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1981年3月,一名美国洛杉矶33岁的男子走进了迈克尔.戈特布博士的诊所。它的病很奇怪,主要有三种表现的症状:卡氏肺孢菌性肺炎、口腔念珠菌病和某种淋巴细胞(T细胞)缺陷。

卡氏肺孢菌本来是人体内都会有的一种细菌,通常情况下是无害的,我们自身正常的免疫系统就可以清理它,然而,这名男子的肺部就感染了这种细菌,显然他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

类似这种症状的病人,从1980年秋天到现在,戈特布博士诊所已经接到了5人,这似乎并不是一种特例。

于是,戈特布博士于1981年6月5日,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发表了一篇不足两页的论文--“卡氏肺孢菌性肺炎--洛杉矶”。

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让戈特布博士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疾病至今竟然已经感染了起码有6000万人,其中一半人被它夺去了生命。2005年,这种疾病死亡率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当年有25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这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艾滋病。

几十年间,艾滋病毒迅速演变成当代历史上最恐怖的一种流行病,成为了全球的”杀手“,也成为了流行病领域的一个迷。

1982年,科学家正式将这种流行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简称(AIDS)。1983年一组法国科学家才从患者体内真正分离出了艾滋病毒,它是一种逆转录病毒,1986年它的名字最终定了下来,称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称(HIV)。

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

HIV病毒,一旦进入我们人体,就会大肆的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直到免疫系统崩溃。然后各种原来并不能伤害健康人的病菌就开始一起攻击患者,最终变成了绝症。

在戈特布博士发现这种症状病号的同时,纽约、迈阿密也发现了类似的病人。他们大都来自海地,并且他们都有类似生活习惯,如经常出没酒吧,咖啡厅,或是有同性恋经历。另一个被看作发病源头的是,一个叫盖坦.杜加斯的年轻加拿大空乘,他是一名同性恋者,至少有过2500个性伴侣。因为他与8名有艾滋病史的人有直接的重叠关系,所以当时他被称作了“第一号病人”。

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盖坦.杜加斯)

然而,在美国的杜加斯之前,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它的发源地在哪?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就成为全球的“病毒猎手”们最紧迫知道的问题。

线索竟然从一名兽医开始......

马克思.埃塞克斯专门研究的是猫和猴子的逆转录病毒,他的一个学生在研究中发现,一些圈养中的亚洲恒河猴死于一种神秘的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这些疾病的症状和艾滋病的症状非常的相似,并发现这种病毒与HIV病毒关系密切,他们给这种猴子的病毒命名为猴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称(SIV)。

但是,在他们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这种生长在野外的亚洲恒河猴并没有SIV病毒,于是他们猜测,可能是与亚洲恒河猴圈养一起的其他猴子把SIV传染给了它。最后他们找到了生长在非洲野外的一种非洲绿猴,它身上也有SIV病毒。可是非洲绿猴并没有受到SIV病毒的困扰,就是这些猴子并没有因此发病。这说明,SIV病毒已经在非洲绿猴的体内存在了很久,它对这种病毒已经产生了免疫能力,而在亚洲恒河猴身上的SIV,也许是SIV的另一种新变异。

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非洲绿猴

在非洲绿猴体内发现的这种病毒,虽然与HIV病毒有相似之处,但在遗传密码方面,它们又有很多明显的区别。难道在SIV和HIV之间还有一种过渡的病毒吗?于是,埃塞克斯他们决定继续去寻找。

在西非塞内加尔的一名妓女的体内,埃塞克斯他们发现了一种与非洲绿猴身上的SIV相似的病毒,但它与HIV病毒却相去甚远。莫非有两种截然不同的HIV?后来其他生物学家确实也在另外男人的身上发现了这种类似的病毒,因为它与HIV病毒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于是他们给这种病毒起了个名称叫HIV-2,之前的就称HIV-1。

HIV-2发病情况并不严重,它的传播性和致命性都比HIV-1小得多,感染的人群主要是在西非地区,它也只算是西非地区一个恼人的小毛病而已。

沿着HIV-2追溯其来源,生物学家们又发现了另外一种猴子:烟熏白眉猴(也叫白顶白眉猴),它的体内也存在SIV病毒,并且通过基因组的对比发现,白顶白眉猴和亚洲恒河猴携带的SIV病毒和HIV-2非常接近。这些结果表明,HIV-2的发病的源头是白顶白眉猴,后来它的病毒传染给亚洲恒河猴,最终也传染了西非的人类。

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白顶白眉猴

此时,生物学家们发现的SIV变种种已经有三种,分别来自:亚洲恒河猴(SIVmac)、非洲绿猴(SIVagm)和白顶白眉猴(SIVsm)。而到2000年时,HIV-2已经发现了8个分支,每一个分支就是一簇菌株,也称作“组”,它们分别记作:A、B、C、D、E、F、G、H组。

那么HIV-1病毒呢?这个让人闻风丧胆的艾滋病病毒来自哪里?

生物学家和病毒学家们通过研究分析,最后把发现的HIV-1病毒分为M、O、N、P四组。其中90%的艾滋病都是由M组病毒导致的,其他病毒株数量较少,N组只发现了两例,P组非常罕见。让艾滋病流行全世界的这个HIV-1 M组关键病毒到底又发源于何处?“病毒猎手”们不得不继续追捕......

一个来自非洲的1959年血浆样本档案引起了“病毒猎手”们的注意。这瓶在冰箱里冷藏了几十年的血浆样本,是取自一个非洲比属刚果首都利奥波德维尔,也就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的一个男人身上。经检测发现他携带了HIV病毒,并且通过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是属于HIV-1中的M组。接着,一份同样来自金沙萨的1960年活检标本,也发现携带了HIV-1中的M组病毒。这是一个当时活着的女人的一片淋巴结样本。

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HIV-2病毒发源于灵长类动物白顶白眉猴,最终传染给了人类,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会不会HIV-1也是由猴子传染给人类的呢?

最终,病毒专家们发现,猴子并不是传染给人类HIV-1病毒的罪魁祸首,而是黑猩猩。一种来源于喀麦隆东南部黑猩猩体内的SIV病毒,与HIV-1 M组病毒亲缘关系最近,其他黑猩猩病毒和N组和O组相似,而P组则来自喀麦隆的大猩猩。这些来自黑猩猩的SIV病毒,就记录为SIVcpz,这已经是第四个猴免疫缺陷病毒的变种。然而,2003年的报告表明,黑猩猩SIV病毒实际上是一种镶嵌体病毒,它是由红顶白眉猴SIV基因片段和大白鼻长尾猴SIV基因片段组成。虽然,猴子不是直接把艾滋病毒传染给人类的罪魁祸首,但是,是它们把病毒传染给了黑猩猩,然后黑猩猩再传染给了人。

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红顶白眉猴 (左)小白鼻长尾猴(右

人类感染HIV-1病毒似乎集中在金沙萨,而病毒的源头黑猩猩则来自喀麦隆的东南部地区,黑猩猩怎么把病毒传染给了人类?从喀麦隆到金沙萨,他们之间是怎么传播的?这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因为,HIV病毒的传染主要依靠血液、精液和遗传。这就让人产生了种各样的猜测,甚至是超乎寻常的猎奇想象。关于HIV病毒起源,其中有几种比较突出的说法:1、起源于人兽丛林恋;2、起源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3、起源于“受伤的猎人”。

我们先来分析第1种“人兽恋”的说法。这虽然挺合乎大众猎奇的口味,但是仔细想想,这种“人兽恋”的机率非常的小,并且这只黑猩猩还要正好感染了SIV病毒,这时还没有具备传染的条件,必须得加上这个男人隐秘部位也正好有个小伤口。用奥卡姆剃刀法则,这个说法条件太多了,也没有相关证据的支持,应该去除。

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关于第二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说法,这个是有一定根据的。在1957-1960年代,美国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者希拉里.科普罗夫斯基,曾经安排了大批比属刚果东部地区的人们,口服了他研制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而这些疫苗是通过黑猩猩的肾脏细胞提炼出来的,这些黑猩猩可能有些感染了SIVcpz病毒。并且,上面提到的那两个在金沙萨的标本正好就是在1959年和1960年代。这个被称为OPV理论在当时曾一度传播开来,变得臭名昭著。

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然而,后来通过对“1959年血浆样本”基因序列的分析显示,HIV-1 M组病毒在1931年前后就已经感染了人类,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事件发生在1960年代。几十年的时间差,这就很好的驳斥了OPV理论,第二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目前比较靠谱,也比较符合事实并且得到更多人认可的说法是“受伤的猎人”理论。在东非地区,人们经常宰杀、吃用各种灵长类动物,包括黑猩猩。这里我们就用一个简单的逻辑故事来说明:在喀麦隆东南部地区,一次偶然的捕猎活动中,一个手臂或其他部位受伤的猎人,粘上了一只携带SIVcpz病毒的黑猩猩的血液,导致了感染。病毒跨越了物种的界限,从黑猩猩传染给了人,在新宿主身上生存了下来,后来演变成了HIV-1病毒。当然,这样的传播事件,并不只是一个,至少也有12次不同类型的传染发生,因为已知的HIV-2就有8个分支,HIV-1有4个分支。为了方便,我们只说这一个猎人的故事。

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这个猎人后来把病毒传染给了他的妻子或是其他的女人或是遗传给了他的孩子,这些女人又传染给了其他的男人或她们的孩子,于是,HIV-1的再生系数R0 在喀麦隆东南部这块地方保持在1.0以上慢慢传播。

受到HIV-1病毒感染的其中一些人,通过出行和日常活动,沿着桑加河而下,到达刚果共和国,然后到了利奥波德维尔这个小镇。一开始利奥波德维尔的人口规模比较小,1908年的时候,人口还不足1万人。1920年,利奥波德维尔取代其他小镇,成了比属刚果的首都。到1960年的时候,这个城市的人口已经达到了40万人,后来也变成了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首都金沙萨。金沙萨人口的疯涨,同时也成了HIV-1病毒蔓延的温床,这时R0早已超过了1.0。再后来,这些携带HIV-1病毒的人通过贸易活动,把艾滋病带到了海地、美国、欧洲...... 最终艾滋病就演变成为了全球流行的一种恐怖传染病。

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这个艾滋病病毒的发源故事虽然简单,目前也并没有充足的证据,但这其中有病毒学家们经历各种复杂艰苦的调研过程(这处省略几百上千字),很多现象与事实也很相符。

对艾滋病病毒的追踪,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病毒猎手们”付出了大量的智慧、汗水、时间和精力,有些甚至因此失去了生命。

如今,我们对艾滋病毒有了更多一些的了解,这才能很好的对艾滋病的蔓延进行相应的防范和遏制,也研发出很多治疗的药物,虽然还没能够根治,但很多治疗方法可以缓延患者的生命时间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一切都得益于这些无畏艰难险阻,孜孜以求去追踪和研究艾滋病毒的专家们。

一定要找到你,追踪至少让3000万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不仅仅是艾滋病,如何在病毒大面积爆发之前,对病毒有更多的了解从而进行有效防范和遏制,似乎已经成为我们人类对抗病毒一个极其紧迫和棘手的问题。

全球同此凉热,在病毒面前,我们还能岁月静好吗?


有识 有趣 有用 就是酱子聊科学,关注我涨姿势

附: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料主要来源:

大卫.奎曼的《致命接触:追踪大型传染病》

内森.沃尔夫的《病毒来袭》

卡尔.齐默的《病毒星球》

乔治.C.威廉斯的《我们为什么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