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乾隆“农家乐”审美那些事

相信大家看了一二季的《国家宝藏》都对乾隆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被网友戏称“农家乐审美”,令人捧腹。

戏说乾隆“农家乐”审美那些事

乾隆

乾隆以丰富的文史知识及大量的收藏为后盾制作各式文物,下旨直接仿制,或将编成的古器图谱交予宫廷作坊进行创新变化。由大量乾隆朝制作的文物,可看出乾隆审美以及展现其统治下的工艺水准,不但可直追汉唐,与古代比美,并试图纳入十八世纪多元的当代元素,创造超越既往工艺的高峰。乾隆的文物收藏、品鉴与制作,三者彼此连动,息息相关,成就了傲视古今的伟大典藏。

戏说乾隆“农家乐”审美那些事

洋彩黄锦地葫芦形交泰转心瓶

透过对内府收藏全面性的整理与编目,乾隆建构了关于皇室典藏的知识系统,借此养成他对古代书画、器物及善本的理解与鉴赏力。

戏说乾隆“农家乐”审美那些事

名噪一时的瓷母

乾隆对内府藏品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开始于对书画作品进行分类编目,完成《秘殿珠林》及《石渠宝笈》;继而对青铜古器及古砚进行辨识、绘制图说、装帧收藏,《西清古鉴》、《西清砚谱》既是古器编目,也展现了乾隆朝的装帧艺术。

戏说乾隆“农家乐”审美那些事

御制续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序玉册

《四库全书》、《四库荟要》是乾隆汇编天下知识库;《天禄琳琅书目》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赏鉴版本作为编目重心的皇家善本书目。《三希堂法帖》、《敬胜斋法帖》、《淳化阁帖》及《重刻淳化阁帖》则呈现乾隆对法书名迹的热爱。通过各类编目可以看出乾隆企图从知识基础上对艺术作品重新解读,同时也建构了他对艺术的品味。

戏说乾隆“农家乐”审美那些事

青瓷碟

乾隆除编纂整理宫中收藏目录外,对于藏品的真伪、年代以及质量,也全面拣择汰选,分别高下等第。除了皇帝本身的意见外,鉴别的工作有大批词臣、造办处官员以及作坊工匠参与,呈现乾隆朝宫廷整体的鉴赏水准。

戏说乾隆“农家乐”审美那些事

青瓷盘

乾隆将藏品分出“上等”与“次等”,再依类别以不同的方式品评;例如书画分为“神、妙、能、逸”各品,在本幅或签题上书写或钤盖品第等次;对于瓷器与玉器,则于器物本身或托座底部刻上甲、乙、丙等级别;至于对典藏品的感想与意见,则形诸诗文,直接书写或镌刻于藏品或包装上。这些品题文字亦多着录于目录或御制诗文集中,让后代赏玩者分享他的意见。当然这些举动也为后世藏宝人诟病,各种印章污染了传世珍宝,简直暴殄天物。

戏说乾隆“农家乐”审美那些事

北宋 汝窑 天青釉洗 刻“乙”字

乾隆亲自主导且控管当时宫廷文物的制作,以呈现并实践他的品味。仿制,正是乾隆传递其审美品味最主要且直接、具体的方法,例如当时苏州与扬州所作玉器风格悖离其喜好时,他立刻提出师仿古代的铜、玉器以为因应对策,抽象的审美观遂变得清晰又明确。

戏说乾隆“农家乐”审美那些事

古玉改制仿古斧珮

究其“仿制”的初衷,当然是表达他对仿制对象的喜爱、学习与钦慕,但亦怀有超越前人的雄心,这展现在许多古典作品一再以相异材质复制、重现的情形,其中即不免含有“端知远胜夏商贻,包来禹贡曾无见,一以欣而一愧之”的好胜心态,却也因此从仿制中,开启创新的契机。

戏说乾隆“农家乐”审美那些事

仿泥金釉朝天耳盖鼎

乾隆虽好“意涉瑰奇”之物,但是新颖却并非他品鉴艺术的必要条件。除了瓷器外,少有主动鼓励或要求创制“新样”,往往是为与传统抗衡或顺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异国文化、技术或新材料的影响,而别有新意。

戏说乾隆“农家乐”审美那些事

被乾隆盖满印章的赵孟頫的《鹃花秋色图》

乾隆就是一种“暴发户”的形象,利用手中无上权力,网络天下奇珍,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古代文物的传世,但在乾隆手里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喜忧参半。

如果喜欢本文,请点击关注,互相交流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