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后悔没逼孩子,高晓松让女儿混日子~父母听听专家怎么说

著名歌唱家刘欢在一场综艺节目中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女儿对于音乐有很高的品位,同时有很高的音乐感悟力,女儿小时候也喜欢弹琴,但是经常懒于练琴,夫妻俩也就没有刻意强迫。现在觉得这事儿有点后悔,他真的感悟力特别好,记忆力也特别好,她喜欢的音乐比我强,听好多非常先锋的爵士,非常复杂的音程关系,她听两遍能唱下来,所以觉得从小没有迫使她学点音乐,有点儿后悔。

同样是作为音乐人的高晓松,则在不同的场合表示希望女儿能够多学一些无用的东西,去做一些无用的事,能够学会心安理得的混日子。比如说他并不刻意的去希望女儿像他一样去从事音乐事业,去学习弹琴,虽然他的女儿弹了一首的好古筝。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同样作为名人,无论是在社会资源上还是在经济基础上,都有着我们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使得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可以任意的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任何方式;同样作为他们的子女,也有了其他的孩子所不具备的高起点。我想刘欢老师的女儿,即便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音乐,她对音乐的感悟以及对于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要比我们的普通百姓不知高出多少倍。而高晓松眼里的混日子则是能够随遇而安,率性而为,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应付考试之类的。这是我们普通人奋斗一辈子也很难达到的高度。

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是,这两位名人的言论之所以引起普通百姓的关注,是因为他们触动了教育孩子的痛点:究竟是应该给孩子压力,逼迫着孩子,推动着孩子学习,还是去顺其自然,放手让孩子自然发展。作为普通的百姓,毕竟每一对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刘欢后悔没逼孩子,高晓松让女儿混日子~父母听听专家怎么说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

我们讨论要不要给予孩子压力的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看社会心理学关于焦虑模型的定律: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叶克斯和多德森两位心理学家以1908年发现的这条定律,这条定理说明了在一定范围内, 动机的强烈程度和表现的好坏成正比,但是只会达到一定的峰值,当动机强度太高,表现反而会下降, 也就是说压力和人们的表现好坏是一个函数的形式, 呈倒U型分布。

定律同时说明,心理紧张水平与活动效果呈现倒U曲线,压力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成绩。

在紧张水平较低时,思维灵敏度减慢,动作准确率降低,肌肉松弛,注意力不集中。

而当紧张水平过高,情绪就会混乱,心理过度紧张,兴奋性过强,肌肉也会形成紧张状态,注意力就会过于狭窄,大脑失去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了解了这个定律之后,我们就可以逐步的找出一个如何能够协助孩子达到他们最大潜力,让他们能够在各个方面取得好成绩的方法。

刘欢后悔没逼孩子,高晓松让女儿混日子~父母听听专家怎么说


首先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孩子能够表现出最好的状态,在学习上能够取得最好的成绩,也就是能够达到u型的顶端

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过于松懈,这样会使得孩子处于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状态。而是应该适合的给孩子一定的压力,一定的鼓励,让他们能够在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下,能够付出更多的精力,同时也能激发出孩子更多的潜能,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也就是像刘欢老师所说的那样,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推一推孩子,在孩子出现松懈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逼一逼孩子。

但同时也不能使得孩子压力过大,如果说压力过大,跨过了倒u的峰值,即便是家长和孩子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高度焦虑的状态下,所得到的效果反而是适得其反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多少孩子因为学习的压力过大,无论是来自家庭的还是学校的,都使得他们在有意无意当中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更不幸的是有一些孩子而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作为孩子的父母,不焦虑的很少,不给孩子压力的也很少,但是我们如何能判断是不是给予孩子过多的压力呢?


刘欢后悔没逼孩子,高晓松让女儿混日子~父母听听专家怎么说


孩子压力过大的一些表象:

厌学。

这当然是一个再清楚不过也是首当其冲的表现了,如果孩子有了厌学的表象,当然这方面会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也许是孩子对某一个科目不感兴趣,也许是他和某个老师不是很投缘,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孩子感到了无形的巨大的压力是不可否认的因素之一。这种压力很可能是来自父母的,希望孩子能够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孩子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了,即便再努力,也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那么也许索性就不学了。

抱怨身体不舒服。有时候孩子经常会抱怨身体上这里或者那里不舒服,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即便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什么器质上的毛病。有些时候家长以为孩子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而假装出来。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同时这也是一种孩子在躲避压力的表现。但是往往是孩子即便没有器质上的疾病,但是由于孩子精神上巨大的压力,他们确实是能够感觉到身体上的不适,而这些不是则是来自精神上的,是神经性的不舒适。

日常行为的异常。我们都知道某一些特殊的行为可以使我们判断一些人会有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比如说啃手指,很多人把啃手指归结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实际上对于很多的人,尤其是孩子,啃手指甲往往是孩子内心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的表现,他们无从释放,以次来缓解心理的压力。往往是这种压力没有得到好的疏导,才会逐渐的形成了一种习惯。还有揪头发,有些时候孩子会情不自禁的撕扯自己的头发,这往往也是一种精神高度紧张的体现。还有就是有心的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观察孩子的睡眠,如果孩子睡眠质量明显下降,睡不踏实,甚至有失眠的现象,家长则就要警惕了。还有就是在孩子的饮食上,孩子是否出现了暴饮暴食,或者是表现的,没有食欲,食量下降,如果有类似的问题发生,家长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且一定要把孩子是否有过多的压力考虑在内。

当观察到孩子出现了压力过大的表现,家长一定要及时的调整与孩子的相处方式,调节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当的给孩子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

父母之于子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应该起到的是一种辅助的作用,当然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接近峰值,但是这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