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连载教学之D4-原因分析?

D0是确定是否启动8D,

D1是组建小组,

D2是问题描述,

D3是临时措施。

无论哪一个无外乎关注两件事情:

  • 要么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 要么在进行问题发生后的善后;

那么,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不能保证这类问题下次会不再发生,比如这个批次发生的严重划伤,下次还会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吗?

对于客户来讲,您发生问题,只要您愿意去改且措施有效,那么他接受。如果您发生问题不分析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也不采取相关的措施,那么,客户是不会接受的。

8D连载教学之D4-原因分析?

怎么才能保证下次不再发生同类的问题呢?

接下来我们聊聊D4原因分析。

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

原因分析应该怎么进行分析呢?有的朋友就说了,我们小组进行头脑风暴的讨论,最终得出以下的原因.....

那么各位,我们是否听过很多客户在对我们进行抱怨的同时,会提出让我们进行系统的原因分析,比如:

  • 为什么制造?
  • 为什么流出?
  • 系统原因?

这三个维度有什么区别呢?

为什么制造

这是客户关心的根源所在,您的生产线、加工线、组装线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不良,您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究竟是不是因为工艺原因、操作方法、人员技能不足、设备精度不足等原因而造成了产品的不良。

您只要找出了这些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采取用针对性的措施来管控,以防止这类问题再次发生;

为什么流出

从客户的关注角度来看,即使您公司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操作方法、人员技能等出现了问题,您公司也不应该在产品检查的过程中不能发现问题,毕竟您的公司内有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等工序。

如果是检验工序没有发现问题,是不是因为量具的精度不足、抽样的数量和频次不合理、取样的时机不合理、检验标准不合理、测量点的确认不合理、限度样本不完善、检测环境不符合、检验人员的能力出现了偏差。

如果出现这类问题,客户会认为您的产品出现不合格流向他的风险会很高。您就需要找出这些发生的原因进行改善,起码做到不良品不发给客户。

系统原因

从客户关注的角度看,如果您公司的产品在产线上会出现不良,并且您不能发现不良;产线产生不良,您还不能检验出来,那么您公司一定出现了一些系统性的原因,比如是否有流程不完善、流程缺失、职责不明确、职责缺失、人员配备不合理、甚至没有相关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等。这也是客户最在乎的,一家公司对质量的态度不能全靠人治,全靠经验和责任心来管理质量的话,出现问题的改了就会越来越高。

怎么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呢?唯有系统,系统就包含合理的流程、合理的职责、合理的文件等。

很多小伙伴就要问了,我们是否需要每个问题都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呢?我们的建议是:

  • 每个8D的展开都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并不代表三个方面都会发生,比如产品如果在产线就发生了问题,那么分析原因就不需要进行为什么流出的分析了。
  • 如果客户投诉的产品,不管客户是否要求,我们都需要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考虑。毕竟原因分析越细致,才能找到最合理的措施。

上面我们谈到从三个方面寻找原因,那么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或者根本原因呢?

接下来,我们需要介绍从三个维度,那就是疑似原因、可能原因根本原因

一般来讲疑似原因可以在初期,不设定思维和方向来头脑风暴,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可能原因的分析,根据头脑风暴的结果,可以由小组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比如KJ法。将相关的原因进行分类和整理,对相关的原因进行标准化术语的描述。

比如三个人不同的提到设备精度,三人的描述分别为:设备精度不足、设备加工不稳定、设备磨损无法加工产品。那么我们就要对其进行整理为设备精度不足,最好确定为加工精度还是稳定性,哪个部位不足。

经过整理以后,原因基本会以几个大类的存在。

如果是制造业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我们此时选择鱼骨图等进行系统分析,就可以进行原因的合理分类。

那么头脑风暴、鱼骨图,或者采取5WHY分析得出的原因就是根本原因吗?

8D连载教学之D4-原因分析?


我们很多朋友在分析出疑似原因后,就贸然采取相关的措施,这样就会非常不合理,凑巧找到了合适的原因那么措施有效,如果不是真正的原因,那么措施将会完全的错位,浪费时间和成本。

我们建议在找到疑似原因后,应该对疑似原因进行逻辑性的排查,比如产线的质量出现规律性的不良,比如只要生产200件(间隔2小时)就会出现问题,请问跟新员工有关系吗?显然,新员工即使不稳定、疏忽大意他也不可能出现导致规律性不良。即使要捣乱,新员工也不具备这个能力呀,捣乱也是需要能力和经验的。

8D连载教学之D4-原因分析?

在进行逻辑性排查的时候,小组成员就需要对每个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排查。只要逻辑不符合暂时不予考虑,如果逻辑符合则说明可能是原因。

一般来讲可能原因不宜特别多,需要小组成员仔细分析逻辑,如有必要需要深入现场再次确认;

找到了可能原因,我们就可以采取措施了吗?

我们还需要对可能原因再一次验证,这些可能原因中,有可能只有部分是根本原因,怎么验证呢?模拟实验、现场确认等都是可行的方法。

当验证以后确认是根本原因,则我们可以再有小组成员确认逻辑合理性。

当逻辑合理性也符合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根本原因来制定相关的措施了。

很多朋友会说了,我们在选择原因分析工具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呢?笔者建议,工具就是您分析的方法而已,您选择5WHY、鱼骨图、头脑风暴还是我们以前讲过的比较法都可以。只要合适你就好。

正所谓方法没有好坏:

合适就好!

IATF16949-2016版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标准培训全套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