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乾隆“農家樂”審美那些事

相信大家看了一二季的《國家寶藏》都對乾隆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被網友戲稱“農家樂審美”,令人捧腹。

戲說乾隆“農家樂”審美那些事

乾隆

乾隆以豐富的文史知識及大量的收藏為後盾製作各式文物,下旨直接仿製,或將編成的古器圖譜交予宮廷作坊進行創新變化。由大量乾隆朝製作的文物,可看出乾隆審美以及展現其統治下的工藝水準,不但可直追漢唐,與古代比美,並試圖納入十八世紀多元的當代元素,創造超越既往工藝的高峰。乾隆的文物收藏、品鑑與製作,三者彼此連動,息息相關,成就了傲視古今的偉大典藏。

戲說乾隆“農家樂”審美那些事

洋彩黃錦地葫蘆形交泰轉心瓶

透過對內府收藏全面性的整理與編目,乾隆建構了關於皇室典藏的知識系統,藉此養成他對古代書畫、器物及善本的理解與鑑賞力。

戲說乾隆“農家樂”審美那些事

名噪一時的瓷母

乾隆對內府藏品進行大規模的整理,開始於對書畫作品進行分類編目,完成《秘殿珠林》及《石渠寶笈》;繼而對青銅古器及古硯進行辨識、繪製圖說、裝幀收藏,《西清古鑑》、《西清硯譜》既是古器編目,也展現了乾隆朝的裝幀藝術。

戲說乾隆“農家樂”審美那些事

御製續纂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序玉冊

《四庫全書》、《四庫薈要》是乾隆彙編天下知識庫;《天祿琳琅書目》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賞鑑版本作為編目重心的皇家善本書目。《三希堂法帖》、《敬勝齋法帖》、《淳化閣帖》及《重刻淳化閣帖》則呈現乾隆對法書名跡的熱愛。通過各類編目可以看出乾隆企圖從知識基礎上對藝術作品重新解讀,同時也建構了他對藝術的品味。

戲說乾隆“農家樂”審美那些事

青瓷碟

乾隆除編纂整理宮中收藏目錄外,對於藏品的真偽、年代以及質量,也全面揀擇汰選,分別高下等第。除了皇帝本身的意見外,鑑別的工作有大批詞臣、造辦處官員以及作坊工匠參與,呈現乾隆朝宮廷整體的鑑賞水準。

戲說乾隆“農家樂”審美那些事

青瓷盤

乾隆將藏品分出“上等”與“次等”,再依類別以不同的方式品評;例如書畫分為“神、妙、能、逸”各品,在本幅或籤題上書寫或鈐蓋品第等次;對於瓷器與玉器,則於器物本身或託座底部刻上甲、乙、丙等級別;至於對典藏品的感想與意見,則形諸詩文,直接書寫或鐫刻於藏品或包裝上。這些品題文字亦多著錄於目錄或御製詩文集中,讓後代賞玩者分享他的意見。當然這些舉動也為後世藏寶人詬病,各種印章汙染了傳世珍寶,簡直暴殄天物。

戲說乾隆“農家樂”審美那些事

北宋 汝窯 天青釉洗 刻“乙”字

乾隆親自主導且控管當時宮廷文物的製作,以呈現並實踐他的品味。仿製,正是乾隆傳遞其審美品味最主要且直接、具體的方法,例如當時蘇州與揚州所作玉器風格悖離其喜好時,他立刻提出師仿古代的銅、玉器以為因應對策,抽象的審美觀遂變得清晰又明確。

戲說乾隆“農家樂”審美那些事

古玉改制仿古斧珮

究其“仿製”的初衷,當然是表達他對仿製對象的喜愛、學習與欽慕,但亦懷有超越前人的雄心,這展現在許多古典作品一再以相異材質複製、重現的情形,其中即不免含有“端知遠勝夏商貽,包來禹貢曾無見,一以欣而一愧之”的好勝心態,卻也因此從仿製中,開啟創新的契機。

戲說乾隆“農家樂”審美那些事

仿泥金釉朝天耳蓋鼎

乾隆雖好“意涉瑰奇”之物,但是新穎卻並非他品鑑藝術的必要條件。除了瓷器外,少有主動鼓勵或要求創制“新樣”,往往是為與傳統抗衡或順應客觀環境的變化,尤其是異國文化、技術或新材料的影響,而別有新意。

戲說乾隆“農家樂”審美那些事

被乾隆蓋滿印章的趙孟頫的《鵑花秋色圖》

乾隆就是一種“暴發戶”的形象,利用手中無上權力,網絡天下奇珍,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中國古代文物的傳世,但在乾隆手裡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喜憂參半。

如果喜歡本文,請點擊關注,互相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