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人生成長逐夢的起點

家是人生成長逐夢的起點

育鄰夢

家,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住所,《史記·樂毅列傳》:“樂羊死,葬於靈壽,其後子孫因家焉。”引申為安家落戶、定居。家是人生成長、成才的起點,是愛和快樂的源泉,是幸福生活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的基點。

家是人生成長逐夢的起點

從家庭走向新希望

家是人生成長的起點,幸福生活的終點

​家對個人成長一生的影響如同血液深入人體的每一個細胞,家庭影響伴隨每個人生活成長的一生。每個人一生會經歷兩個家,一個是出生、成長的原生家庭,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祖父母等家庭成員;另一個是成年之後自己組建的家,包括父母、伴侶和子女。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其真實內容就是童年成長經歷決定每個人的生活軌跡,童年家庭影響個人命運。每個人的生活習性多受童年的生活經歷的影響,人生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的就是父母親,也就是原生家庭。

1、原生家庭是生命的起點

孩子是父母愛育的結晶,是人類繁衍生息的繼任者。孩子被父母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切成長活動都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生命成長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都隨父母。人類的嬰兒出生時,除了健全的身體近乎“一無所有”,嬰兒沒有行動能力、不會溝通、不會自理生活.......孩子的一切成長活動都依賴原生家庭所提供的幫助。

原生家庭是個人生命成長的起點,父母在幫助孩子成長的同時,也成為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唯一的終身導師。因為,人生的成長活動源於對外界行為的模仿,而父母就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模仿對象。孩子的言語系統模仿父母、飲食習慣模仿父母、行為習慣模仿父母.....如果把家庭比作機器,那麼它更像一臺複印機,家庭之中的父母是印刷的原件,孩子就是印刷好的複印件。如果您發現複印件出現了瑕疵,那麼您最應該檢查的就是原件是不是本就不完美。孩子是天生的學習“專家”,他們饒有興趣的從第一任老師【父母】那裡學習各種生活行為習慣,繼承併發揚父母關於世界真、善、美、醜的認知。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與父母日夜相伴的成長活動中不自覺的染上了父母的色彩,這也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根本來源。

家是人生成長逐夢的起點

成長從家起步

2、適應是成長最好的選擇

生命最重要的職能就是適應,適應我們所生長的環境、適應與同步融洽相處,適應是人類得以延續存活的基礎。同樣,每個孩子都是適應環境的高手,他們能順利的完成對原生家庭成長環境的適應。因為,新生的孩子自身除了軀體,其他成長資源都有賴於原生家庭提供,他們的食物、衣物、玩具、陪伴都由原生家庭提供。而且,孩子們的日常行為能力也是從父母那裡模仿得來的,原生家庭的生活行為主導孩子的成長行為。

孩子是天生的弱者,出生時所有事物都依賴原生家庭的幫助。所以,孩子從小就適應了被照顧、適應了原生家庭的生活方式。適應原生家庭的飲食口味、適應原生家庭的生活節奏、適應原生家庭的人際關係......適應並模仿是人生成長的基本前提。

3、原生家庭究竟會對一個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長大,成長行為模仿父母,於是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就自然成為孩子模仿、學習的內容,進而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造成影響。比如父母寬容,孩子自然就學著包容;父母目光短淺,狹隘,孩子也就學著自私,是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然,這其中也與原生家庭的教導方式密切相關,如果家庭教育要求孩子絕對服從,那麼孩子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就俞深,而給予孩子獨立自主更多,這樣的孩子就受原生家庭影響較小。

有人說,人生分兩種,一種是同樣時長的一天,活了一萬多次,每次都有新經歷;另外一種是同樣一天的經歷重複了一萬多次。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我們生活在從父母給予的原生家庭中成長。同時,我們又在為孩子創造他們的原生家庭。作為子女我們需要在父母的幫助下成長,模仿、學習父母的行為習慣;作為父母,我們教導孩子成長,目標是給予孩子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而不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給定的方式成長。世界上沒有完美家庭,每個家庭都在奔向完美的路上。

家是人生成長逐夢的起點

家給予成長力量

4、家庭教育就是啟蒙教育、習慣教育

啟蒙,即“蒙童”通過接受外界知識教導逐步掌握人類文明智慧,泛指在外界刺激、引導下,通過模仿、借鑑開啟個人自身的成長智慧。什麼是啟蒙教育?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早存在的教育形式,是幾乎所有人都必定會經歷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就是啟蒙教育。家庭教育貫穿每個人成長的一生,自孩子受孕的那一刻就開始了【胎教】,孩子出生之後家長對孩子的一切引導行為和行為示範都屬於啟蒙教育的範疇。  

人們將剛出生、知識未開的孩子稱為“蒙童”,啟蒙就是外界對孩子進行有意識的認知刺激、引導其逐步掌握知識技能的活動。古代,由於缺乏文化生活,人們能夠接觸到的文化信息極少,甚至有很多人因一輩子都未曾識字、學習而被稱為“文盲”。因此,古人將孩子開始接受文化教育【主要是識字、寫字】活動的開始之日稱為啟蒙。當今,社會文化生活已經深入生產、生活的每個角落,“文盲”已被徹底消除,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與文化活動息息相關,從日常購物、社交、出行、通訊等時刻都在進行著文化活動。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活動更是被提到了歷史高度,從孕前夫妻雙方的生活習慣條理、孕期對胎兒進行有目的的胎教,到孩子出生之後各種成長教導活動都是有計劃、有目的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專家”,從胎兒時期在母親子宮內的運動體驗開始,孩子就開啟了學習成長體驗之旅。啟蒙教育就是成人有意識的對無意識狀態下的孩子進行興趣引導,引導他們開始逐步認知社會生活的知識、逐步獲得自我成長能力的活動;就是幼兒期的孩子通過遊戲、模仿等方式,開始學習語言文字、運動協調、分享協作等適應社會生活的知識與技能。啟蒙教育起始於家長開始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講話、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繪本、與孩子一起玩一些益智型遊戲活動,啟蒙教育就是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去體驗,最終形成成長習慣。

家是人生成長逐夢的起點

家務分工與協作

家庭職責分工是社會生產分工的前站

人類社會是分工協作的大家庭,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擔負不同的社會生產分工角色,比如社會生產中的大類分工分為農業、工業、服務業,每種社會職業分工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職責。家庭是由男、女、老、少組成的綜合社會生產單元,是具有不同勞動能力、不同生活經驗、不同勞動分工的少數人的組合體,比如男人負責掙錢養家、女人生兒育女、老人輔助完成家庭生產與生活、孩子負責學習成長。

有人說:“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家庭是社會生活的最小組合單元,不同成員在家庭中有各自不同的分工職責,家庭本身就是一個混合型小社會,這個小社會中有老年的祖輩、中年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社會成長經歷,有不同的生活習俗和文明禮儀習慣。當然,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在不同的生命歷程中有不同的工作使命,比如孩子的使命就是學習、練習融入集體社會生活的技能;中年夫妻負責家庭建設中的工作、生活的主要內容,同時還肩負著育兒、贍養老人的職責;老人的職責就是在家庭中輔助年輕人整理好家務,在子女不在跟前時照看孫輩。

家庭分工須按性別、年齡差異而各有側重,如果男性擔負賺錢養家的重任,則需要一個善解人意、開朗能適當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的伴侶;如果男性生性比較細膩,不喜歡做決策,那應該有一個果斷決策能力強的伴侶;如果家庭成員年齡結構發生變化,那家庭分工也是應隨之變化,比如兒女已成家,那麼作為曾經家庭主角的父母就應該放手、放權,讓年輕人成為新的家庭主角,而不必像管教童年的孩子那樣教導他們,如果這樣只會引來所謂的“不孝子女”。家庭分工是社會生產分工的前站,家庭生活幸福的人才能更好的參與到社會生產、工作之中,而不至於將家庭中“六神無主”的生活狀態帶到工作之中去;家庭分工和睦,同樣能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創造更加和諧的成長環境,祖輩與父母輩的和諧、和睦也會為孩子學習成長樹立良好的行為典範。

世界上沒有超人,也沒有人能夠完全獨自生活。家庭生活中,作為妻子您需要放手讓丈夫幫助孩子換尿布,而不必擔心他們是否能夠勝任;您需要幫助丈夫分擔工作上的壓力,特別是那些處於低谷期的丈夫,而不是抱怨他們收入少、沒能力......作為丈夫您需要主動試著幫助妻子做家務、輔導孩子的學習成長,讓家人也能品嚐到您並不美味可口的 廚藝......作為長輩您需要放手讓年輕人自主處理家庭事務,特別是對處於學習成長期的孩子,他們更需要來自親身父母親的引導。作為祖父母,您需要做的就是孫輩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監督、輔助他們的學習成長。

“天下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家庭中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成員。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密切配合他人的工作,給予他們協作而不是要求他們按您的方式處理事務;應該幫助他們更好的處理家庭事務,而不是替他們代勞【特別是對於孩子的成長學習和成年子女如何處理生活事務】。

家是人生成長逐夢的起點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以鄰里互助,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一項公益普惠的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里教育服務生態圈。

家是人生成長逐夢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