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媽媽,我不要洗碗,這很低賤!”,家長們該醒醒了

最近,知乎上有個媽媽詢問:

  十四歲的孩子說出「我不要洗碗,因為這是很低賤的事情」這種話,我要如何回應?

  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為什麼會說出“洗碗很低賤”這種話,從而將母親震驚到無所適從?

  其中,有個評論一語中的↓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要洗碗,這很低賤!”,家長們該醒醒了

截圖來源於知乎

  的確,每個孩子身上,都映射著父母的影子。翻看評論,不少大人都跟這個14歲的孩子持類似看法:

  在他們認為,如果洗碗是用來謀生的,那就是低賤的,連帶說清潔工作、擺攤賣東西等等都是低賤的工作。

  還有許多人認為,洗碗是低賤的,但人不是,要區分開來;還有人怪社會教育,社會風氣。

  可見,在職業觀教育這個問題上,樂媽確實很有必要跟各位家長們好好聊聊。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要洗碗,這很低賤!”,家長們該醒醒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1

家長想玩雙標,孩子可不一定會配合

  很多人都贊同上面論洗碗目的的評論,認為洗碗作為家務,是無可厚非的,是值得家長去鼓勵孩子做的,目的是幫助父母分擔;而如果洗碗是作為職業,那就是低賤。

  這樣邏輯、界限都不清晰明確的雙重標準,其實很容易讓孩子糊塗。

  細想,如果孩子看到的是,爸媽在外看不起洗碗的工作,看不起洗碗的服務員;在家,因為推脫洗碗而吵架爭執,父母再怎麼告訴、鼓勵他:在家洗碗是高尚的,他會聽嗎?

  於他而言,父母對洗碗的輕視,連帶對這個活兒的輕視,都會深深紮根於他的心裡。大人想要玩的雙重標準,孩子可不見得會配合演出。

02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也有不少人認為,洗碗這個工作是低賤的,但洗碗的人不低賤。

  他們也讚揚凌晨就開始打掃的清潔工;

  為外賣/快遞風裡來雨裡去的小哥小姐姐;

  為了養活家庭而辛苦勞累的苦力工作者,他們同情從事這些工作的人。但是,心裡卻仍然看不上這些工作。

  這樣的教育是不成熟的。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要洗碗,這很低賤!”,家長們該醒醒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嬰兒時期的抓周開始,家長就把自己對各種職業的看法,一點一點滲入進孩子的思想裡。

  許多家長期盼孩子讀書好,就是認為讀書好就可以選擇做科學家、醫生、老師等高尚的工作,他們也一定曾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如果你成績不好,以後就是個掃大街的/洗碗的/幹苦力的……”

  “只有沒用的人,才會去做那些苦力活……”

  這樣的話一多,孩子自然會認為,因為讀書成績不好才做的事情都是低等的,甚至是低賤的。

  有個讀者曾經跟樂媽傾訴:

  女兒在作文《我想像媽媽一樣……》裡寫:我不要像媽媽,我要像爸爸,因為我爸爸的工作好,坐辦公室,媽媽只是個服務員。

  她說老師告訴她的時候,心裡先是震驚,然後是失望、難過。自己辛苦撫育的孩子看不起自己,氣憤又心痛。

  我問她:“你有麼有跟你孩子說過,要好好讀書,將來跟爸爸一樣,有好工作……或者,好好讀書,將來不要像媽媽一樣……類似的話?”

  她沉默了一會:“我那不是為了激勵她,讓她以後有出息嘛!”

  我回:“你每天辛苦工作,用自己的雙手為她撐起一小片天,為什麼就叫沒有出息呢?”

  樂媽明白,那是為人父母,為孩子好的一點期盼,期盼孩子能過得比自己好,過上體面的好生活,但是孩子,不一定能明白。他們接收到的訊息就是,那個被爸媽嫌棄的工作就不是好工作,是不值得去做的。

  那些看不起父母職業的孩子,大多數,都有個看不起自己職業的父母。

  上面的孩子未必是不愛媽媽,只是不喜歡媽媽的工作;說洗碗低賤的孩子也未必會輕視洗碗的人,只是輕視洗碗的工作,就是因為家長在教育中,並沒有告訴孩子:

  不僅工作的人不分貴賤,工作也是不分貴賤的。

  一份工作哪怕收入再微薄,內容再辛苦,也是供人生存的收入來源,是整個社會順利運轉不可缺少的一環,是被人被社會所需要的,也是沒有貴賤之分的。

  正因為工作本身不分貴賤,所以,工作的人也是不分貴賤,不管做這類工作的是我們的家人還是陌生人,都一樣值得尊重。

03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看待不同職業?

  樂媽知道,肯定有朋友會說:難道你願意你的孩子長大去做洗碗工嗎?你不想你的孩子有好工作嗎?就算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也是分等級的,誰不想往上走。

  是啊,所有工種都是有價值的,是不分什麼貴賤的。但是,樂媽承認,工作是有分層級的,這個層級是根據工作的價值大小、所得多小、社會地位等等,被大眾認知所劃分的。

  那些收入多的,地位高的好工作自然人人都想要,這是肯定的。

  但是,我們作為家長,也不能像上面那樣去教孩子,而是要用正確的價值觀去引導孩子。

  看過下面這個故事,你就能看出誰是會教孩子的家長了~


  有3對母子,都看到了清潔工在馬路邊撿垃圾。

  第1個媽媽對孩子說,如果你不好好讀書,以後也要像他一樣,在路邊撿垃圾。孩子聽完,害怕地縮了縮。

  第2個媽媽對孩子說,誰都不喜歡撿垃圾,但不是誰可以不去撿。如果你讀書好,將來就有很多工作可以選擇。孩子聽完,目光裡似乎有了方向。

  第3個媽媽對孩子說,你覺得他很辛苦是不是?那你要好好讀書,長大後才能幫助到他們更輕鬆的工作,也幫助到更多的人。孩子聽完,很高興的應聲:嗯。

  生活中,很多父母就是第1個媽媽的做法,這種恐嚇式的教育,不僅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還會讓孩子養成對該職業/工種的輕視;

  第2個媽媽的做法相對客觀、理智、正確很多,然而依然沒有給孩子傳達更好的職業觀,難以促成孩子更上層樓;

  而第3個媽媽的話,不僅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正面引導,讓孩子知道撿垃圾工作很辛苦,但沒有任何貶義,不會讓孩子去輕視這些工作,而且還藉此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和目標,讓孩子能主動積極的去讀好書,去成為那個幫助別人的人。

  對孩子今後做事做人,都有很好的正面影響。像生活中,越是願意幫助人的人,往往越是能成功的人。

  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職業觀,是非常必要的,可也是很多家長在忽略的。

  要知道,所有人讀書學習都是為了進入社會後的工作、賺錢,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職業觀,更能幫助他成為我們期盼的人才。

  退一步說,萬一孩子無法從事我們追求的那種好工作,因為有著正確的職業觀,也可以讓孩子更輕鬆、快樂的生活。

  最後,不想孩子成為那個戴著有色眼鏡的、不討喜的人,先擺正家長自身的看法,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方式。

  再正確引導教育孩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行都有價值,只是選擇不同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