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轉型!走出4個誤區,傳統影視玩轉短視頻

最近,號稱“美國抖音”的Quibi已經在美國和加拿大正式推出。多家自媒體為這件事寫了文章。


倒閉轉型!走出4個誤區,傳統影視玩轉短視頻


這個APP和抖音不同的是,它會提供來自好萊塢大牌明星和創作者的原創內容,而且是以劇或者短節目的形式。


據瞭解,Quibi每天會發布超過25集的新劇集,這也意味著,每天發佈超過3小時的新鮮原創內容。


倒閉轉型!走出4個誤區,傳統影視玩轉短視頻


從去年開始,我們的優愛騰三大長視頻平臺也紛紛推出了自己專屬的短視頻合作方案,鼓勵影視製作公司生產5~15分鐘的短劇。


這個事件讓很多篤定短視頻是未來趨勢的影視公司更加堅定這樣的想法。再加上今年疫情對影視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影視行業從業者打算轉向短視頻行業。


按說拍攝影視劇的公司從製作水平上要遠遠好於拍攝短視頻的公司,所以理應他們的作品上線後會獲得更多觀眾的好評。


但目前除了宣發公司生產的一些用於影視宣傳的,自帶流量的明星短視頻外,暫時沒有發現哪家公司可以長視頻和短視頻兼顧。


為了找到為什麼影視公司轉型做短視頻很難成功的原因,在洞察了某些公司的工作方式和內容後我發現,原來大部分影視行業的人在做短視頻的時候常常會有以下幾個誤區


No.1

希望利用短視頻打造影視IP


大多數想轉型做短視頻的影視公司多半還是準備和視頻網站合作投放分賬短劇,畢竟這種形式更接近網劇或者網絡電影的操作模式。


其中不乏很多在長視頻領域中只能做中小成本的項目公司,希望能利用短視頻的方式來推自己的長視頻IP,讓自己的長視頻作品在市場競爭中更有優勢。


在以往的短劇製作歷史上有類似的先例,比如早年的《萬萬沒想到》火了之後,萬合天宜團隊又投拍了一《西涯俠》、《鮮肉老師》等一系列網劇和《萬萬沒想到》的大電影


倒閉轉型!走出4個誤區,傳統影視玩轉短視頻


2014年開播的爆笑迷你劇《陳翔六點半》獲得了流量後,也不斷的推出新的短視頻內容。從大前年開始,每年都會上映一部網絡電影,票房表現亮眼。

倒閉轉型!走出4個誤區,傳統影視玩轉短視頻


但現在的短視頻分賬版圖中,除最初投資很大的那部標杆作品《生活對我下手了》之外,其餘作品均表現平平,難以出圈。


前兩天,一個在愛奇藝上線過一部豎屏短劇的朋友告訴我,那部劇分賬不是很好,主要回收靠招商。


另外一個朋友在投資300萬拍完一部180分鐘的短劇後說:目前三家平臺給的分賬條件都差不多,而且都很難收回成本。他覺得,目前做短劇如果成本超過100萬鐵定會賠,他們的團隊都是做電影出身的,以後不會再做這種低成本劇集,感覺沒什麼意思。


從他們的口中我們不難推測,長視頻網站的短視頻節目目前難以在市場上獲得較高的關注度,從而無法形成一個IP。


若拋開這些長視頻網站,想在短視頻平臺孵化IP也很難實現。


而在傳統影視作品中,即便是時長最短的網劇,每一集也需要數十分鐘,且

需要用戶關注賬號才能觀看到有上下集關係的完整故事。


而且短視頻往往以人為主,所有的劇情也都是基於“人設”的基礎上展開的,往往跟隨潮流的非原創作品往往能獲得更高的關注。


種種區別也就決定了,短視頻與長視頻必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產品,難以從短視頻孵化出適合長視頻的IP內容。


No.2

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沒有網感


我曾經短暫的供職過一家初創短視頻公司。這家公司原本的團隊是做定製衍生品的,看到短視頻的紅利後準備利用自身積累的品牌優勢,幫品牌做短視頻賬號的代運營。


我當時在這家公司做的職位是短視頻策劃。在工作過程中我明顯的感到,當我把我的策劃案和撰寫的腳本拿給我的領導看的時候,他們總是在糾結劇情的邏輯性。

倒閉轉型!走出4個誤區,傳統影視玩轉短視頻


儘管他們每天都在刷各種各樣別人拍的好的短視頻,試圖去模仿。但我發現,

這支打著公司核心都是從北電畢業的專業人才的團隊還是沒有從傳統的影視劇創作模式中脫離出來。


我相信這樣的問題不止這家公司存在,很多長期做長視頻的影視從業者大多數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常常會按照長視頻的創作思維去考慮短視頻,其結果往往都是視頻發佈後如石沉大海。


要想做好短視頻,瞭解短視頻的創作邏輯非常關鍵。短視頻以人為中心,以衝擊性為訴求,以短為賣點,更強調設計性,要求在短時間內達到吸睛的目的。這種吸睛可能往往要犧牲一些我們理解的邏輯性和對創意獨特性的理解。


例如,很多人模仿過的一個段是:一個環衛工人在掃地,旁邊一臺車子裡的人卻不斷的往外扔垃圾。這個時候路過的人,有可能是一個壯漢,有可能是一個穿校服的小姑娘,他們會把那些垃圾掃起來扔回車裡。


這樣的視頻之所以會很多人點贊,是大家覺得車裡的人非常不講公德,而主角這樣的行為很解恨。若按照傳統的劇本創作方式去考量這個情節,一味的糾結環衛工人圍著一輛車掃地是否在邏輯上具備合理性,或者小姑娘這樣的柔弱主角採取這種極端做法是不是符合人物性格等等。這個段子就失去了短視頻的“網感”


如果很多影視公司的人很難改變自己的創作方式,那麼可以選擇多聽取一些年輕新人的意見。一方面,他們的思路比較開闊,創造力比較強;另一方面他們可以緊追當下的潮流熱點,產出具備網感的內容。


No.3

指望用短視頻

推出一個流量演員


很多經紀公司在簽約新人後都會統一的整理藝人的社交軟件。比如微博、微信,還會代運營藝人的抖音號。


倒閉轉型!走出4個誤區,傳統影視玩轉短視頻


在一些新人難以接到好的作品的時候,他們的經紀公司為了快速收益,都希望藝人通過抖音、快手進行積累人氣,然後再借用這些流量去和影視的製片方談判。


這樣做的最好結果是,藝人在抖音裡獲得了幾百萬的粉絲,但是卻淪為了網紅。


我們知道,偶像、演員、網紅,是完全不同的三種藝人,在明星圈裡存在著不可言說的鄙視鏈。


偶像,靠顏值和神秘感來吸引粉絲,他們要保持和粉絲的距離感,粉絲才會對他們的一句話,一個動作而痴迷;

倒閉轉型!走出4個誤區,傳統影視玩轉短視頻


演員,靠演技和人品來征服觀眾,這種藝人要不斷的推出好作品,粉絲才能一直欣賞他們。

倒閉轉型!走出4個誤區,傳統影視玩轉短視頻


而網紅是靠與眾不同來吸引眼球。這種與眾不同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單純的奇怪,所以在公眾的認知中,網紅的數量更多或門檻更低。


倒閉轉型!走出4個誤區,傳統影視玩轉短視頻


和已經成名的明星開抖音不同,新晉藝人沒有知名度,觀眾沒有對其有一定的形象認知。很可能把其和普通的網紅等同,讓藝人在後期很難抹去這個根深蒂固的印象。


No.4

不明白怎麼才能利用短視頻

賺取收益


短視頻行業雖然誕生時間並不長,但也經歷了幾個變革。


最初是用戶生產內容的UGC時代,內容質量良莠不齊;


後來轉變成專業生產內容的PGC時代,有一些大的KOL和網紅團隊崛起。


如今的短視頻已經進入職業生產內容的OGC時代,其運營主體大部分都是專業製作機構,對利益的要求也更大,從而使視頻的商業化屬性更加明顯。


倒閉轉型!走出4個誤區,傳統影視玩轉短視頻


當前短視頻的盈利模式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第一是接廣告形式,即某個賬號粉絲量足夠的時候會接一些產品植入的廣告訂單,在賬號內對其粉絲進行宣傳。另一種是賬號主體即有帶貨需求,所以拍攝視頻來就是為了吸引某一類的粉絲,讓這些粉絲關注賬號主體銷售的商品,進而發生轉化。


除此外還有一些額外的收入,入直播的帶貨和打賞、銷售賬號、幫其他同類賬號運營等方式等等,可以說,短視頻就完全是一種營銷工具。


而縱觀我們現在的傳統影視公司,本身缺乏需要帶貨的產品,而且也沒有專屬的短視頻商務團隊,大多數做出來的短視頻還是以故事性為主,不太願意把視頻做的太像廣告……這樣做的結果是即使賬號的粉絲數量不少,但是卻沒辦法直接變現。


以上的這些誤區產生的本質原因還是大多數影視公司沒有把短視頻這個產品的商業邏輯搞明白,常常會把它和短劇、短片混淆,所以才走了彎路。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後,這些公司的人能對短視頻有新的認識,考慮後覺得這個商品的盈利模式適合自己,並且願意順應市場規律去做調整,再開始投入精力,可能效果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