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窮根奔小康——隆陽區瓦渡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蹚出三條致富路

“近年來,瓦渡鄉集鎮安置點堅持經商拔窮根,土地流轉拔窮根,轉移貧困勞動力拔窮根。”這是記者4月9日在隆陽區瓦渡鄉集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走訪瞭解到的消息。

力拔窮根奔小康——隆陽區瓦渡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蹚出三條致富路

一排排白色“小洋房”沿著瓦渡河整齊排列;後院裡,群眾精心打整,佈滿綠植;傢俱店、燒烤店、理髮店、精品店等各類店鋪相繼營業;廣場上小孩們三五成群地玩輪滑、騎自行車……瓦渡鄉集鎮易地扶貧安置點越來越熱鬧!

據悉,瓦渡集鎮安置點之所以順利推進,入住之所以如期實現,人氣之所以越來越高,離不開瓦渡鄉按照精準扶貧“五個一批”要求,針對瓦渡集鎮安置點實施的“11321”策略。

制定1個規劃。依託瓦渡老集鎮傾力打造“一河、兩區、兩園”宜居新區,這便是瓦渡鄉黨委、政府制定的對瓦渡集鎮的總體規劃和定位。安置點不僅要把群眾安置下來,更要為他們今後的生活勾勒一個美好藍圖。瓦渡集鎮安置點把幫助貧困戶脫貧與集鎮總體規劃相結合。把瓦渡河建設成瓦渡集鎮的景觀河,打造瓦渡河東西兩岸搬遷戶居住、經商為一體的2個片區,形成1個休閒公園和1個宜居家園。通過“一河、兩區、兩園”建設,進一步加快瓦渡集鎮安置點的城鎮化步伐,將其建設成為經商與居住,致富與休閒的宜居新區。

力拔窮根奔小康——隆陽區瓦渡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蹚出三條致富路

注入1種元素。瓦渡集鎮安置點1期第1批搬遷戶共有80戶(其中,建檔立卡戶36戶)。單院73戶,小高層7戶。除了一般安置點都會設計的庭院式住宅外,瓦渡鄉還結合瓦渡集鎮的區位優勢,注入了小高層元素。建設小高層2棟,設計了4層,1層鋪面,2至4層套房,一梯6戶6鋪面,實現商住兩用。小高層房既充分利用了現有土地,也減輕了部分經濟不夠寬裕群眾的建房負擔。“單院+小高層”模式徹底革新了山區群眾不進小高層房的觀念,起到了“山旮旯裡建高樓,搬遷農戶盡歡顏”的效果。

依託3條路子。一是經商拔窮根。瓦渡集鎮安置點100%設計為商住兩用房,有效實現“樓上住房、樓下就業”,讓搬遷戶變身為“房東”,讓安置房變身為“致富房”,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二是土地流轉拔窮根。通過土地流轉一批,實施土地規模化經營,不斷提升土地收益,增加群眾收入。三是外出務工拔窮根。通過技能培訓,向外輸出勞力一批,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真正實現“搬得來”“留得住”“能致富”。

夯實2個責任。為有效推進安置點建設工作中的各類問題,瓦渡集鎮安置點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和項目工作組。在工作推進中,不遇重大事項,原則上安置點工作就由臨時黨支部和項目工作組負責組織實施。形成了責任明確、上下聯動的工作局面。瓦渡集鎮安置點於2016年4月18日開始徵地,5月初開始基礎回填,再到房建建設,僅僅3個多月,工作的穩步推進主要得益於夯實了臨時黨支部和項目工作組的兩大責任,進而督促工作有效落實。2019年4月1日,瓦渡社區龍井支部委員會成立,它將繼續代替臨時黨支部,由來自三坪、荒田、瓦渡、浪壩、土官、打坪6個村(社區)的20名黨員帶頭,切實落實好為瓦渡集鎮安置點群眾服務的職責。

力拔窮根奔小康——隆陽區瓦渡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蹚出三條致富路

突出1個主體。瓦渡集鎮安置點施工前期以規劃區域為單位,劃分了A、B、C三個區域,成立了搬遷戶建房理事會,理事長和副理事長由搬遷戶擔任,監事由鄉扶貧辦技術員兼任,成員也是搬遷戶。每個區域又推選1名理事長和2名理事。建房理事會以搬遷戶為主體,使之參與到戶型選擇、房建價格談判、合同談判、質量監督、進度督促等環節,在保證瓦渡集鎮安置點總體工程質量的同時,更消除了搬遷戶“他人建房沒自家建房用心”等疑慮,提升了他們對新家的整體滿意度。

如今的瓦渡集鎮安置點正逐步成為商住一體、環境優美、休閒宜居的新家園,正如綠化帶種滿的百日菊,五彩繽紛,光彩耀人。

本報記者 蔣建國

責編:蔣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