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疫情防控“坚持再坚持”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邢骁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长沙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进出小区,测体温、戴口罩;逛公园景区,网上购票、扫码进入……这都是为了降低近距离传染风险。连日来,记者走进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公园景区、居民小区、楼宇商圈等场所,感受到长沙市疫情防控意识不松懈,工作不松劲。

严防输入,建起“空中大门”“防火墙”

4月15日傍晚,夜幕降临,邱劲松草草吃了几口盒饭后,在黄花机场等待下一个航班的到来。3月17日,长沙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紧急组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选派市疾控中心的32名专业技术人员入驻黄花机场,全面采集抵达乘客的流行病学信息,严守疫情输入的“空中大门”。邱劲松和同事成为了机场抵达乘客“面对面”的交接员。

3月19日,长沙市再增派20名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入驻黄花机场。此后,该市结合机场工作实际及专业规范,制定入境人员分类转运流程、疫情防控工作流程等操作规范,“全过程闭环”防范民航风险点。

航班号、座位号、电话、接洽单位、过去14天内是否接触新冠肺炎病例……飞机抵达后,邱劲松要对每名乘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他们14天内的个人旅居情况,对其是否来自风险地区进行初步判断;针对暂时没有症状的乘客,要详细了解他们的居住地点和联系方式,并对每名乘客的行程和去向明确了解。

30多天来,邱劲松和同事们组成3个工作组,以三班倒的方式,24小时值守机场出站大厅,从第一名乘客抵达到最后一名乘客离开,确保调查不漏一人。

他告诉记者,疫情防控不能放松,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位。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排查各类航班近900架次、境外来长人员5300余名,在机场防控一线筑起了“防火墙”。

内防反弹,扎牢重点区域防控网

给乘客测体温、提醒大家戴口罩、公共区域按时消毒……4月16日下午,记者在长沙火车站看到,这里防疫措施仍然相当严格。火车站周边,国储电脑城等卖场均只保留一个入口,进入人员排队出示身份证、戴好口罩、测量体温。

疫情阴霾虽散,但内防反弹仍然是长沙各级党委政府、基层干部心中的头等大事。“疫情防控要坚持再坚持,得扎牢全区范围,特别是火车站、汽车站、楼宇商圈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控网。”芙蓉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在长沙汽车东站,马坡岭街道联合汽车东站的党员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利用红外测温设备,对旅客进行体温监测。填报信息、查验“绿码”、测量体温……3月26日陆续解封以来,这里的湖北返长车次平均每日15趟,乘客约300人。党员志愿者们毫不松懈,每天24小时轮班排查。

复工复学抓实,疫情严防严控。银华大厦入驻了50家企业,目前全面复工,每天进出大厦人员近千人。“除了进入人员必须戴口罩、测体温外,大厦各楼层保持高频次消杀并通风,茶水间、卫生间、电梯间等公共区域每小时巡视一次并进行消毒擦拭,每台运行电梯按键全部用保护膜覆盖,并严格做到每2小时进行更换。”银华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4月上旬起,长沙中小学陆续开学。4月2日该市制作发布《新冠肺炎中小学校复学防疫示教片》,通过在中学校园实地示范的方式,展示学校复学前、中、后各个阶段防疫要领,为学校复学提供教科书式的防疫指导。当前,长沙各中小学采取减少入校通道、配餐到教室等方式,保障复学防疫两不误。

措施不打折扣,抓好“家门口”防疫常态化

芙蓉区白沙湾社区是个常住人口10000余人的“万人大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卉告诉记者,身份必问、信息必录、温度必测、口罩必戴,对所有进入小区的人员,“四必”一个也不能放松。在白沙湾社区,党员和志愿者们每天都要下沉到门店巡查,督促其疫情防控措施到位。

近3个月来,李卉一直奋战在防控一线,她说:“抓好‘家门口’的防疫常态化,基层干部思想上不能松劲儿。”

在金科社区,老兵工作室和亲情服务站志愿者们沿街到访各个餐饮门店,向社区居民及餐饮门店负责人发放“新文明餐桌”倡议书,引导广大居民使用“公筷公勺”、拒绝野味等,以减少疾病交叉感染。

群众“家门口”的超市、菜市场,防疫措施不打折扣。 在芙蓉区精彩生活超市,销售人员、收银员、理货员等与顾客接触频繁的人员,必须参加社区组织的“关键岗位人员核酸检测”体检。同时,员工采取错峰、打包的方式就餐,避免聚集堂食用餐;餐桌设置隔离挡板,张贴告示提醒就餐员工尽量减少近距离交谈;员工食堂每日每隔2小时便安排专人消毒。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还积极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心理,也带给顾客好的消费体验。”该超市负责人说,超市暂时关闭了一楼集体餐食经营场所,停止举办一切大规模促销活动,暂停母婴室、卖场内的餐饮集中区、儿童游乐场等服务功能,避免聚集性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