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25|承德日報社今日讀報-9

持續優化生態環境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圍場築牢綠色屏障建設“生態寶庫”

本報訊(王東嶺、馬飛躍)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作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肩負著為首都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的重任。該縣強力推進生態建設,讓京津冀的這道綠色生態屏障煥發出巨大的生機與活力。

推進綠色發展,生態環境持續優化。該縣加強與京津產業的對接,突出綠色發展,把夯實生態作為招引京津先進要素的先行工程來抓,用良好的生態環境來吸附京津外溢產業,用綠色發展的理念促進京津優質項目落戶。以更高的標準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強汙染源管控,繼續實施“減煤、治企、控車、抑塵、增綠”五大攻堅,深入開展燃煤汙染治理等12個專項行動,保持“散亂汙”企業動態清零。認真實施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地區可持續發展規劃,嚴肅規劃剛性,強化生態管控,嚴格落實新上項目環境准入負面清單,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行為,讓生態這塊金字招牌更加明亮。瞄準京津深化“五合一”對接合作,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引進央企京企津企項目30個,總投資60億元以上。搶抓雄安新區快速發展機遇,大力支持新鼎礦業環保石材擴大市場供應規模,推動人和礦業、三強海燕、國投盛世、卉原建材等更多新型材料納入新區建築市場採購目錄,打響圍場環保建材特色品牌。

加強水域保護,改善水生態環境。以伊遜河、小灤河為主線,以生態修復、水電站建設項目為支撐,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大力改善全縣水生態環境,抓實生態河道治理。在伊遜河流域棋塞段治理生態河道6千米,兩岸防護12千米,綠化15萬平方米;實施小灤河五道溝口至縣界段河道生態修復一期工程,綜合治理河道9公里,河道清淤16萬立方米,修復護岸及河道18千米,建設濾水壩4座、堤頂路9公里,河道行洪主槽達到15米寬,河道其它範圍全部綠化。堅持以更高的站位整治水環境,全面落實河長責任制,嚴格執行取水量與水汙染排放雙控制度,完成半截塔汙水處理廠建設。加強河道涉水工程管理及農村河道治理,突出做好河道圍堰導流管理、深基坑挖掘、樁基礎施工、河道廢棄砂石土料堆放、施工水泥砂漿管理、機械設備運行、施工物資(油料、水泥)儲存、施工棄水及生活區垃圾汙水處理等方面工作,加大綜合治理力度,落實水質汙染防治措施。強力推進水生態修復重點推進水源涵養功能區、河流源頭區的河湖水生態修復和保護,禁止侵佔自然河湖、溼地等水源涵養空間。依據規劃穩步實施侵佔河湖退出機制,大力實施還湖還河還溼項目,逐步將溼地保護區建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協調發展、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提高水生生物多樣性。

實施全域旅遊戰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強力推動“一季遊向四季遊、觀光遊向休閒遊、景區景點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搶抓冬奧會重大機遇,加大旅遊市場拓展,提升圍場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