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該永遠主動向父母低頭嗎?

PLAstyle


在人格上,孩子和你是平等的主體。孩子應該被尊重,請你像尊重自己、尊重同事、尊重朋友一樣尊重你的孩子。


就單拿家長們所遵循的“人前教子,人後教妻”的古訓來說。


家長們認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開場合,可以直接教育訓斥孩子,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記性,才能印象深刻從而改掉毛病。



其實,不尊重孩子是培養孩子自尊心的大敵。每個家長必須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靈也會非常敏感。


孩子內心會受到極大的傷害,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變得缺乏安全感、內心極度自卑。


李玫瑾教授早期提出的一些觀點:她認為社會問題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關鍵在早年,早年的重點在家庭。



只有真正讀懂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這樣,孩子就能夠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個體,從而也更願意尊重父母的引導。父母才能在育兒之路上少走彎路。


小劉育兒成長說


前兩天有朋友問我,說他跟一般的朋友、同事交往很輕鬆自如,可一旦與單位領導說話就會緊張得口腔乾燥,幾乎說不了話。後來瞭解到他的家庭比較傳統,是家長權威式的教育方式。從小被教育不能跟父母頂嘴,要尊重長輩,即使長輩做得不是很合適,也不能提不同意見,衝撞了長輩,一定要主動認錯道歉。所以,他從小見到長輩都是戰戰兢兢,學生時代對老師也一樣。

其實,父母、長輩、老師、領導在心理學上都歸類為權威人物,如果孩子被要求永遠主動向父母低頭,那麼他會形成對父母順從、畏懼的心理,進而形成對權威人物的恐懼心理,會對他以後在學校、在社會與權威人物的交往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限制了他學業上、事業上的發展。所以我們不應該要求孩子永遠向父母低頭,而是應該營造一種平等、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圍。

對於小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還沒發展成熟,家長要給予適當的指導,但也要鼓勵他們說出他們自己的想法,在瞭解他們的想法後再加以引導,而不是把家長的觀點硬塞給孩子。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要培養孩子表達不同意見的能力,也給孩子樹立包容接納不同意見的榜樣。這樣才能更好地鍛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


二級心理諮詢師肖玉婷


你好,我是米媽育兒傳,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孩子應該永遠主動向父母低頭嗎?我的回答是:不應該!以下是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能倚仗長輩的身份來要求孩子。

父母對孩子說:你該去做作業了!

孩子:我等會做。

父母:你現在不做,今天就做不完了,明天老師會打電話給我的

孩子:我現在就是不想做(語氣有些不耐煩了)。

父母:你現在必須去做!

孩子:可是我剛下完網課,我都學習一天了,我想休息下(現在不想做是有原因的)!

父母:媽媽知道你很累,可是你們班上的學生都是這樣的,他們學習成績比你好,還比你努力,你就不能上進些嗎?

孩子不做聲,往外走

家長追過去:我說的你聽到了沒?

孩子惱,大吼:你有完沒完?

父母感覺很委屈:覺得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卻不尊重自己,他應該向自己道歉並保證以後不會這樣了。

孩子也很委屈:明明自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不是不做,只是現在不想做,感覺累了,想休息會,難道有錯嗎?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是利用父母的身份在強制自己!

以上對話,來自於我姐和我侄子。其實,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要尊重他們,在不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上,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說不定效果更好!

當然,孩子確實做錯了事,是必須要道歉的。但道歉不等於低頭,道歉是孩子意識到錯誤後的一種自願行為;而向父母低頭,很多時候,孩子是不情願的。

父母與孩子雖然長幼有別,尊敬長輩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但尊敬長輩不等同於要向父母低頭,低頭應該是孩子的自願行為,而尊敬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態度,需要建立在父母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

二,習慣性向父母低頭的原因及危害。

習慣性向父母低頭的孩子,要麼是沒有主見、膽小怕事,要麼是屈服於父母的強權。不管出於何種原因,他們會壓抑自己,向父母低頭,但長期的壓抑是反人性的,要麼會導致孩子的叛逆,要麼會讓孩子養成順從的性格或者討好型的人格。這樣的孩子,內心通常會很痛苦,很難擁有幸福。

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的幸福是父母畢生的追求,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不要強制孩子低頭,相反,如果孩子因為膽小不敢在父母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要接納孩子,鼓勵孩子勇敢的表達出來。

綜上所述,我覺得孩子不應該永遠向父母低頭,孩子尊敬父母,父母尊重孩子;誰先犯錯,誰先道歉才是好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