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大哥梦碎舞台,历经磨难终成最早“万元户”

(二)

八月中秋,大哥排的《天仙配》就要演出了。

因为大队要唱戏,又要过中秋节,学校也放假了。演出这天,我们湾的孩子在碗哥带领下,早早地就来到大队大礼堂,在戏台下面占好位子,就等看大哥唱戏。

那时,乡下孩子都好动,坐不了长,等了半天也不见戏开锣,我们就有些不耐烦了。那时候,乡村孩子看戏,算是重大节日,父母一般情况下,也会为我们准备一点零食,主要炒黄豆这类的。戏还没开演,我们就开始吃起各人带来的零食,不然我们都坐不住。往往都是吃完了,戏才会开锣。

除了大哥,我们其次就听碗哥的。碗哥也等不住,跑到后台去看了几回,最后一回出来说快了快了,他看见大哥化好了妆,就坐在里面。

戏,总算开锣了。

乡村记忆:大哥梦碎舞台,历经磨难终成最早“万元户”

舞台上,最先出场的自然是七姐遇上董永,搞了几个来回,让我们都有点想赶他们下场。其实我们都不爱看戏,也不懂,来看戏,主要是看我们大哥。搞了半天,戏舞台上有一棵像树的道具被人推了出来,接着,一个又矮又胖的、长得像个小孩的老头,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

小老头拖着长须,柱着个拐,驼着一个背,从大树背后突然蹦了出来,他围着七仙女就地还连着打了几转身后,又突然向观众来了一个亮相。大哥在打谷场上教我们唱戏时,没教这些动作,当我们台下兄弟姐妹十几个认出是大哥时,几乎同时发出一声惊叫:“是大哥……”

还没等我们从惊愕中完全反应过来,就在这时,那首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曲调,缓缓地响了起来。小老头手中的拐杖,就那么往地上一柱,我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自然而然地跟着这曲调,一起高声地大唱起来:

槐荫开口把话提呀,把话提呀

叫声董永哪,你听清

你与大姐成婚配

槐荫与你做红媒,做红媒。

我们的声音,整齐划一,字正腔圆、完全完全地压过戏台上大哥的声音。我们唱着唱着,声音是越来越洪亮、越来越高亢。我们只顾唱着,全然没有看到戏台上的大哥,已经是怒发冲冠了。可怜的大哥,此时又不便发作,他还得装摸作样地唱着不说,还要对着董永摆上讨好的笑脸,让他同意和七仙女成婚。

按照剧情,大哥唱完后,应该慢慢地退到后台去,谁知我们的大哥,手舞拐杖,怒目圆睁,直接就从戏台上向我们冲过来。我们一见,才情知不妙,就拼命地往人群中挤。顿时,人群中一片慌乱,笑声此起彼伏。

出了大礼堂,大哥看我们跑远了,就握着拐杖站在大礼堂门口,冲着我们喊:“我再也不教你们唱戏了。”

乡村记忆:大哥梦碎舞台,历经磨难终成最早“万元户”

谁也没料到,大哥就因为这件事,被老枪开除了。大哥离开了宣传队,再也没唱戏了。

后来,大哥因找不到媳妇,在生产队做活又累,从家里跑了。

大半年后,大哥带讯给爹,说他在汉阳帮人割麦子,欠爹,叫爹过去看他。爹晓得大伯和大哥搞不好关系,对长孙疼爱的爹,瞒着家里人,带上几个小麦饼子,坐车找到汉阳大哥帮人割麦子的地方。那里比家里还苦还累,爹要带回大哥,大哥不回。大哥的理由是:这边割麦子有现钱,在屋里做一年到头,还超支。爹回来时,大哥还带回二十块转交给大伯。大伯也没说什么,就由了大哥。

大哥在汉阳,呆了三年多。

等到改革开放了,大哥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大哥因在汉阳生活过,经常去武汉,更早地懂得经商之道。大哥是我们村最早做小商贩生意的人。大哥贩卖过烂苹果、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卖过丝光袜子,还把我们喇叭湖的鱼,贩到黄石卖。由于经常跑黄石,大哥认识了一个在华新水泥厂的采购员。经这个人介绍,大哥帮人拖过板车运货,还帮人家牛场放过牛。最后,一次机遇,让大哥承包了华新水泥厂运输公司。

大哥当了承包头,就把大队剩余劳力都招进他的公司,最高峰时,有两百多人。只用一年工夫,大哥就成了我大队最早的第一个“万元户”。

大哥发财后,很仗义,爱帮人,周边修桥补路的事都做过。

当年,和他一起唱戏的、大哥心慕的邹小晴,嫁给黄石的残疾男人死了,生的儿子正读初中,她又没工作,得知大哥在黄石当了老板后,她找到大哥帮忙。大哥二话不说,就安排邹小晴在工地打扫卫生,工资开得不低,够娘俩开支。这事,后来不知怎么传到大嫂耳朵里,还为此与大哥吵了几架。大哥也没辞退邹小晴。

有回,大哥在家里喝多了,不知咋又说得这个事。大哥突然眼泪也出来了:“我看到她那个惨样子,我就想到我在汉阳帮人割麦子。人,谁晓得谁日后么样子?!”

乡村记忆:大哥梦碎舞台,历经磨难终成最早“万元户”

大哥在汉阳那段经历,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人生总难圆满。大哥在他百事顺序的时候,患上高血压。加上平时人也不太注意,爱喝酒,大块吃肉,49岁那年,中风走了。

大哥去世快二十年了,每每听到有人唱楚剧,我总会想起我的大哥,以及大哥唱戏时,出现过的那些好玩又特别值得我回忆的童年往事。

愿大哥在天堂也有戏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