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当爱情走到婚姻阶段,金钱的份量一下子就凸显出来。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家境殷实。结婚时老公的收入只有她的一半,而且婆家还是外地小县城的。于是,买房的钱大部分是女方出的。

有孩子后,婆婆不肯过来帮忙,女方便辞职做了全职妈妈,安心的相夫教子。

慢慢的,她发现老公不爱和她说话。他还偷偷把工资卡的密码改了。

以为会深爱她一辈子的老公,在她完成传宗接代、人到中年、没有收入后,换了一张面孔。

想起当初父母的反对,还有拿出积蓄买房时老公对她的感激涕零,她悲愤交加,终于明白啥叫“瞎了眼”。

她的境况让我想起亨利·詹姆斯的一本书--《华盛顿广场》。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纽约。虽然一百多年过去了,社会面貌大为不同,但金钱对爱情和人性的考验,依然适用今时今日。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故事讲的是,斯洛泼医生唯一的女儿凯瑟琳,爱上一位游手好闲的追求者莫里斯。两人私定终身。这遭到医生的强烈反对。

医生以剥夺女儿继承权来试探这位求婚者。结果,莫里斯背弃了自己的海誓山盟。这彻底扼杀了凯瑟琳对爱情的向往。父亲死后,她守着华盛顿广场的大房子,孤独一生。

作者亨利·詹姆斯,出生在美国纽约的一个书香门第。另著有三部长篇小说,分别是《鸽翼》、《使节》和《金碗》,入选兰登书屋(Random House)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

本书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早期作品,出版于1881年。在1997年被改编成电影。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本书题材传统,情节也不算复杂。最后的开放式结尾,让人回味无穷。

全书的一大特色在于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以及通篇饱含哲理和感情色彩的对话。张弛有度的剧情节奏,彰显了作家非凡的写作功力。

书中人物不多,时间跨度几十年。主线只有一条:围绕金钱的爱情纠葛。

一、为钱而来的男人,终究会为钱离开你

莫里斯外表风度翩翩,善于交际,最擅长捕获凯瑟琳这种无知少女的芳心。

凯瑟琳最初走进他的视线,是因为凯瑟琳在聚会上的华丽穿着。

凯瑟琳父亲看到后,对女儿说:“你看上去豪华、富丽、阔绰!好像一年有80,000收入。”莫里斯也认为她有八万收入。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生活拮据的莫里斯,人生目的是通过走捷径而发财致富,即“做一个意志软弱而拥有大笔遗产的姑娘的丈夫”。

经过对凯瑟琳的家世背景详细了解后,确认她是上佳人选。随即展开了猛烈追求,促使凯瑟琳迅速和他订婚。

人生经验老道而丰富的医生,轻易看穿了莫里斯的居心。

莫里斯还信誓旦旦地自己辩解:

“我对她的财富就像对壁炉里的炉灰一样,根本不放在心上。”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医生领教了女儿的执迷不悟后,宣布若她执意与莫里斯结婚,将剥夺她的财产继承权。

莫里斯仔细盘算过后,认为以自己的身价应该有更好的选择。于是,开始按计划抽身而退。

他先是故意冷落凯瑟琳,后又蓄意与她争吵。最后,给凯瑟琳留下一封分手信,远走他乡了。

多年后,一文不名的莫里斯重回纽约。当他得知医生已故、凯瑟琳继承部分遗产后,重又激进地展开攻势,试图抓住第二次机会。

被爱情伤害而洞察力大增的凯瑟琳,坚定而干脆地回绝了他的纠缠。

对此,莫里斯并无伤心,仅是计划失败后懊恼不已。他从来不曾爱过凯瑟琳。

爱情只是莫里斯攫取财富的面纱。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二、爱情最悲哀的是:我爱你、你却爱钱

凯瑟琳对莫里斯一见钟情。完全无视他的生活拮据、无所事事。

为此,她父亲特意把她带到欧洲一年,希望能让她和莫里斯的感情冷却。

尽管害怕与父亲决裂,但凯瑟琳摇摆和挣扎后,更加坚定了与莫里斯的爱情。

她的忤逆,催生了父亲的冷酷和决绝。父亲恼羞成怒,以冷漠来回应她。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虽然像被火烙一般的难受,她仍一心一意地准备结婚,买了无数的衣服和十双鞋。她宁愿放弃继承权、离开父亲的庇佑,也要嫁给莫里斯。

不幸的是,莫里斯确认拿不到医生一个铜板后,她见识到了那副英俊面具背后的粗暴凶狠。

被莫里斯抛弃后,固执的凯瑟琳只剩下了骄傲。为保住自尊和颜面,她不肯承认自己的无知,向父亲认错。不惜丧失继承权,也不肯透露她被抛弃的真相。

到父亲修改遗嘱时,父女始终没有和解。最后,医生将苦心经营的财产,大多捐给大学和医院,只留下五分之一给女儿,免得再次引起贪得无厌者的觐觎。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对此,凯瑟琳也无所谓。

她虽然还活着,但是生活中有些东西已经死了……”

“莫里斯愚弄了她的爱情,而她父亲则杜绝了爱情的源泉。”

莫里斯遗留给她的创痛,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治愈。结果。她再也没有恋爱。

二十年后,莫里斯再次出现。凯瑟琳答复他的是“不”。这不仅是回应莫里斯,还有她对自己的交代。

她的感情之门,在重创之后、永远的关上了。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三、具备如下两个特性的女性,易被渣男吸引和利用

1、亲情的缺失

凯瑟琳幼年丧母,虽为独女,却不被父亲宠爱。因为她既没有继承母亲的美貌,又没有表现出聪慧。

因此,父亲对她一贯是冷嘲热讽的态度。而莫里斯的亲切和殷勤,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感受到温情的凯瑟琳迅速堕入情网,并对恋人产生了情感依恋。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脆弱的父女亲情,在炙热的爱情面前,愈发苍白无力。

本来忤逆父亲,让她心生歉疚。但当她感受到父亲的轻蔑冷淡后,她悲愤交加,心中感情的天平完全倾向于莫里斯。

爱情终于完整的、毫无保留地占据了她的整个心灵。”

2、见识的欠缺

父亲身为名医,本可以给女儿良好的教育,至少请个合格的家庭教师。他却把女儿交给他那个“呆鹅”一样的姐姐。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富家女变剩女的伤感人生


在有限的教养环境下长大的凯瑟琳,貌不出奇、才不出众,顺理成章的变成了一个不漂亮的“绣花枕头”。

再加上狭小的生活圈子和有限的生活阅历,注定她在婚恋市场上不受欢迎。

于是,一个抱有目的的情场高手,轻易就降服了她。

除了以上两点,凯瑟琳还有一个劣势,她是没有经历过贫穷的富家女。在心机男面前,有钱绝非好事。

凯瑟琳本来就欠缺聪明的头脑,在感情的漩涡里又迅速失去了理性的判断,不肯相信父亲的判断。被渣男操纵是必然的。

如果不是老谋深算的父亲及时干预,她最后一定会人财两空。

结语:

莎士比亚说过:“爱情要是掺杂了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对单纯无知的少女而言,在爱情与金钱的博弈中,很难具备甄别虚情假意的能力。以为付出了真情和金钱,就可以高枕无忧,注定是悲剧收场。就像凯瑟琳一样,在疗伤和孤独中渡过余生,再也不相信真爱的存在。

婚姻是一幅动图,想把瞬间定格成永恒,智慧的头脑和强大的内心,是不可或缺的首要两项。

部分照片来源:

www.rottentomatoes.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