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歷史上漢獻帝真的有“衣帶詔”流出嗎?

繼續看三國連環畫,《煮酒論英雄》。

煮酒論英雄,歷史上漢獻帝真的有“衣帶詔”流出嗎?

滅了呂布,曹操把劉備帶回了許昌,留在身邊。還帶著見了漢獻帝,通過漢獻帝確認了“皇叔”的身份,這對劉備的身價起了極大作用,從此不再自稱中山靖王之後,而成了天下皆知的劉皇叔。

為了韜光養晦,劉備雖沒有再編席編草鞋,可在自家園子裡種起了菜。而曹操則開始欺負起了漢獻帝。在一次狩獵時,曹操用御用弓箭射鹿,還接受了群臣的“萬歲”呼喊,在古代這可是“僭越”大罪,有不臣之心,足夠誅九族的了。

煮酒論英雄,歷史上漢獻帝真的有“衣帶詔”流出嗎?

這讓獻帝非常不爽,回宮悶悶不樂,獻帝的老丈人推薦國舅董承,可在外聯絡大臣,誅殺曹操。於是獻帝手書血書,藏於玉帶之中,賞賜給董承,詔他誅殺逆臣,匡扶漢室。董承接詔後,四處聯絡王子服、馬騰、劉備等,結盟立誓,共誅曹操。

煮酒論英雄,歷史上漢獻帝真的有“衣帶詔”流出嗎?

曹操預感到一些問題,先是在宮門處嚴查了董承一番,接著邀劉備入相府,上演了一出“青梅煮酒論英雄”,成了演義中著名一個橋段。

本文就不說耳熟能詳的這個故事情節了,主要來討論一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麼一個“衣帶詔”。

煮酒論英雄,歷史上漢獻帝真的有“衣帶詔”流出嗎?

先看演義上故事的邏輯。漢獻帝真是個倒黴的皇帝,他是董卓所立,從登上皇位的第一天開始,就有人把持朝政,自己就是個傀儡。而董卓是相當殘暴的,直接毒殺了前任皇帝,他的皇兄。董卓死後,又被李傕、郭汜裹挾,這兩個更野蠻,使他從長安一路被追到洛陽,吃不飽住不好,命在旦夕之間。好不容易被曹操接到許昌,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還沒幾年。如果說受權臣欺負,前面更過份的都受了,還受不了曹操這點小氣?就打算冒生命危險,致自己於險地?這個實在有些說不通。

煮酒論英雄,歷史上漢獻帝真的有“衣帶詔”流出嗎?

再者,就算不滿曹操,要招個臣子出頭護駕,還用親自寫個血詔,留下個字據,一但事情敗露,好讓曹操拿住把柄,好興師問罪?劉協可是從小就顯出很有智慧,強於劉辯的,怎麼經歷了那麼多權臣之後,越大越笨呢?這也不合邏輯。

煮酒論英雄,歷史上漢獻帝真的有“衣帶詔”流出嗎?

從曹操的角度看,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首在一個“奉”字。此時曹操收降了張繡,滅了呂布,可實力並沒有雄霸天下。正如煮酒論英雄時,劉備所列那些,淮南的袁術,冀州的袁紹,荊州的劉表,江東的孫權,益州的劉璋,都還是當時的各大勢力,甚至都比曹操實力雄厚。這時曹操怎麼會馬上顯出“不臣”之心,給諸侯們討伐他的藉口?那曹操的“梟雄”之名,豈不是白叫的?政治智慧也太差了吧?

最後我們去看史料。對董承被曹操以判亂名義誅殺的記載,《三國志》中記載,是董承“辭”受皇帝密詔而謀反誅曹。這裡的“辭”,是說辭的意思,也就是說是董承自己說,受了獻帝的密詔。而到了司馬光著《資治通鑑》則更直接用了“董承稱受皇帝衣帶密詔”,這個“稱”就更好讓人理解了。

煮酒論英雄,歷史上漢獻帝真的有“衣帶詔”流出嗎?

後漢,外戚宦官是朝堂上兩大毒瘤,十常侍之亂後,太監被誅殺到遠離朝政,可外戚總有些心思不死之人,董承就是其中一個。真實情況是董承想要篡奪權力,聯絡了一群人,假冒有皇帝密詔,要誅殺曹操。事情敗露,被曹操誅了三族。

演義中,為尊劉抑曹,把“衣帶詔”這事當真事寫,並把沒有參與董承之亂的劉備和馬騰都牽扯進去,使劉備、馬騰與曹操對抗有了充分的“正義”性,同時把曹操一開始就寫成了早有篡位之心的“漢賊”。各位看官,不可不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