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生一个人的“云考场”,一起来听听她的考试心得

“云考试”现场

受疫情影响,不少高校针对今年艺术生的校考,采取了视频初选和高考后现场考试的模式。今年19岁的考生雯雯,10日经历了一场“云考试”。

迷茫

孩子和家长压力都很大

“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她现在应该已经在教室里专心忙文化课。”妈妈唐莉说,雯雯的艺术专业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她心仪的高校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

按照往年惯例,艺考生都要先参加高校招生的校考初选,一般都是一月份报名,二三月份就要奔波在各高校间参加校考。

很多艺考生在忙着校考期间,会将文化科目先放一放,去攻专业考试,希望拿到一个“预门票”,等各校校考结束了,再专心复习文化科目。

“疫情防控开始后,很多考生都迷茫了。”唐莉称,那时候高考时间还没明确推迟,大家担心若是高校突然通知校考,到底是先忙文化还是先忙专业?

每天的考生咨询群中,不少焦虑的家长都在打听今年还有没有校考?“很难熬,孩子压力很大。”比孩子更难熬的,是家长。

应对

文化和专业都不能放松

校考是否推迟还未明确时,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唐莉觉得校考推迟的可能性很大,就给了雯雯建议:文化和专业都不能放松。

“专业线过了,文化成绩高一些岂不是更好?”雯雯也想通了,那段时间还没开学,与其在家中焦虑难安,不如静下心来复习。

等待校考消息期间,唐莉陪着女儿在家复习备考,每天都会根据老师的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训练。“我能做的,和其他考生家长一样,陪孩子聊天,给她做好吃的。”

不过,对于雯雯来说,文化、专业都不放松的学习模式,要比参加过校考再专心复习文化课,压力要大得多。

“她要考的这个专业,对美术功底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唐莉说,起初也很担心最后只凭文化成绩参考录取,一些考生的专业优势体现不出来,现在看来,高校还是考虑周全。

初考

非常考验个人综合能力

“推迟校考,不等于不考。”雯雯说,复习期间不上网,以免分心,都是妈妈关注考试的通知等。

当得知学校通过“云考试”方式进行初选后,雯雯和妈妈很开心,专门在家中的客厅腾挪出空间来备考。

“手机支架等准备好,将家布置成考场。”学校允许先模拟几次,雯雯为此还练习了几次流程。

真正开考的时间到了,在高校指定的APP上实名刷脸注册,雯雯的一举一动,都有视频记录,高校的老师都会尽收眼底。

“在家里考试,就担心有人突然敲门或是隔壁装修打墙。”一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唐莉紧张得不敢挪步,装手机卡时握着的顶针,突然掉落地上,她都感觉声音很大,连自己的喘气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考试结束,唐莉舒了一口气,照镜子一看,自己额头已布满了汗。“孩子看起来很轻松,专心在那作画。”

校考改成了“云考试”,整个流程雯雯已很熟悉,她介绍,考试过程很考验考生的应变能力,也很公平公正,视频全程监控,考生也没有作弊的余地。

“先要对着镜头介绍自己,然后根据老师临场布置的要求开始创作。”传统校考并不太关注考生的临场举止等,但一个人的考场,自己就是主角,无论是介绍还是创作,都是临场发挥,个人习惯等都呈现在云监考老师的眼里。

每所高校都会给考生模拟的时间,来熟悉操作流程和考试要求,因为各校视频初选的时间不一,雯雯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其他考生一个借鉴和参考,她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视熟悉流程。

另外,选择考试的场所,一定要安静和避免有突发意外的情况,如网络、外界干扰等,她进行的考试要求就是,如果手机故障造成中断,考生必须两分钟内重新进入考试,仅允许意外中断1次,因此手机设备的电量等一定要提前做好保障,以免中途没电等突发情况影响发挥。

“考试结束后,会在视频下,用EMS快递形式按照要求将作品准时邮寄。”雯雯说,建议家长一定要和考生一起熟悉流程,顺利通过初选,安心复习参加高考,待高考结束后,再参加高校组织的专业复试。(雯雯和唐莉为化名)

记者 孟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