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穷根奔小康——隆阳区瓦渡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蹚出三条致富路

“近年来,瓦渡乡集镇安置点坚持经商拔穷根,土地流转拔穷根,转移贫困劳动力拔穷根。”这是记者4月9日在隆阳区瓦渡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访了解到的消息。

力拔穷根奔小康——隆阳区瓦渡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蹚出三条致富路

一排排白色“小洋房”沿着瓦渡河整齐排列;后院里,群众精心打整,布满绿植;家具店、烧烤店、理发店、精品店等各类店铺相继营业;广场上小孩们三五成群地玩轮滑、骑自行车……瓦渡乡集镇易地扶贫安置点越来越热闹!

据悉,瓦渡集镇安置点之所以顺利推进,入住之所以如期实现,人气之所以越来越高,离不开瓦渡乡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批”要求,针对瓦渡集镇安置点实施的“11321”策略。

制定1个规划。依托瓦渡老集镇倾力打造“一河、两区、两园”宜居新区,这便是瓦渡乡党委、政府制定的对瓦渡集镇的总体规划和定位。安置点不仅要把群众安置下来,更要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勾勒一个美好蓝图。瓦渡集镇安置点把帮助贫困户脱贫与集镇总体规划相结合。把瓦渡河建设成瓦渡集镇的景观河,打造瓦渡河东西两岸搬迁户居住、经商为一体的2个片区,形成1个休闲公园和1个宜居家园。通过“一河、两区、两园”建设,进一步加快瓦渡集镇安置点的城镇化步伐,将其建设成为经商与居住,致富与休闲的宜居新区。

力拔穷根奔小康——隆阳区瓦渡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蹚出三条致富路

注入1种元素。瓦渡集镇安置点1期第1批搬迁户共有80户(其中,建档立卡户36户)。单院73户,小高层7户。除了一般安置点都会设计的庭院式住宅外,瓦渡乡还结合瓦渡集镇的区位优势,注入了小高层元素。建设小高层2栋,设计了4层,1层铺面,2至4层套房,一梯6户6铺面,实现商住两用。小高层房既充分利用了现有土地,也减轻了部分经济不够宽裕群众的建房负担。“单院+小高层”模式彻底革新了山区群众不进小高层房的观念,起到了“山旮旯里建高楼,搬迁农户尽欢颜”的效果。

依托3条路子。一是经商拔穷根。瓦渡集镇安置点100%设计为商住两用房,有效实现“楼上住房、楼下就业”,让搬迁户变身为“房东”,让安置房变身为“致富房”,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二是土地流转拔穷根。通过土地流转一批,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提升土地收益,增加群众收入。三是外出务工拔穷根。通过技能培训,向外输出劳力一批,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真正实现“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

夯实2个责任。为有效推进安置点建设工作中的各类问题,瓦渡集镇安置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项目工作组。在工作推进中,不遇重大事项,原则上安置点工作就由临时党支部和项目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形成了责任明确、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瓦渡集镇安置点于2016年4月18日开始征地,5月初开始基础回填,再到房建建设,仅仅3个多月,工作的稳步推进主要得益于夯实了临时党支部和项目工作组的两大责任,进而督促工作有效落实。2019年4月1日,瓦渡社区龙井支部委员会成立,它将继续代替临时党支部,由来自三坪、荒田、瓦渡、浪坝、土官、打坪6个村(社区)的20名党员带头,切实落实好为瓦渡集镇安置点群众服务的职责。

力拔穷根奔小康——隆阳区瓦渡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蹚出三条致富路

突出1个主体。瓦渡集镇安置点施工前期以规划区域为单位,划分了A、B、C三个区域,成立了搬迁户建房理事会,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由搬迁户担任,监事由乡扶贫办技术员兼任,成员也是搬迁户。每个区域又推选1名理事长和2名理事。建房理事会以搬迁户为主体,使之参与到户型选择、房建价格谈判、合同谈判、质量监督、进度督促等环节,在保证瓦渡集镇安置点总体工程质量的同时,更消除了搬迁户“他人建房没自家建房用心”等疑虑,提升了他们对新家的整体满意度。

如今的瓦渡集镇安置点正逐步成为商住一体、环境优美、休闲宜居的新家园,正如绿化带种满的百日菊,五彩缤纷,光彩耀人。

本报记者 蒋建国

责编:蒋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