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倉儲的前世今生

中國倉儲的前世今生

倉儲在中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大約在5000多年前母系氏族的原始社會里就出現了“窖穴庫”。在西安半坡村的仰韶遺址可以看到倉庫的雛形。而西漢時建立的''常平倉"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由國家經營的倉儲。

我國的倉儲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目前我國的倉儲業已有了較大的規模,但是在服務質量和效益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相當大的差距。

中國倉儲的現狀

1、條塊分割,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徵

由於我國較長時期內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物質資源主要通過部門體制的方式分配,各行業、各部門為了佔有更多的物質資源,儲存所獲得的資源,均以部門體系的縱向方式部署倉儲。形成了商業、交通、農業、鐵路、電力等以部門體系劃分的倉儲結構,部門之間互不發生橫向交叉聯繫。因而造成了整體上的倉儲互不連接、功能重複、互相不配套、互不支持,重複建設狀況嚴重。

中國倉儲的前世今生

2、倉庫眾多,但佈局不盡合理

由於部門行業的分頭建設,不同層次的不同部門為了滿足自身需要,大力興建倉庫,在經濟集中的城市,特別是部門集中的大中城市,倉庫高度集中,數量眾多。造成在一個地區,乃至全國的倉儲佈局極不合理。倉儲集中的大中城市其倉儲能力有大量剩餘。

3、存量巨大,但經營管理水平較低

總體上,我國的倉儲能力巨大,但是由於外界環境和倉儲企業內部的觀念、人才、設備、資金等因素的影響,倉儲管理水平較低,倉儲企業沒有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一方面,表現在倉儲利用率低,貨物週轉率低,物資流通速度慢,同時,倉儲保管能力較差,貨物損耗嚴重;另一方面,很多倉儲管理人員都沒有倉儲經營的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倉儲資源,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也沒有充分利用倉儲中的巨量沉澱資本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4、倉庫分散,技術水平較低

倉庫建設和倉儲管理源出多頭,相互間缺乏聯繫和合作,也沒有形成專業性、功能性的分工,倉儲功能大多相近,用途相似。再加上倉庫建設時的短期行為和應急式的決策,所建的倉庫普遍都是簡易倉庫和貨場。同時,由於倉儲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較低,倉儲自身發展能力較弱,大多數倉儲技術水平低下,甚至於機械化設備都嚴重不足。

中國倉儲的前世今生

隨著數字和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現在也出現了一大批的專業倉儲管理服務企業,不僅能優化倉儲管理系統化、精細化,更是可以降低成本、避免浪費、實現高效運營,使電商和企業客戶從倉儲物流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服務中心。

圖文來源:網絡

編輯整理:Nistone樂石科技(企業信息化/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