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努力追求事业成功,但也别忘记热爱生活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史上涌现出多位出色的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张旭、苏轼、欧阳询、黄庭坚等,但最有盛名的莫过于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

能被冠以“书圣”之名,必有常人不及之处。王羲之的书法广采众长,自成一派,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尤其以行书和草书见长。他的代表作《兰亭序》就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

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书法爱好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王羲之的“粉丝”,得到《兰亭序》后视如珍宝。

毛泽东主席也曾言,他喜欢王羲之书法的行气流畅,自己对草书感兴趣就是受王羲之书法的启蒙。

不过今天,我们不细品其书法,来谈一谈这位书法大家是怎样炼成的。

(一)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父亲王旷是淮南太守,叔父王导是当朝宰相,家境优越,深受家族书学素养的熏陶,从小便很有才学。

王羲之从小对书法便十分感兴趣。十岁时,他在父亲的枕边翻到一本名为《笔谈》的书,这本书讲的正是如何下笔写字。

他如获至宝,将书反复翻读,有不懂的地方便去请教父亲。

“书圣”王羲之:努力追求事业成功,但也别忘记热爱生活

父亲嫌他太小,觉得向他讲述也未必会懂,便打发他回去:“你现在还小,以后你长大了,我自然会教你的。”

不想王羲之一脸不高兴地说道:“就是要趁着年纪小才应该多多学习,长大了才去学习不是荒废光阴吗?”

王旷对儿子的言语感到颇为惊奇,觉得儿子年少有志,要重点培养,于是向王羲之认认真真地讲述了书中内容。

父亲王旷也成为了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有多少人碌碌无为大半生,回头才感叹一句岁月蹉跎。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觉悟,令多少成人羞愧啊。

王羲之的这一句,可不止说说而已。

(二)

相传王羲之很小的时候便开始练习书法,因日复一日涮洗毛笔,致使家门口的池水都变成了黑色。

元代诗人王冕的“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两句诗正是与王羲之的“临池学书”一事有关了。

想象一下墨池,我们就可知晓王羲之用功有多深了。

“书圣”王羲之:努力追求事业成功,但也别忘记热爱生活

之后,王羲之拜当时女书法家卫夫人为师。

在卫夫人的指点下,王羲之的书法水平提高飞快,字体圆转成熟,但他丝毫没有泄劲,而是比之前更为用功。

有一次,王羲之在书房中聚精会神地练字,下人送来了饼和蒜汁,并提醒王羲之到了吃饭时间。王羲之埋头练字,好像没有听见下人的说话。

下人只得去找夫人,当夫人和下人一起来到书房时,只见王羲之满嘴是墨,两人忍俊不禁。

原来王羲之只顾练字,拿起饼时误把墨汁当成蒜汁蘸了。夫人十分心疼,问道:“你写的字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苦练呢?”

王羲之坚定地回答:“我的字虽然不错,但是都是模仿前人的书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就得必须要下苦功。”

卫夫人知此事后,不住惊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孩子将来定要胜于我了!”

不曾刻苦努力过,谈何追逐梦想?不经历苦逼岁月,哪能轻易成功?

王羲之若没有长年累月的勤学苦练,必不会在书法上大成。

历史上在技能方面有极高成就者,莫不如此。“书圣”王羲之如此,“画圣”吴道子如此,“茶圣”陆羽亦如此。

(三)

王羲之在追求事业时,也不乏寻找生活的乐趣,经常踏青赏花,游山玩水,但他最喜欢的不是赏景,而是看鹅。

古代很多文人雅士都有不同的雅趣,如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鹤,而王羲之十分爱鹅。

阴县玉皇观有个老道士,一心想得到王羲之的《黄庭经》书法,便专门养了一群白鹅,每日到王羲之住处去放养。

一次王羲之恰好碰上老道士在放鹅,就要向老道士把这些鹅都买下来。

道士一听,心中暗喜,说道:“你只要给我写一篇《黄庭经》,我就将这些鹅悉数相赠。”

王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十分欢喜。

“书圣”王羲之:努力追求事业成功,但也别忘记热爱生活

王羲之不仅仅是喜欢看鹅,他还能从鹅行走、浮水和游泳的姿态中,体会书法运笔的方法,领悟书法之奥妙。

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如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

处处留心皆学问,王羲之居然能将生活细节和书法艺术贯通,真是妙哉!

这也告诉我们啊,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生活还是要有的。

当你努力追求物质的同时,别忘了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或许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王羲之曾言:“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说此话的人,无非两种。一是狂妄自大之徒,在自我吹嘘;一是技艺炉火纯青的大师,已无需妄自菲薄。

而王羲之显然是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