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萬醫療險到惠民保,健康險創新如何助力“三醫聯動”改革?

從百萬醫療險到惠民保,健康險創新如何助力“三醫聯動”改革?

今年下半年以來,惠民保成為商業健康險明星產品,引發保險公司、保險中介平臺、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的激烈爭奪,競相不斷推陳出新,從城市版到省級版再到中國版加速落地。

如果說前幾年百萬醫療險是健康險網紅產品,而目前惠民保正成為健康險最接地氣的明星產品。這兩款產品的創新發展有力推動了我國健康險市場規模的壯大,同時也有效助力了我國“三醫聯動”改革事業。

01.百萬醫療險帶動健康險規模上萬億

雖然保險業是個合規重於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有些缺乏的行業,但隨著互聯網公司的加入以及營銷方式的創新,整個行業的創新精神在激烈競爭中不斷迸發,創新產品也是層出不窮。這種現象在健康險行業表現更加明顯。

2016年以來,以眾安尊享e生為代表的百萬醫療險不斷走紅,深受80後、90後年輕群體的歡迎,成為近幾年的網紅產品。

與此同時,像水滴保險商城這樣擁有場景優勢的互聯網保險平臺,創新百萬醫療險分期繳費方式,以首月幾元價格吸引用戶的關注和購買,拓展了眾多下沉市場用戶,使百萬醫療險成為水滴保險商城平臺上最暢銷的產品,也讓這家僅成立三年多的公司成為位居螞蟻保險之後的國內第二大互聯網保險平臺。

最近,平安健康險在微保推出首款20年期醫療險,可保證續保20年,成為國內市場保障期限最長的百萬醫療險。這使得網紅百萬醫療險從短期險種漸漸發展成長期險種。

從百萬醫療險的產生,到期繳方式的創新,再到短險成長險,這是百萬醫療險的成長關鍵節點,也是健康險行業永葆創新精神的見證。換句話說,這是保險業競爭太激烈,逼得從業者不得不以創新求生存求發展。

百萬醫療險這4年的發展,也見證和推動了健康險市場規模的壯大。2016年至2019年,我國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分別是4042.5億元、4389.46億元、5448.13億元、706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7.72%、8.58%、24.12%、29.7%。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前8月健康險收入5897億元,同比增長18.15%。以此增速簡單測算,健康險今年全年保費收入應在8400億元以上。

從2015年的2000多億,到今年的8400億元,可以說百萬醫療險是萬億健康險市場的重要見證者和重要貢獻者。

02.惠民保能否在第二個萬億中執牛耳?

今年伊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力爭到2025年,我國健康險的規模超過2萬億元。”

如果說百萬醫療險助推了健康險的第一個萬億元規模,那當下的惠民保會不會是未來5年健康險上兩萬億元中的第二個萬億元的推動者呢?

梳理惠民保發展史,它最早是2015年平安和深圳市政府合作的普惠商業型補充醫療保險。在經過5年的不溫不火的發展後,今年以來特別是下半年,大中型險企、互聯網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平臺、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紛紛進軍,成為激烈爭奪的明星產品。

從承保公司來看,既有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大型險企,也有東吳人壽、泰山財險、國富人壽等地方中小險企,還有眾安在線、泰康在線等互聯網保險公司。從健康服務公司來看,有思派健康、鎂信健康、暖哇科技、南京智慧醫療等。從保險中介公司來看,螞蟻保險、水滴保險商城、騰訊微保、輕鬆保、360保險旗下的廣東眾康永道等均積極參與。

據最新統計,全國已有46箇中國版本、省級版本、城市版本等惠民保落地,投保人數超2000萬。

作為惠民保項目首創方,平安健康險目前直保項目8個,包括杭州、廣州、南京、深圳、上海、江蘇和廣州等,再保項目6個,包括寧波、蕪湖、德陽、台州和佛山等,影響人群涉及城市基本醫保參保人、困難家庭兒童等,累計惠及上百萬人。

平安健康險公司醫保創新事業部總經理崔少婷近日透露,目前惠民保項目二次轉化率很好,是一個新的流量入口,但也不能低估項目的運營能力以及項目的銷量風險。

因為惠民保項目今年才真正爆發式落地,它對健康險規模的直接帶動作用究竟有多大,恐怕還需要用時間驗證。不過,保險業如此大規模的推廣惠民保,這將會提升國人的保險意識普及,也會對相關保費收入起到間接帶動作用。

03.為何說健康險創新助力“三醫聯動”?

有人說,惠民保是低配版百萬醫療險,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比較這兩者的條款責任,惠民保只不過保費更低、免賠額更高、報銷設置75%上限,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參與。

從更大格局上來看,百萬醫療險,特別是惠民保,這說明以健康險為代表的商業保險正深度參與我國的醫保體系建設,助力我國的“三醫聯動”改革事業。

所謂三醫聯動,主要是醫保體制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醫藥流通體制改革要整體統籌、協同推進。簡而言之,就是醫保、醫療、醫藥三個行業要協調發展,目的在解決人們在現實中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而產生“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從醫療方面來看:(1)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的追求,人們的醫療服務需求得到空前釋放,但醫療服務供給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增長;(2)當前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結構失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素質低、沒有能力承擔起居民醫療衛生服務的功能,造成患者湧向二三級醫院,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冷清的局面;(3)部分醫院誘導群眾過度醫療需求等。

從醫藥方面來看,(1)藥價虛高是產生“看病貴”的重要因素。在利益驅動下,高價藥成為醫院和醫生的必然選擇,而那些利潤少的降價藥則逐步被淘汰;(2)我國醫藥產業還處於相對低端的仿製藥階段,很多高精尖的藥品無法生產,只能買高價進口藥。

從醫保方面來看,雖然我國經過幾十年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形成了“三橫(城鄉醫療救助體系、基本醫療保險體系、補充醫療保險體系)三縱(城鎮職工、城鎮居民、農村人口)”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但總體上還是處於初級階段。覆蓋十幾億人口的基本醫療保險呈現“低水平、廣覆蓋”特點,雖能有效解決人們的小病小災,但還無法徹底解決人們患大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負擔。

而以商業健康險為代表的補充醫療保險體系,目前還沒有出臺補充醫療保險整體性發展的具體法律,補充醫療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還不能有效銜接。具體來說,商業健康險作為保險產品是由銀保監會負責監管的,而基本醫療保險是由國家醫保部門負責監管的,這需要兩個監管部門合力推動我國補充醫療保險體系的完善。

談到這裡,就可以明白惠民保的創新意義和助力“三醫聯動”改革的價值。保險機構和第三方健康公司拉上地方政府,特別是地方醫保部門,就是主動強化商業健康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的銜接,積極參與我國醫保體系建設。而加快推進醫保體系建設是三醫聯動中提高醫保覆蓋面和保障水平的重要舉措。

簡而言之,商業保險機構創新發展惠民保,是對多層次醫保體系的直接支撐,這也間接推動了“三醫聯動”協調發展,助力幫助人們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地方醫保部門的加入,一方面增強了人們對健康險的信任感,另一方面體現了國家醫保部門也在加強商業健康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的互補銜接,落實參保人員的多元化醫療需求保障水平,增強人們的獲得感、滿足感。

去年9月,國家醫保局表示,在推進基本醫保全民覆蓋目標實現過程中,也將改善促進商業健康險發展併發揮其作用,其一是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適銷對路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和個性化醫療保障需求;其二是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託商保機構承辦大病保險等,發揮商保機構優勢,提升制度運效率。

而隨著“三醫聯動”的協調發展,商業健康險行業也能分享發展成果,比如病人醫療費用降低了,保險公司的賠付成本可能也會隨之降低;經過多年與醫保互動,加強與醫療機構的合作,可以在核保環節更有效率,在健康險產品設計方面更符合客戶需求;還可以拓展健康業務,為客戶做好健康管理等。

因此,以百萬醫療險和惠民保為代表的商業健康險創新,從微觀上看,有效滿足了人們的健康保險需求,提升了人們對保險業的信任感和接受度,也壯大了行業市場規模;從宏觀上看,積極深度參與醫保體系建設,助力“三醫聯動”改革,提升了行業在社會上的地位以及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