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元稹与亡妻苇丛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说到才子元稹,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波折,万分坎坷。元稹一生中多次被贬,又多次被提拔。一生的功绩大约是整肃吏治,元稹的抱负到有几分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意味,当然这元稹出任的官职脱不了干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既然说到了杜甫,这一代诗圣的“英名”少不了元稹的功劳,同为大唐才子的杜甫与李白,经常为当时的世人称道,说得多了,自然也少不了比较。到底是李白比杜甫厉害,还是杜甫比李白更值得称颂?元稹之前,绝大多数人重李白而轻杜甫,只有元稹认为杜甫心系天下的“务实”高于李白放浪形骸的“飘逸”,又铺陈孔圣人辑《诗三百》,屈原歌《离骚》,三曹七子建安风骨,直言杜甫的诗文堪称上承“诗”“骚”,莫说那齐梁文风不如杜诗,就是李太白也略逊杜少陵一筹。仕人奉为经典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元稹看来是有缺陷的,仕途穷困不是放弃责任的充分理由,因此,元稹大胆地提出了“达则济亿兆,穷则济毫厘”的观点。不难看出元稹至少是一个善良,有理想,心系天下苍生的人。

亡妻苇丛

才子元稹与亡妻苇丛

后人对元稹娶韦夏卿女儿韦丛颇有微词,说元稹为了攀高枝才娶了韦丛,曾负心薄幸抛弃初恋,甚至婚后出轨,丧妻后流连烟花巷柳,甚至“曾经沧海难为水”这种流传千古的悼亡诗都是骗局。对此,你又如何看待?其实,冷静分析这些观点,大多都是对元稹不公正的批评,甚至是污蔑。

当时众人对元稹有非议,或者政敌排挤元稹的手段。《莺莺传》一出,元稹名声大躁,有心者便借题发挥,说什么只有亲身经历才写得出这样的文章,说什么张生就是元稹。退一万步说,便是今日,没了门当户对的要求,没了父母命,媒妁言,又有几个人能和自己的初恋相守白头?难道我能说没和初恋走到一起的人是抛弃糟糠之妻的陈世美(注意:元稹娶韦丛之时恰逢自己落第,而张生是高中之后放弃了崔莺莺)。且不论婚前的元稹到底是不是爱着韦丛,至少婚后的元稹是爱着韦丛的,不然也不会写下感人至深的《离思五首》和《遣悲怀三首》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贫贱夫妻七年,韦丛确实没享过元稹什么福,为了元稹能与友人喝上一顿酒,韦丛不惜卖了头上的金钗。如此贤惠,又自己的妻子,元稹又如何会不爱呢?禽兽尚且不会如此,况且元稹也并非禽兽。

有人说元稹娶韦丛为的是攀高枝。既然元稹是“陈世美”,既然元稹是败类。为何不多走一步,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不是更有利于争取名利。然而元稹并没有这样做,他敢于同恶势力斗争,且不说他多次被贬,穷困潦倒时,连自己的幼儿都保不住。

当然元稹桃花运是不错的,可能他也曾爱过韦丛以外的女子。但那又怎样?如果跳出了历史背景,用现代人的标准来评价一个人未免有失公正。从一而终,谁不曾想。然而才子佳人的佳话有几多?古装戏弘扬的一对一的白头到老毕竟是美好的愿景而不是现实。现实是大宋文坛领袖欧欧阳修古稀之年还纳十几岁的小妾。摆正心态才能做出冷静判断。或许元稹真的遇到过其他女子,但那些毕竟比不得韦丛在元才子的地位。“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到达过沧海,也途径了花丛,元稹对韦丛的爱,爱到了自己都怀疑,因为爱到了不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或者元稹爱着他所遇到过的所有女人,像滥情的韦小宝,像甜言蜜语的段正淳。爱谁多一点,爱谁少一点,可爱不是物什,不能用丈量,不能论斤称。

才子元稹与亡妻苇丛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为了早日实现理想,元稹日夜苦读,废寝忘食。在科举考试中,元稹凭借自己的才华脱颖而出,成功地走上了仕途之路。但是元稹为人过于耿直,他看不惯官场那些拉帮结派,一旦发现官员贪赃枉法,不管是谁他绝不留情直接上报皇帝。

这种做法让元稹得罪了朝堂大部分官员,宗亲们见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于是联合上书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恳求皇帝处罚元稹,最终皇帝抵不住宗亲的压力,无奈将元稹处了流放之刑,元稹对此心灰意冷,恢复大唐盛世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想到自己的未来充满艰辛苦楚,元稹绝对放过自己的妻子韦丛,让她回娘家安度余生。当他跟妻子提出这件事的时候,韦丛坚决不同意,她说自己愿意同夫君同甘共苦,就算再艰难也不退缩。

在流放期间,好几次元稹都快撑不下去了,是妻子韦丛在身旁悉心照料加油打气,元稹这才撑了过来。但是韦丛却因为过度劳累,27岁时在流放途中去世了。韦丛受不了这样的苦楚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的父亲是当时的太子少保,从小生活富裕,身体金贵,哪里受得了这样的风餐露宿,更何况还要照顾元稹啊。

他把妻子的死归咎于自己,于是写下了“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意思是世人都会经历夫妻生死离别的痛与恨,但是有着贫苦生活经历的夫妻,看到任何旧物都会思念过去而无比哀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