是这个河南籍的将领,曾在1933年时在今天河北的承德坚持抗战,打得还挺惨烈。


话说,当时热河省的主席是土匪出身的汤玉麟。这位仁兄治政无方却敛财有术,当时承德一带被他搞得乌烟瘴气。热河省以土匪横行民生苦痛著称。热河地处华北和东北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重要,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就开始积极谋划向热河进军。


要大洋,却换来了雨伞和短裤:1933年蒋介石是这样打发河北抗日队伍的

汤玉麟


1933年1月,日军先头部队128名骑兵先期抵达省会承德。汤玉麟畏敌如虎,居然没有作出像样的抵抗。倒是当时的41军军长孙殿英,带着麾下的三个旅抗击过日军。


当时的孙殿英带着107、108和109三个旅于1933年2月从山西来到热河驻防。日军进攻的是其精锐中的第六和第十八师团。在敌人现代化陆军的打击下,本来就是杂牌军的孙殿英自然招架不住。


要大洋,却换来了雨伞和短裤:1933年蒋介石是这样打发河北抗日队伍的

孙殿英盗墓的情景再现图


他先战于赤峰,后退到了今天的河北围场。尽管抵抗顽强,伤亡惨重,但是还是没能抵御日军的进攻。在整个热河抗战中,对比起那些一触即溃或干脆投敌的将领来,孙殿英算是表现不错的。热河各界也摘去了“东陵盗匪”的有色眼镜,多少对这个河南人的认识有所改观。


打不过,后撤,这没问题,此时此刻的孙殿英理应得到嘉奖。而且,作为损失较大的部队,政府也理应为他补充兵源。但是,想法很好,蒋介石的回复却是:没门。


要大洋,却换来了雨伞和短裤:1933年蒋介石是这样打发河北抗日队伍的

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时的红军


孙殿英战后后撤后,曾用几乎哀求的语气向南京方面发电报,其中的“但求有饭,定当拼死抵抗,以尽职分,以慰国人”的语句看得人心酸不已。孙殿英好歹是个军长,居然用了近乎乞讨的口气去向中央要钱要粮。


打太极是蒋委员长惯用的手段,用日寇之手消除异己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孙殿英可谓是杂牌中的杂牌,和那些中央军、天子门生不可等量齐观。蒋介石此时正在南方亲自参与对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围剿,哪有功夫管一个杂牌军的死活?


要大洋,却换来了雨伞和短裤:1933年蒋介石是这样打发河北抗日队伍的

宋子文


但是惺惺作态的蒋介石派出亲信宋子文来承德调查。走到今天河北、北京交界的古北口地带,恰逢大雪。宋子文禀明情况后,委员长命令送给士兵一人一把雨伞、一条短裤,算是有所“交待”。


可怜巴巴的孙殿英眼巴巴地等,也没看到大洋和枪械。后来他不得已向西移动,在这里遭到了西北马氏军阀的围追堵截,最后孙殿英的部队损失殆尽。此时在山西和蒋介石穿一条裤子的阎锡山落井下石般地断了孙殿英后路。


要大洋,却换来了雨伞和短裤:1933年蒋介石是这样打发河北抗日队伍的

今天的古北口长城


于是乎,一个曾经在河北抗战的河南人,就这样丧失了自己的几万部队。蒋介石顺坡下驴免除了孙殿英的军职。后来孙殿英在解放战争中的汤阴战役被俘虏后还曾在河北战俘营大骂蒋介石无情无义。


大概,孙殿英所恨的,也包括这件事吧!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