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2019年4月15日,一場肆虐的大火,撕裂了全世界人民的心…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這天下午6:18,巴黎聖母院的傳感器檢測到,中世紀屋頂的木頭有煙霧…


消防車來了,升起消防梯,取出消防水喉...


但對那麼大的建築來說,實在杯水車薪…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90分鐘後,火焰吞沒了尖塔,所有人只能無助地看著,那個750噸重、由橡木和鉛製成的傑作,轟然坍塌…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大火一直持續到凌晨...


無數人在巴黎聖母院門前守夜…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一年了。


它還好嗎?


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答案:《古教堂大救援:爭分奪秒拯救巴黎聖母院》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巴黎聖母院,哥特式建築,中世紀工程的寶貴象徵。


位於巴黎市中心,高90米,用玻璃、石材和木材建造而成。


它有850年高齡,歷經16世紀的動亂、18世紀法國大革命,多次被翻修。


在名著《巴黎聖母院》,雨果花了整整兩章,對它的歷史、構建進行描寫。


“這所建築的樓層數以千計,科學的幽暗洞穴在其內部縱橫交錯;在其表面,藝術極盡賞心悅目之能事,蔓藤花紋、玫瑰花窗和各種小花飾爭奇鬥豔…”(譯林出版社,2016年9月第一版)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不少人親見過巴黎聖母院,參觀鐘樓、欣賞雕花玻璃,但如果不是行家,也許並不能,清晰無誤地說出它的建築框架。


直到那場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的架構,赤果果地暴露出來。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百根橡木構成的十字屋頂、90米高的中央尖塔、重500噸的腳手架…


屋頂木材下覆蓋拱頂,石拱頂上有三個大洞,28座飛扶壁環繞教堂…


正面矗立著兩座雄偉的鐘樓,內部掛著十座巨大的銅鐘,直插巴黎上方68米的高空。


高達33米的牆上,鑲嵌了3000多平方米的彩色玻璃…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遺憾的是,這是一個受傷慘重的巴黎聖母院:穹頂大開,到處焦黑。


儘管,包括主入口大門、兩座塔樓、兩座鐘樓在內的主體結構,得以保全...


三面直徑達13米、超過1100塊彩色玻璃板組成的玫瑰窗,完好無損...


堂內的祭壇,30%的藝術品,以及早先被帶出大教堂修復的16尊銅像等,倖存...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但情形並不樂觀。


此時的大教堂,猶如一座巨大的紙牌屋,如果拱頂倒塌,飛扶壁的重量將壓向33米的高牆,造成致命性的坍壞…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巴黎聖母院亟待一次大救援。


2019年4月15日大火當晚,歷史古蹟首席建築師雷米·弗洛蒙,就冒著生命危險,與消防員一起進入了教堂內部…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這部《古教堂大救援:爭分奪秒拯救巴黎聖母院》由BBC團隊長期跟蹤拍攝,記錄了由工匠大師和精英工程師組成的團隊,奮力挽救巴黎聖母院的災後一年…


這部片最近上線B站,看過的網友打出高分8.8。


有人評論:充斥各個學科的專業術語,竟不知不覺看完了。致敬、淚目…援救過程困難重重,求不得快,也根本快不起來,每一步都要謹慎進行,畢竟它太重要了。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事實上,歷經近千年的滄桑,巴黎聖母院,並不是第一次陷入修復危機。


它的建造過程耗時幾個世紀,那時並沒有專門教授建築的學校。


建築師和工人們主要在現場學習,一路上的阻礙層出不窮。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巴黎聖母院的前身,是斯德望教堂,始建於公元4世紀,規模大了近一半,但它也因遭遇火災幾次被重建。


後來,隨著宗教紛爭、法國大革命,巴黎聖母院面貌逐漸變化,也被忽視,走入破敗。


直到1831年,雨果寫下《巴黎聖母院》,痛斥它“傷痕累累”,這座建築才被重視。


那時,一項耗資1.7億英鎊的修復計劃,讓巴黎聖母院擁有了著名的屋頂:750噸重、由木材和鉛製成的尖塔。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很難去評估,2019年的火災,在巴黎聖母院歷年遭遇的浩劫中,毀滅強度和重建難度指數排名。


一年來,建築師、石材科學家、地質學家、玻璃科學家、繩索作業員、木工…為了修繕這座建築,各學科的專家齊齊出動。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古教堂大救援》展現了罕見的專家跨領域合作:


有的建築師,致力於為巴黎聖母院創建數據模型,細緻到每塊石頭、每根木材和每顆鐵釘,以為修復工作提供藍圖…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有玻璃科學家,使用手持式數碼顯微鏡,調查彩色玻璃上鉛粉的含量,制定策略,清潔每一塊玻璃板…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有石材科學家,計算石材的孔隙度;有地質學家,研究石頭的來源,到巴黎地下最深的石灰岩層,尋找替代石材…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就連木屋頂,也找到了最合適的替代者。


繩索作業工作人員,先將拱頂上燒焦的木材進行分類、標記代碼,再由精通失傳的中世紀木工手藝的工匠,伐了一棵棵橡樹做切割…


他們既要協調所有事,又得快速行動。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一切都不容易。畢竟,巴黎聖母院還處在危險的境地。


受損的拱頂,可能坍塌…


還有比一架大型噴氣機還重的腳手架。它們全靠四個纖細的支柱支撐著…


為了保證安全,運動傳感器被安裝在腳手架中,一旦出現晃動的跡象,警報聲會傳遞給現場,所有工作人員就得立馬疏散…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重建工作一度被卡在穩固階段。


比如,腳手架的修復。


團隊計劃在四周架起,三組巨大的鋼格架樑,將脆弱的上部捆綁在一起,再於兩側建造更多腳手架,在上方鋪設鋼樑。算是臨時屋頂。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比如,28面飛扶壁的鞏固。


工人們花了5個月,在外側的飛扶壁下,搭建了木質結構,以防拱頂坍塌,飛扶壁會壓垮牆壁…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威脅生命的,還有,有毒的鉛塵。大教堂屋頂上覆蓋著200噸的鉛,大部分都在火中熔化,覆蓋了每一處表面,現場被高度汙染。


因此,一旦進入巴黎聖母院,所有人必須全身穿防護服,離開時,則要脫下並丟棄所有衣物,清洗設備,並沖洗自己。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2016年,國產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曾讓我們瞭解文物修復。


這次,《古教堂大救援》算是填補了我們對於建築修復的認知空白。


修復,簡單的兩個字,之於建築來說,卻彙集了那麼多學科,要求每個工種都得專業、每個環節都要細緻。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而除了修復,工程師和設計者們,也在嘗試做一些創新和防微杜漸。


比如,為防止修好的巴黎聖母院再度“浴火”,科學家做了等比例的木屋頂結構模型,進行焚燒實驗。


測試結果啟發他們,將在重建中為屋頂的木材設置缺口,做“防火牆”…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比如,為彩色玻璃加裝通風環保玻璃…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還有向全世界徵集的新尖塔外觀,帶有萬花筒般尖頂的鏡面屋頂、太陽能天花板、彩色水晶設計…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巴黎聖母院,中世紀工程學的巔峰。拿破崙、亨利六世在這加冕,雨果由此創造了卡西莫多的傳說。


它是法國的心臟,也是世界絕無僅有的藝術和歷史地標。


它吸引了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人。每一個立面、每一塊石頭,都展現了人類點滴的智慧、技術和藝術打造能力。


巴黎人說:這座建築物本身,讓人產生了信念,即使對於無神論者。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古教堂大救援:爭分奪秒拯救巴黎聖母院》中,有個片段耐人尋味。


熊熊烈火中,最可能化成灰的樹木屋頂,居然完好無損地將年輪留存下來,甚至,包括當年伐木工人,做的記號。


時隔600年,它們年代久遠,卻又看起來像是昨天才刻下的…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對比著一根大概1635-1637年被切割出來的橡木,2020年的木匠說:我希望我們的祖先能夠滿意。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這是浴火重生。更是,傳承。


建築,也許會被侵蝕,會遭厄運。但其中蘊含的生命力、對藝術的敬仰和追求,是永遠不會滅亡的。


梁文道說:對於任何文化遺產損失的惋惜或悲傷,是一種人類共通的認知和情感。正是基於這種共同的情感和認知,我們才可能避免更多野蠻。


正如這部片末尾,有人說:


那場大火提醒了我們,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中,多麼重要的部分。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熱搜消失,刷屏過後,誰還關心它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