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都錯怪了拖延症

全文共2219個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提到拖延症,幾乎所有人都會躺槍。網絡上充斥著“拖延症正毀掉你的生活”、“真正的高手都把拖延戒了”種種聲音,彷彿loser就是本人的挫敗感讓人虎軀一震。但是今天我要為拖延症正名,其實我們都錯怪它了。

拖延症之所以普遍存在,是為了幫助人類避免損失、成就創造力和抵禦過度干預

1、人類是一個拖延症群體

加拿大心理學博士蒂莫西·A·皮切爾說過,“人人都會有拖延症。”


偉大的思想者、“黑天鵝”理論之父、美國暢銷書作家——塔勒布說,“在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人類有一種拖延的本能。”

拖延症是一種“症狀”,它不應被過度解讀成“病症”。只有嚴重的拖延症才被認定為伴隨著焦慮症、抑鬱症的心理疾病。

所以輕度或中度的拖延症都屬於正常現象,我要討論的拖延也是這個範疇。

其實我們都錯怪了拖延症

源於網絡

簡單來說,從神經學的角度看,拖延行為的出現就是邊緣系統戰勝了前額皮層。邊緣系統可以理解為我們的“情緒腦”,前額皮層則是​“理性腦”。

在TED《拖延症人群的內心世界》中,蒂姆·爾班把“情緒腦”幽默地命名為“及時滿足的猴子”(instant gratification monkey),把“理性腦”的守護天使叫做“恐慌怪獸”(the panic monster)。

其實我們都錯怪了拖延症

源於TED:拖延症人群的內心世界

“及時滿足的猴子”會讓我們去做一些easy and fun(容易和快樂)的事來達成拖延。比如刷刷某音,玩一把農藥或者追個劇,總之就是要把任務先拖一陣。

只有當截止日期臨近的時候,休眠狀態的“恐慌怪獸”才會覺醒,跑出來把猴子趕走,並讓“理性腦”指導我們完成“正事”。

那麼相對於做“正事”,去做easy and fun的事被我們片面地理解為“沒有做些什麼”,從而我們會對自己的“無所作為”產生自責、愧疚、焦慮等負面情緒。

2、拖延不能幫我們完成些什麼,但能幫我們避免些損失

“無所作為”就一定不利於達成“正事”嗎?

​“事實上,人類是非常不擅長過濾信息的,特別是短期信息,而拖延則是幫助我們篩選信息的較好方式,它能避免我們由於衝動而輕信某個信息。”——塔勒布《反脆弱》

其實我們都錯怪了拖延症

《反脆弱》的作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源於網絡

我們因拖延沒有做些什麼,但是沒有做些什麼這個行為本身卻幫助我們避免了一些損失。

因為損失已被我們的“無所作為”成功避免,所以這種隱形的好處自然難以察覺。

舉個栗子也許更容易理解:

沃頓商學院教授、組織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在TED演講中提到,提早症患者與拖延症患者相反,他們急匆匆把所有事做完,然而他們的創造力不如一些中度的拖延症患者。

其實我們都錯怪了拖延症

亞當·格蘭特:原創思維者的驚人特質,源於TED

也就是說,中度拖延症患者看似在拖延期間沒有做些什麼,卻無形中避免了因倉促而導致的創造力缺乏

再試想一下衝動消費的行為:你看到一件心儀的商品並衝動剁手。但經過一段時間又啪啪打臉,後悔買下不必要的東西。

我把拖延運用至衝動消費的場景中,告訴​自己當下不要行動,如果下一次看到它還很上頭的話再買。

結果很多情況是,等我再次看到這個商品,購買的衝動已悄然而逝。因此,通過拖延的行為,我居然避免了很多不理性的消費,同時也篩選出一些真正值得購買的東西。

3、拖延是創造力的搖籃

亞當·格蘭特在TED中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度拖延者具有更好的創造力。

<code>提早症患者急於把所有事做完,而重度拖延者大部分時間也都是混過去的,他們根本沒法產生新想法。/<code>
<code>然而拖延向你提供發散性思維的時間,讓你用非線性的方式進行思考,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飛躍。/<code> 
<code>拖延對於生產力來說是個缺點,但是對於創造力來說卻是一種美德。/<code>

這讓我想起工作中領導對我的評價“雖然做事比較慢,但是慢工出細活。”

我回顧了一下為什麼我做的PPT總是得到讚揚。看似我在拖延的過程中浪費了大把時間,然而實際上我的腦海中一直存在完成任務的指令,時不時會有一些新的想法產生。

其實我們都錯怪了拖延症

亞當·格蘭特:原創思維者的驚人特質,源於TED

在“浪費的”時間裡,雖然我沒有著手去做些什麼,但是我的大腦並沒有徹底休眠,它在處理加工時而蹦出的新想法,而且這並不妨礙我去做一些及時滿足的趣事。

只不過這種機制看上去不是持續進行的,似乎是隨機的、碎片化的。但放在整個拖延的時間段裡,就像阿倫·索金所說的“你把它叫做拖延,我把它叫做思考。”

4、拖延是抵禦過度干預的自然機制

受制於“情緒腦”的控制是大自然允許的一種調節機制,沒有人可以做到一直理性決策,這就是自然規律。

拖延是身體在向我們傳遞自身動力不足的信號,所以解決方案就是換個環境。這個“環境”是廣義範圍的,你可以理解為換份工作、換個地點、換個交友圈、或切換一下大腦工作區等等。

但是這些解決方案都不是試圖讓拖延不再發生,而是順應這種自然信號,用時間來響應和調節。

其實我們都錯怪了拖延症

源於網絡

只要不是重度拖延,我們都應該相信,長期進化而來的自然機制遠比心理學等專家的方法更可靠,所以你duck不必那麼糾結或者壓抑。

為什麼你會覺得一個人做事拖拖拉拉就一定是不理性?我們有個成語叫“欲速則不達”。

為什麼你一拖延就著急,總想做點什麼“正經事”才安心?道家有個治國理念叫“無為而治”。“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側重於不過多地妄加干預,讓人們充分發揮創造力。

所以,除了成就創造力,拖延還能幫助我們抵禦束縛創造力的過度干預。不過度干預就是對創造力最具開放性的包容。

>>>>簡要回顧

1、人類是個拖延症群體,你我都是其中一員。

2、拖延幫助我們篩選有用的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3、很多傑出的原創者都是拖延症患者(詳見亞當·格蘭特TED演講視頻),拖延是創造力的搖籃。

4、拖延是大自然幫助我們抵禦過度干預的力量。

現在你是不是覺得拖延症沒那麼可惡了?那麼猜猜看,我寫這篇文章拖延了多久?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