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元稹與亡妻葦叢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說到才子元稹,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十分波折,萬分坎坷。元稹一生中多次被貶,又多次被提拔。一生的功績大約是整肅吏治,元稹的抱負到有幾分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意味,當然這元稹出任的官職脫不了干係(左拾遺,監察御史等),既然說到了杜甫,這一代詩聖的“英名”少不了元稹的功勞,同為大唐才子的杜甫與李白,經常為當時的世人稱道,說得多了,自然也少不了比較。到底是李白比杜甫厲害,還是杜甫比李白更值得稱頌?元稹之前,絕大多數人重李白而輕杜甫,只有元稹認為杜甫心繫天下的“務實”高於李白放浪形骸的“飄逸”,又鋪陳孔聖人輯《詩三百》,屈原歌《離騷》,三曹七子建安風骨,直言杜甫的詩文堪稱上承“詩”“騷”,莫說那齊梁文風不如杜詩,就是李太白也略遜杜少陵一籌。仕人奉為經典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在元稹看來是有缺陷的,仕途窮困不是放棄責任的充分理由,因此,元稹大膽地提出了“達則濟億兆,窮則濟毫釐”的觀點。不難看出元稹至少是一個善良,有理想,心繫天下蒼生的人。

亡妻葦叢

才子元稹與亡妻葦叢

後人對元稹娶韋夏卿女兒韋叢頗有微詞,說元稹為了攀高枝才娶了韋叢,曾負心薄倖拋棄初戀,甚至婚後出軌,喪妻後流連煙花巷柳,甚至“曾經滄海難為水”這種流傳千古的悼亡詩都是騙局。對此,你又如何看待?其實,冷靜分析這些觀點,大多都是對元稹不公正的批評,甚至是汙衊。

當時眾人對元稹有非議,或者政敵排擠元稹的手段。《鶯鶯傳》一出,元稹名聲大躁,有心者便借題發揮,說什麼只有親身經歷才寫得出這樣的文章,說什麼張生就是元稹。退一萬步說,便是今日,沒了門當戶對的要求,沒了父母命,媒妁言,又有幾個人能和自己的初戀相守白頭?難道我能說沒和初戀走到一起的人是拋棄糟糠之妻的陳世美(注意:元稹娶韋叢之時恰逢自己落第,而張生是高中之後放棄了崔鶯鶯)。且不論婚前的元稹到底是不是愛著韋叢,至少婚後的元稹是愛著韋叢的,不然也不會寫下感人至深的《離思五首》和《遣悲懷三首》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貧賤夫妻七年,韋叢確實沒享過元稹什麼福,為了元稹能與友人喝上一頓酒,韋叢不惜賣了頭上的金釵。如此賢惠,又自己的妻子,元稹又如何會不愛呢?禽獸尚且不會如此,況且元稹也並非禽獸。

有人說元稹娶韋叢為的是攀高枝。既然元稹是“陳世美”,既然元稹是敗類。為何不多走一步,與貪官汙吏同流合汙不是更有利於爭取名利。然而元稹並沒有這樣做,他敢於同惡勢力鬥爭,且不說他多次被貶,窮困潦倒時,連自己的幼兒都保不住。

當然元稹桃花運是不錯的,可能他也曾愛過韋叢以外的女子。但那又怎樣?如果跳出了歷史背景,用現代人的標準來評價一個人未免有失公正。從一而終,誰不曾想。然而才子佳人的佳話有幾多?古裝戲弘揚的一對一的白頭到老畢竟是美好的願景而不是現實。現實是大宋文壇領袖歐歐陽修古稀之年還納十幾歲的小妾。擺正心態才能做出冷靜判斷。或許元稹真的遇到過其他女子,但那些畢竟比不得韋叢在元才子的地位。“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到達過滄海,也途徑了花叢,元稹對韋叢的愛,愛到了自己都懷疑,因為愛到了不愛。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又或者元稹愛著他所遇到過的所有女人,像濫情的韋小寶,像甜言蜜語的段正淳。愛誰多一點,愛誰少一點,可愛不是物什,不能用丈量,不能論斤稱。

才子元稹與亡妻葦叢

曾經滄海難為水

為了早日實現理想,元稹日夜苦讀,廢寢忘食。在科舉考試中,元稹憑藉自己的才華脫穎而出,成功地走上了仕途之路。但是元稹為人過於耿直,他看不慣官場那些拉幫結派,一旦發現官員貪贓枉法,不管是誰他絕不留情直接上報皇帝。

這種做法讓元稹得罪了朝堂大部分官員,宗親們見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於是聯合上書皇帝,以莫須有的罪名懇求皇帝處罰元稹,最終皇帝抵不住宗親的壓力,無奈將元稹處了流放之刑,元稹對此心灰意冷,恢復大唐盛世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想到自己的未來充滿艱辛苦楚,元稹絕對放過自己的妻子韋叢,讓她回孃家安度餘生。當他跟妻子提出這件事的時候,韋叢堅決不同意,她說自己願意同夫君同甘共苦,就算再艱難也不退縮。

在流放期間,好幾次元稹都快撐不下去了,是妻子韋叢在身旁悉心照料加油打氣,元稹這才撐了過來。但是韋叢卻因為過度勞累,27歲時在流放途中去世了。韋叢受不了這樣的苦楚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的父親是當時的太子少保,從小生活富裕,身體金貴,哪裡受得了這樣的風餐露宿,更何況還要照顧元稹啊。

他把妻子的死歸咎於自己,於是寫下了“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意思是世人都會經歷夫妻生死離別的痛與恨,但是有著貧苦生活經歷的夫妻,看到任何舊物都會思念過去而無比哀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