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1981年3月,一名美國洛杉磯33歲的男子走進了邁克爾.戈特布博士的診所。它的病很奇怪,主要有三種表現的症狀:卡氏肺孢菌性肺炎、口腔念珠菌病和某種淋巴細胞(T細胞)缺陷。

卡氏肺孢菌本來是人體內都會有的一種細菌,通常情況下是無害的,我們自身正常的免疫系統就可以清理它,然而,這名男子的肺部就感染了這種細菌,顯然他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

類似這種症狀的病人,從1980年秋天到現在,戈特布博士診所已經接到了5人,這似乎並不是一種特例。

於是,戈特布博士於1981年6月5日,在《發病率與死亡率週報》發表了一篇不足兩頁的論文--“卡氏肺孢菌性肺炎--洛杉磯”。

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讓戈特布博士意想不到的是,這種疾病至今竟然已經感染了起碼有6000萬人,其中一半人被它奪去了生命。2005年,這種疾病死亡率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當年有250萬人因此失去生命,這就是讓人聞風喪膽的艾滋病。

幾十年間,艾滋病毒迅速演變成當代歷史上最恐怖的一種流行病,成為了全球的”殺手“,也成為了流行病領域的一個迷。

1982年,科學家正式將這種流行病命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英文簡稱(AIDS)。1983年一組法國科學家才從患者體內真正分離出了艾滋病毒,它是一種逆轉錄病毒,1986年它的名字最終定了下來,稱作: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簡稱(HIV)。

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

HIV病毒,一旦進入我們人體,就會大肆的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直到免疫系統崩潰。然後各種原來並不能傷害健康人的病菌就開始一起攻擊患者,最終變成了絕症。

在戈特布博士發現這種症狀病號的同時,紐約、邁阿密也發現了類似的病人。他們大都來自海地,並且他們都有類似生活習慣,如經常出沒酒吧,咖啡廳,或是有同性戀經歷。另一個被看作發病源頭的是,一個叫蓋坦.杜加斯的年輕加拿大空乘,他是一名同性戀者,至少有過2500個性伴侶。因為他與8名有艾滋病史的人有直接的重疊關係,所以當時他被稱作了“第一號病人”。

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蓋坦.杜加斯)

然而,在美國的杜加斯之前,艾滋病是如何傳播的?它的發源地在哪?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就成為全球的“病毒獵手”們最緊迫知道的問題。

線索竟然從一名獸醫開始......

馬克思.埃塞克斯專門研究的是貓和猴子的逆轉錄病毒,他的一個學生在研究中發現,一些圈養中的亞洲恆河猴死於一種神秘的免疫功能障礙性疾病。這些疾病的症狀和艾滋病的症狀非常的相似,並發現這種病毒與HIV病毒關係密切,他們給這種猴子的病毒命名為猴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簡稱(SIV)。

但是,在他們研究的過程中發現。這種生長在野外的亞洲恆河猴並沒有SIV病毒,於是他們猜測,可能是與亞洲恆河猴圈養一起的其他猴子把SIV傳染給了它。最後他們找到了生長在非洲野外的一種非洲綠猴,它身上也有SIV病毒。可是非洲綠猴並沒有受到SIV病毒的困擾,就是這些猴子並沒有因此發病。這說明,SIV病毒已經在非洲綠猴的體內存在了很久,它對這種病毒已經產生了免疫能力,而在亞洲恆河猴身上的SIV,也許是SIV的另一種新變異。

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非洲綠猴

在非洲綠猴體內發現的這種病毒,雖然與HIV病毒有相似之處,但在遺傳密碼方面,它們又有很多明顯的區別。難道在SIV和HIV之間還有一種過渡的病毒嗎?於是,埃塞克斯他們決定繼續去尋找。

在西非塞內加爾的一名妓女的體內,埃塞克斯他們發現了一種與非洲綠猴身上的SIV相似的病毒,但它與HIV病毒卻相去甚遠。莫非有兩種截然不同的HIV?後來其他生物學家確實也在另外男人的身上發現了這種類似的病毒,因為它與HIV病毒相似但又有明顯的區別,於是他們給這種病毒起了個名稱叫HIV-2,之前的就稱HIV-1。

HIV-2發病情況並不嚴重,它的傳播性和致命性都比HIV-1小得多,感染的人群主要是在西非地區,它也只算是西非地區一個惱人的小毛病而已。

沿著HIV-2追溯其來源,生物學家們又發現了另外一種猴子:煙燻白眉猴(也叫白頂白眉猴),它的體內也存在SIV病毒,並且通過基因組的對比發現,白頂白眉猴和亞洲恆河猴攜帶的SIV病毒和HIV-2非常接近。這些結果表明,HIV-2的發病的源頭是白頂白眉猴,後來它的病毒傳染給亞洲恆河猴,最終也傳染了西非的人類。

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白頂白眉猴

此時,生物學家們發現的SIV變種種已經有三種,分別來自:亞洲恆河猴(SIVmac)、非洲綠猴(SIVagm)和白頂白眉猴(SIVsm)。而到2000年時,HIV-2已經發現了8個分支,每一個分支就是一簇菌株,也稱作“組”,它們分別記作:A、B、C、D、E、F、G、H組。

那麼HIV-1病毒呢?這個讓人聞風喪膽的艾滋病病毒來自哪裡?

生物學家和病毒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最後把發現的HIV-1病毒分為M、O、N、P四組。其中90%的艾滋病都是由M組病毒導致的,其他病毒株數量較少,N組只發現了兩例,P組非常罕見。讓艾滋病流行全世界的這個HIV-1 M組關鍵病毒到底又發源於何處?“病毒獵手”們不得不繼續追捕......

一個來自非洲的1959年血漿樣本檔案引起了“病毒獵手”們的注意。這瓶在冰箱裡冷藏了幾十年的血漿樣本,是取自一個非洲比屬剛果首都利奧波德維爾,也就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沙薩的一個男人身上。經檢測發現他攜帶了HIV病毒,並且通過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是屬於HIV-1中的M組。接著,一份同樣來自金沙薩的1960年活檢標本,也發現攜帶了HIV-1中的M組病毒。這是一個當時活著的女人的一片淋巴結樣本。

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HIV-2病毒發源於靈長類動物白頂白眉猴,最終傳染給了人類,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會不會HIV-1也是由猴子傳染給人類的呢?

最終,病毒專家們發現,猴子並不是傳染給人類HIV-1病毒的罪魁禍首,而是黑猩猩。一種來源於喀麥隆東南部黑猩猩體內的SIV病毒,與HIV-1 M組病毒親緣關係最近,其他黑猩猩病毒和N組和O組相似,而P組則來自喀麥隆的大猩猩。這些來自黑猩猩的SIV病毒,就記錄為SIVcpz,這已經是第四個猴免疫缺陷病毒的變種。然而,2003年的報告表明,黑猩猩SIV病毒實際上是一種鑲嵌體病毒,它是由紅頂白眉猴SIV基因片段和大白鼻長尾猴SIV基因片段組成。雖然,猴子不是直接把艾滋病毒傳染給人類的罪魁禍首,但是,是它們把病毒傳染給了黑猩猩,然後黑猩猩再傳染給了人。

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紅頂白眉猴 (左)小白鼻長尾猴(右

人類感染HIV-1病毒似乎集中在金沙薩,而病毒的源頭黑猩猩則來自喀麥隆的東南部地區,黑猩猩怎麼把病毒傳染給了人類?從喀麥隆到金沙薩,他們之間是怎麼傳播的?這又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

因為,HIV病毒的傳染主要依靠血液、精液和遺傳。這就讓人產生了種各樣的猜測,甚至是超乎尋常的獵奇想象。關於HIV病毒起源,其中有幾種比較突出的說法:1、起源於人獸叢林戀;2、起源於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3、起源於“受傷的獵人”。

我們先來分析第1種“人獸戀”的說法。這雖然挺合乎大眾獵奇的口味,但是仔細想想,這種“人獸戀”的機率非常的小,並且這隻黑猩猩還要正好感染了SIV病毒,這時還沒有具備傳染的條件,必須得加上這個男人隱秘部位也正好有個小傷口。用奧卡姆剃刀法則,這個說法條件太多了,也沒有相關證據的支持,應該去除。

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關於第二種“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的說法,這個是有一定根據的。在1957-1960年代,美國的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者希拉里.科普羅夫斯基,曾經安排了大批比屬剛果東部地區的人們,口服了他研製的脊髓灰質炎疫苗,而這些疫苗是通過黑猩猩的腎臟細胞提煉出來的,這些黑猩猩可能有些感染了SIVcpz病毒。並且,上面提到的那兩個在金沙薩的標本正好就是在1959年和1960年代。這個被稱為OPV理論在當時曾一度傳播開來,變得臭名昭著。

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然而,後來通過對“1959年血漿樣本”基因序列的分析顯示,HIV-1 M組病毒在1931年前後就已經感染了人類,而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事件發生在1960年代。幾十年的時間差,這就很好的駁斥了OPV理論,第二種說法也是不成立的。

目前比較靠譜,也比較符合事實並且得到更多人認可的說法是“受傷的獵人”理論。在東非地區,人們經常宰殺、吃用各種靈長類動物,包括黑猩猩。這裡我們就用一個簡單的邏輯故事來說明:在喀麥隆東南部地區,一次偶然的捕獵活動中,一個手臂或其他部位受傷的獵人,粘上了一隻攜帶SIVcpz病毒的黑猩猩的血液,導致了感染。病毒跨越了物種的界限,從黑猩猩傳染給了人,在新宿主身上生存了下來,後來演變成了HIV-1病毒。當然,這樣的傳播事件,並不只是一個,至少也有12次不同類型的傳染髮生,因為已知的HIV-2就有8個分支,HIV-1有4個分支。為了方便,我們只說這一個獵人的故事。

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這個獵人後來把病毒傳染給了他的妻子或是其他的女人或是遺傳給了他的孩子,這些女人又傳染給了其他的男人或她們的孩子,於是,HIV-1的再生係數R0 在喀麥隆東南部這塊地方保持在1.0以上慢慢傳播。

受到HIV-1病毒感染的其中一些人,通過出行和日常活動,沿著桑加河而下,到達剛果共和國,然後到了利奧波德維爾這個小鎮。一開始利奧波德維爾的人口規模比較小,1908年的時候,人口還不足1萬人。1920年,利奧波德維爾取代其他小鎮,成了比屬剛果的首都。到1960年的時候,這個城市的人口已經達到了40萬人,後來也變成了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首都金沙薩。金沙薩人口的瘋漲,同時也成了HIV-1病毒蔓延的溫床,這時R0早已超過了1.0。再後來,這些攜帶HIV-1病毒的人通過貿易活動,把艾滋病帶到了海地、美國、歐洲...... 最終艾滋病就演變成為了全球流行的一種恐怖傳染病。

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這個艾滋病病毒的發源故事雖然簡單,目前也並沒有充足的證據,但這其中有病毒學家們經歷各種複雜艱苦的調研過程(這處省略幾百上千字),很多現象與事實也很相符。

對艾滋病病毒的追蹤,是一個艱難複雜的過程,“病毒獵手們”付出了大量的智慧、汗水、時間和精力,有些甚至因此失去了生命。

如今,我們對艾滋病毒有了更多一些的瞭解,這才能很好的對艾滋病的蔓延進行相應的防範和遏制,也研發出很多治療的藥物,雖然還沒能夠根治,但很多治療方法可以緩延患者的生命時間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這一切都得益於這些無畏艱難險阻,孜孜以求去追蹤和研究艾滋病毒的專家們。

一定要找到你,追蹤至少讓3000萬人失去生命的艾滋病病毒

不僅僅是艾滋病,如何在病毒大面積爆發之前,對病毒有更多的瞭解從而進行有效防範和遏制,似乎已經成為我們人類對抗病毒一個極其緊迫和棘手的問題。

全球同此涼熱,在病毒面前,我們還能歲月靜好嗎?


有識 有趣 有用 就是醬子聊科學,關注我漲姿勢

附: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資料主要來源:

大衛.奎曼的《致命接觸:追蹤大型傳染病》

內森.沃爾夫的《病毒來襲》

卡爾.齊默的《病毒星球》

喬治.C.威廉斯的《我們為什麼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