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到 1942 年底時,意大利皇家空軍(RA)面對著一個極其嚴峻的形勢。英美盟軍的空中攻勢明顯一天強似一天,而己方不光在數量上居於劣勢,軍用飛機的性能(尤其是戰鬥機的性能)也比對手差了一截。根據記錄,這時候的意大利空軍只有四個聯隊(Stormi)裝備了較先進的馬基 C.202,其餘部隊所能依靠的就只有飛行員頑強的鬥志而已。雖然安裝 DB.605 發動機的新型戰鬥機研製計劃從 1941 年六月起就已經全面展開,但到這時為止卻還沒有一種設計達到實用化的階段,整個意大利空軍的戰鬥機部隊正處於青黃不接的非常時期。無奈下,唯一較現實的選擇就是在要求德國提供 Bf 109 戰鬥機應急的同時,抓緊“五系列戰鬥機”(指菲亞特公司的 G.55,卡普隆尼公司雷賈尼廠的 Re.2005 和馬基公司的 C.205,這三種飛機的型號均以五結尾)的開發和生產。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在意大利技術人員的努力下,這三種飛機最終都趕在意大利投降前加入了戰鬥,但卻已經無法對戰爭的結果做出任何影響。雖然無力迴天,意大利“三劍客”的亮麗外表以及優異性能還是令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由雷賈尼廠研發的 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人氣之旺讓人歎為觀止。不說別的,據筆者所知,該機型前後被各個模型廠商以 1/72 和 1/48 的比例推出多達十六次以上!雖然這一數字還無法和 Bf 109,Fw 190 等大牌明星相提並論,但考慮到其區區三十二架的產量,實在不得不讓人感嘆其魅力無窮。筆者也是因為某位友人中了雷賈尼系列戰鬥機的毒,才想到寫點關於該機的小文章,也算是個意外成果吧?好了,下面便是正文,還望諸位看官多多指教。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從上至下:Re.2005 G.55 C.205,外形上具有濃郁的意大利風格,造型大同小異

故事的源頭:

要弄清 Re.2005 的來歷,我們還得從意大利空軍在 1938 年一月進行的新型戰鬥機研製招標講起。雖然當時有好幾家意大利飛機制造企業希望能獲得這一合同,但空軍部卻獨獨對菲亞特公司計劃裝備 1,000 馬力 A.76 RC40 氣冷發動機的 G.52 戰鬥機青睞有加,而當該機的開發受阻後又將全部熱情放到了該公司計劃以 1,200 馬力 A.38 液冷引擎為動力的 G.55 上。凡此種種讓人不由地懷疑空軍和菲亞特公司之間是不是有什麼秘密協定存在。不過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G.55 的開發同樣有許多困難必須克服,空軍參謀長弗朗切斯科·普里科洛將軍(Gen Franceso Pricolo)在反覆催促不果後不得不在 1941 年 3 月 31 日承認該公司的戰鬥機在 1942 年下半年前不可能投入實際使用;而 A.38 引擎的設計則必須做“重大修改”才有希望定型生產!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這一切對於急於將手中大量的老式戰鬥機加以更新的空軍而言不啻是一個重大的打擊,雖然裝備 DB.601 引擎的 C.202 和 Re.2001 戰鬥機在性能上可以同敵方當時的主力機種---P-40 和“颶風”相抗衡,但其產量卻受制於發動機的生產----阿爾法.羅密歐公司每個月生產的 RA 1000 RC 41“季風”式引擎(德國戴姆勒.本茲公司 DB.601 發動機的仿製品)從沒能超過六十臺。為了突破這一瓶頸,在同年 6 月 25 的會議中,普里科洛將軍提出用菲亞特公司預計在 1942 年春投入仿製生產的 1,475 匹馬力 DB.605 引擎為動力對現有的 C.202 和 Re.2001 進行升級(請注意,這時並沒有對 G.50 做同樣的改裝要求),希望能在提高產量的同時獲得可以同英美盟軍新型戰鬥機相抗衡的機型。而 DGCA(空軍飛機生產管理總局)的負責人阿爾弗雷多·布魯諾將軍(Gen Alfredo Bruno)也認為雖然整機重量可能因為發動機的不同而增加約一百公斤,改裝後的 Re.2001 和 C.202 依然會是很有前途的戰鬥機。7 月 23 日,空軍的眾多首腦人物又進行了一次會議,一致同意將急需的 DB.601 發動機全部留給性能出眾的 C.202,同時訂購一千臺菲亞特公司的 RA 1050 RC “颱風”式航空發動機(DB.605 的意大利仿製版)用於新式戰鬥機的研製和生產。兩天後,又正式決定賦予兩種預定以 DB.605 為動力的戰鬥機 C.205 和 Re.2005 的編號。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Re.2001

在所開發的 Re.2000 和 Re.2001 只獲得軍方冷淡回應後,雷賈尼廠就一直希望能在戰鬥機的研製領域中獲得壓倒性的成功。這一次,他們終於從空軍的舉動中看到了該廠自從 1935 年重新進入飛機制造業以來就苦苦等待,卻始終沒有出現的東西。於是乎,全廠上下一片歡欣鼓舞,就連其所屬的卡普隆尼集團也對此事異常重視,要求 Re.2005 的研製必須快馬加鞭,務必搶在其他對手前定型投產,以求先發制人。應該說雷賈尼廠的技術人員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這一要求,新飛機從開始設計到首次試飛只用了十個月的時間。相較之下,馬基公司的 C.205N 用了十七個月;而遲遲才獲准使用 DB.605 發動機研製新飛機的菲亞特公司則足足用了三十六個月(從最初使用 A.38 引擎開始設計時算起)才將 G.55 的原型機送上天。

雖然軍方的要求僅僅是對 Re.2001 的“改裝”,但實際上野心勃勃的雷賈尼廠卻並不滿足於這樣的小打小鬧,而是打算以強力的 DB.605 發動機為中心開發一個全新的機型。為此該廠抽調精兵強將,在以朱塞佩·博諾米(Giuseppe Bonomi)工程師為首的飛機設計部門中重新組織了一個設計小組專門負責新飛機的開發。設計小組的負責人由朱塞佩·馬拉斯齊尼工程師(Giuseppe Maraschini)擔任,由於他並非那種喜歡“事必躬親”的領導,因此將具體工作放手交給自己手下的五位繪圖員。弗蘭科·安託尼艾蒂(Franco Antonietti)和季諾·比利(Gino Billi)兩人負責全機各系統的佈置,朱塞佩·喬瓦納爾迪(Giuseppe Giovanardi)負責起落架的設計,塞爾齊亞尼(Serchiani)設計機身,而東迪(Dondi)則是機翼部分;至於總設計師馬拉斯齊尼(Maraschini)自己則在同伴安託尼奧·隆戈(Antonio Longo)的協力下藉助卡普隆尼集團位於塔裡艾多(Taliedo)的風洞潛心於Re.2005氣動外形的研究。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很快,新飛機便在設計小組人員夜以繼日的努力下逐漸成型。雖然在外形上還依稀保留了早前雷賈尼系列戰鬥機的影子,但 Re.2005 的線條更加流暢。機翼設計做了相當的修改,原來分置在兩翼下的散熱器與滑油散熱器合併後安置在機身下部,但仍可獨立調節;同時引入的還有通過液壓系統向外側收起的新型主起落架。此外,飛機的尾翼面積也略有擴大,機載武器則包括了機頭的兩挺 12.7 毫米機槍以及安置在發動機汽缸中間通過槳轂罩發射的 20 毫米機炮,外加機翼內的兩挺 12.7 毫米機槍。

全機木製模型的製作始於 1941 年 10 月 1 日。機身部分在當月底就順利完成,11 月 7 日又安上了機翼。與此同時,由羅伯託.隆基工程師(ing. Roberto Longhi)(原試驗飛機制造部門的負責人,於 1941 年 5 月 1 日被提升為金屬飛機制造部門的技術總監)為首的實驗分廠亦開始製造兩架原型機,MM.494 和 MM.495。這顯然有點先斬後奏的味道,要知道空軍正式的原型機生產合同直到 1942 年 1 月 26 日才送到雷賈尼廠。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1941 年 10 月 13 日,普里科洛將軍親自過問德國 DB.605 發動機的發貨情況,並向各廠家查詢新飛機的開發進度。馬里奧·貝爾納斯科尼將軍(Gen. Mario Bernasconi)由於害怕 DB.605 會出現和 DB.601 相同的短缺,建議將所有的該發動機全部供應菲亞特 G.55 和馬基 C.205 使用;至於雷賈尼公司則應繼續專注於使用比亞喬 P.XIX 氣冷發動機的 Re.2002 攻擊機的開發,如果還能兼顧一下裝配 IF Zeta 發動機的 Re.2004 就更理想了。十一月二十四日,接替普里科洛將軍擔任空軍參謀長一職的裡諾·科索·福吉埃將軍(Gen.Rino Corso Fougier)再次要求雷賈尼廠加快 Re.2004 的研製進度,同時希望該機機體也能匹配 DB.605 及 Re.103 引擎。不過在隨後的幾天裡空軍部就收到了關於 Re.2005 研製的初期報告,雖然對雷賈尼公司的自說自話有點不滿,但空軍終於不再堅持要用 Re.2004 替換已大致成型的 Re.2005 了。到十二月十一日,由馬拉斯齊尼本人簽署的 Re.2005 設計書也送到了福吉埃的手中,Re.2005 的地位終於穩定了下來。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更換了氣冷發動機的 Re.2002

1942 年 2 月初,考慮到各廠的設計已基本成型,軍事技術裝備審查部門開始對所有的方案進行評估。也許是出於空軍對雷賈尼公司早前不聽命令的報復,關於 Re.2005 的審查報告上除了吹毛求疵般地表達了一堆不滿後,還要求將原設計中安裝在機翼內的兩門機炮移往機頭,以便符合空軍參謀部一貫奉行的“設計方針”。對此博諾米和隆基兩人一致表示“很困難”,拼命加以抵制,終於令這個毫無道理的要求不了了之。除此以外,雷賈尼廠還有更多的抱怨,20 毫米的毛瑟機炮一直沒有運到,馬基廠的座艙罩和防彈玻璃(意大利空軍規定的標準裝備)也遲遲不見蹤影。

為了準備 Re.2005 的第一次試飛,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圖裡奧·德普拉託少校(Major Tullio De Prato)被聘為雷賈尼廠的首席試飛員。這份註明報酬為 140,000 里拉的勞務合同簽署於四月二十一日,不過在此前一週德普拉託就已經被請到工廠裡開始熟悉 Re.2005 的一切。至於該廠原來的試飛員弗朗切斯科·阿杰羅(Francesco Agello)則由於必須為 Re.2001 不獲空軍重視負責而辭職,轉投佈雷達(Breda)公司去測試其按許可生產的馬基戰鬥機了。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第二架原型機,安裝了德國原裝發動機和 VDM 螺旋槳

飛行測試和評估:

讓雷賈尼廠技術人員鬱悶不已的是,最終第一種飛上藍天的“五系列戰鬥機”並非他們的得意之作。馬基公司的 C.205V 原型機在 1942 年 4 月 19 日進行了首次成功的試飛;而菲亞特公司的 G.55 隨後也在 4 月 30 日進行了試飛。而 Re.2005 的原型機則在五月九日才由試飛員德普拉託駕駛第一次進行了五分鐘左右不收起落架的飛行。戰後的很多資料都將 Re.2005 開發的延誤歸咎於從德國進口的 DB.605 發動機在運輸途中神秘失蹤,但在雷賈尼廠自己的開發記錄中卻找不到這樣的描述。倒是德普拉託回憶起當時為了縮短原型機的開發週期而作了許多小動作,如不安裝某些必要的飛行設備,沒有將座艙與發動機艙徹底隔離,甚至連機體的靜態試驗也被推遲到下半年進行。

第二次試飛被安排在五月十日舉行。這時的德普拉託對於操縱 Re.2005 已經有了足夠的自信,因此毫無顧忌地在空中耍起了特技飛行。誰料樂極生悲,由於該機的主起落架還沒來得及安上機械鎖定裝置,飛行中產生的強大離心力將右起落架甩了出來,對機翼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使得這次試飛不得不用機體迫降做結束。在修復了損傷後,原型機在六月一日回到了機場繼續進行試飛工作。在完成了十四次,共計六小時十八分鐘的飛行後,該機於七月二十一日被轉移到圭多尼亞(Guidonia),由軍方接手其後的測試。在這裡,為了取得該機進一步的性能數據,MM.494 前後進行了五次俯衝飛行試驗,證實該機可以在俯衝中達到 900 公里/小時以上的高速度;不過也正是在最後一次這樣的試驗中,一側的主起落架整流罩忽然脫落。雖然這算不上多大的問題,但連續的失誤還是讓雷賈尼廠感到面上無光,急急忙忙將其送回雷焦.艾米利亞(Reggio Emilia),對座艙和起降系統做進一步修改。不過這樣的改造明顯不能令 Re.2005 與事故絕緣,就在九月二十三日,MM.494 再次因為發動機故障而迫降。儘管飛行員安傑羅·東迪中校(Lt Col Angelo Tondi)平安無事,但這樣的試飛記錄卻未免令空軍對本來就不怎麼喜歡的 Re.2005 心存芥蒂,雖然在試飛中顯示其性能和操縱品質令最嚴厲的試飛員也感到滿意。

九月二十八日,來自空軍的三位試飛員[朱塞佩·拜隆中校(Lt Col.Giuseppe Baylon), 喬萬尼·波爾佐尼少校(Maj.Giovanni Borzoni)和 馬里奧·加斯佩裡上尉(Capt. Mario Gasperi)]在雷焦.艾米利亞試飛了 Re.2005,而 MM.495 號也為了替換正在修理的 MM.494 於十月一日運至圭多尼亞,它的到來使得空軍有機會對雷賈尼廠的 Re.2005 和菲亞特送來的 G.55 做一個為期兩天(10 月 31 日和 11 月 1 日)的直接比對試驗。誰料在實驗中該機的起落架同樣出現問題;更嚴重的是,Re.2005 在紊流中飛行時以及在大角度俯衝試驗中出現的機體震顫指出其機身結構需要一定程度的加強。十二月三日,喬萬尼·波爾佐尼奉命駕駛 Re.2005 為前來參觀的德國代表團做了飛行表演,但在這次飛行中機體的震顫問題再次出現,同時供彈系統的故障也導致機首的 20 毫米炮無法發射,終於讓空軍在十二月九日決定將 MM.495 也送回雷賈尼廠繼續改進。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在 1942 年十二月十八日到二十三日的這段時間裡,評估委員會在全面權衡了三種“五系列戰鬥機”的性能,操縱性,格鬥能力,武裝,機載系統,機身結構,強度和生產的簡便性後做出了總結。總而言之,他們認為 Re.2005 略遜於馬基的 C.205,但完全可以和菲亞特公司的 G.55 分庭抗禮,而後者只有在機體強度及生產的簡便性上勝過雷賈尼戰鬥機。不過,在這份於十二月二十八日遞交的報告中並沒有對 Re.2005 項目的存續做出任何明確的回答。

整個 1943 年初 MM.495 主要用於研究在機身中線安裝炸彈架的可行性。三月十八日,武器測試中心技術辦公室(CSA)報告這樣的改裝並不會對飛機的操縱性有任何影響,不過需要的起飛距離則多了約二百米,滑跑時間也略有延長。在一次試驗中,由於液壓系統的故障令機身下的六百四十公斤炸彈部分脫離掛架,但又無法加以釋放。所幸經驗老到的恩佐·桑當德雷亞上尉(Capt.Enzo Sant'andrea)仍然操縱飛機在卡波迪基諾(Capodichino)成功迫降。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Re.2005 隨後又用於多種不同的螺旋槳與槳轂的搭配試驗,但結果都不令人滿意,以至於雷賈尼公司因此要求用裝備德國原裝 DB.605 發動機的飛機進行試驗。福吉埃於四月五日同意了這個要求,於是裝上德國引擎的 Re.2005 在六月十日做了首次飛行試驗。在先後四次到 CSA 參加飛行試驗的過程中,MM.495 終於用 20 毫米口徑機炮替換了原設計中安置在機翼內的兩挺 12.7 毫米機槍。而最後一架送到富爾巴拉(Furbara)參加試驗的 Re.2005 可能是 MM.092352,CSA 用它決定了該型號戰鬥機的最終設計和武裝方案。

來自第四聯隊十大隊的飛行員被准許使用 CSA 的飛機參加羅馬空防,一架在富爾巴拉進行測試的 Re.2005 也因此有機會做了一次實戰升空。當天駕駛該機的焦爾吉奧·貝爾托拉索中尉(Lt.giorgio Bertolaso)事後回憶道“我一直希望能等到這種機會,而五月二十七日晚我負責當天的機場值班時它終於出現了。當接到命令飛往奇維塔韋基亞(Civitavecchia)後,我立刻跳入了 Re.2005 的座艙開始起飛。根據指揮中心的無線電指示,我在奇維塔韋基亞上空盤旋了幾圈,但卻沒有找到任何敵機,而隨後就被要求返回機場。在回程中我繞了個大圈飛到海上並向海面掃射,這實在是一種奇妙的經驗!後坐力很強,甚至讓我感到整架飛機都慢了下來。”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1943 年末,德國獲得一些 Re.2005 進行測試,塗上了德國機徽簡介

雷賈尼 Re.2005 射手座戰鬥機是二戰後意大利生產的單翼戰鬥機,許多人認為該機是二戰中最優美的戰鬥機,與著名的 MC.205、Fiat G.55 並稱為“五系列”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均使用了著名的戴姆勒-奔馳 DB605 引擎。在意大利停戰前,僅有生產了 48 架 Re.2005,這些戰鬥機參加了保衛拿波里、羅馬和西西里的戰鬥中,殘存的 Re.2005 被塗上德軍的標誌,參加了柏林保衛戰。Re.2005 總的來說是一架性能卓著、威力強大的戰鬥機。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從上至下:Re.2005 G.55 C.205,外形上具有濃郁的意大利風格,造型大同小異

研發

Re.2005 是雷賈尼工廠在二戰中生產的最後一種戰鬥機。項目始於 1941 年,設計隊伍是由 Roberto Longhi 領導下包括設計師 Alessio,Maraschini,Toniolo 和 Pozzi 的強大團隊。儘管是一個新項目,但是初步設計工作仍然於當年年底前完成,並且不是在 Re.2002 基礎上的簡單翻新。當 1942 年 2 月飛機機體完成的時候,DB605 引擎仍然需要等待從德國進口。

Re.2005 原型機不但成為意大利戰時最好的戰鬥機之一,而且成為了最優美的戰鬥機之一。半橢圓形機翼,長機鼻和大尾翼均成為這架小而靈活的飛機與眾不同的特徵。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第二架原型機,安裝了德國原裝發動機和 VDM 螺旋槳

原型機 MM.494 於 1942 年 5 月 9 日試飛,但是第二天,由於起落架無法打開造成的一次硬著陸使飛機遭到嚴重損壞,導致 6 月份之前該機都無法升空(此後 MM.494 在試飛中又發生了另外兩次損壞)。這架原型機裝備了 4 挺布萊達 12.7mm 機槍和一門毛瑟加農炮,最初被用於試飛,之後被派往拿波里參加防空戰。

驍騰有如此:Re.2005“射手座”式戰鬥機系列

經重新上色後的 Re.2005 原型機的側面圖

在激烈的競爭後,MC.205 戰鬥機迅速出局,G.55 的性能更好,然而 Re.2005 也獲得了 750 架的訂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