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曾经的她,在18岁前就已有7部电影作品,并因出演《北京人在纽约》一夜走红,她便是马晓晴。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马晓晴


1979年正好是“国际儿童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为此专门投拍了一部儿童题材的影片,并且请来了当时中国最有威望的导演谢晋。这部影片就是——,而这部影片最初,最让影片副导演黄蜀芹头疼的,就是寻找片中那个年龄最大的孩子——保育员湘竹。谢晋导演的要求是这个演员必须是在成年人和儿童、幼儿之间的那种人。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啊,摇篮》谢晋与小演员们

带着导演这种模棱两可的要求,黄蜀芹开始到上海市的各个少年宫去挑选演员。当时,11岁的马晓晴正在黄浦区少年宫学习话剧。有一天,正在上形体课的马晓晴被老师喊出了排练室,给一大堆人朗诵了《好妈妈》,年幼的马晓晴并不知道,面前的这堆人里,就有大名鼎鼎的导演谢晋。马晓晴的朗诵让黄蜀芹导演眼前一亮,她在马晓晴的眼睛里看见了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她一下就喜欢上了眼前的这个女孩。出来后,谢晋迫不及待地对黄蜀芹说,就是这个孩子了。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马晓晴饰演的湘竹

就这样,11岁的马晓晴顺利的进入了《啊,摇篮》剧组,开始塑造自己的第一个银幕形象。那时候的马晓晴刚开始接触电影,什么也不懂,跟她配戏的女演员进入角色之后演到这个动情的时候后按照导演的要求放声大哭,马晓晴感觉挺莫名其妙的,甚至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一边笑还一边问现场的工作人员,说她干嘛要哭啊?把谢晋导演气得浑身发抖:“你这个孩子怎么可以这样呢?你看看人家已经很入情节了,你怎么还在那笑啊?”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马晓晴

《啊,摇篮》讲述的是解放前,中央根据地撤离延安时,护送几十位革命后代的故事,剧中的主角清一色都是孩子,其中马晓晴扮演的湘竹是一个14岁的保育员,戏份并不重,但是她却演的非常出彩。1979年,经过六个月的艰苦拍摄,《啊,摇篮》在11 月份上映了,马晓晴不仅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了自己,还初次尝到了成名的滋味。马晓晴的名字在学校里被每一个师生熟知,在她的家乡,甚至还有人家里新生了小孩就直接给取名叫马晓晴。

1980年1月出版的《大众电影》甚至用不小的篇幅来评价马晓晴塑造的湘竹,称她是“孩子中的大人,大人中的孩子”。而正是因为参与拍摄了这部电影,年幼的马晓晴就没有过别的打算,一心就是想当明星。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杂志封面上的马晓晴

为了这个梦想,在步入少年阶段后,马晓晴以平均一年一部的速度接拍电影,仅1981年那一年,她就接拍了《苦果》《没有字的信》《子夜》三部电影。到她高中毕业前,年仅18岁的马晓晴,已经有了7部电影作品。那个时候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马晓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有人找她去演戏,只要有成年人在她所在的班级外头往里探头张望张望,马晓晴就会不由自主地揣测,是不是又有人来找她拍电影了。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马晓晴剧照

1986年,即将高中毕业的马晓晴做出一个让父母和老师都很失望的决定,没有选择报考父母和老师期望的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一意孤行地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然而,命运此时却和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报考上戏时,马晓晴在考表演系的同时也报考了导演系,结果是导演系以为表演系要她,表演系以为导演系要她了,结果马晓晴落榜了。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马晓晴

落榜艺术院校的马晓晴再一次将父母就读普通高校的建议放到了一边,选择了复读。这一年王扶林导演,欧阳奋强,陈晓旭主演的电视剧《红楼梦》正在热火朝天的拍摄中,同时,谢铁骊导演也在拍摄电影版的《红楼梦》。这是中国电影界的巨制,共六部八集,影片总时长达到了735分钟。一个偶然的机会,马晓晴知道了剧组招募演员的消息,她背着父母跑到剧组去试镜。面试那天,马晓晴穿上了古装戏服,头上堆满了头饰,一进门就踩在裙子的前摆上,摔了个马大趴,头上的头饰连着头套都掉下来了。马晓晴忙不迭地爬起来,手忙脚乱地去捡头套,惹得谢铁骊导演哈哈大笑,他一锤定音:这个人一定要演史湘云。就是这么一跤,马晓晴跌进了《红楼梦》。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电影《红楼梦》马晓晴饰演史湘云

由于《红楼梦》里史湘云的戏份不是很多,马晓晴一边在剧组参与拍摄一边复习高考,这一次,她的目标仍然是艺术类大学。1987年,马晓晴如愿以偿进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千辛万苦进入了大学,马晓晴却发现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她想象的并不一样。那时候学校教所有的人演戏都是那种比较板板正正的表演,这让马晓晴心生反感,她更喜欢发自内心的自然的表演方式。马晓晴将目光转向了国外,通过努力,她考取了美国旧金山音乐艺术学院,当年这个学院在整个亚洲仅仅录取了两名学生,每年还有9200美元的奖学金。马晓晴向学院提出了出国留学的申请,却被学院无情地拒绝了,盛怒之下的马晓晴毅然选择了退学。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马晓晴

1988年,马晓晴从上海戏剧学院退学并北上到北京寻求表演上的发展,这个决定使她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北漂”的个体演员。而进入全新电影圈子的马晓晴急需一部能够证明自己的作品。同年年底,她等到了这个机会,那就是对她的表演生涯乃至整个中国电影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顽主》。


当时的米家山导演看到了马晓晴主演的《让世界充满爱》,就给马晓晴写了一封信,邀请她出演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顽主》,还随信附上了剧本。当时的马晓晴根本不知道王朔是谁,但是她在看完剧本后立马喜欢上了剧中的人物。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电影《顽主》剧照

《顽主》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是中国电影第一次正面表现反传统的“城市浪子”,他们以貌似超脱潇洒的姿态,放浪形骸,游戏人生。戏中主要的三位男演员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葛优,梁天和张国立。第一次见到后来在影坛大名鼎鼎的喜剧三剑客,马晓晴心里完全惊呆了,这几个人是演员?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顽主》剧照

1989年《顽主》公映后,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热烈的讨论。并得到了金鸡奖的六项提名,这其中就包括马晓晴的唯一的最佳女配角提名。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马晓晴并没有得到这个奖,那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意外的空缺了。当时身为金鸡奖的评委会主席的谢晋导演提出来,不要给年轻女演员这么早就发奖。当时正是出国热,很多获了奖的演员都去了国外发展,所以谢晋导演坚持不把奖颁给21岁的马晓晴,结果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女配角奖就空缺了。

谢晋的说法也不完全是无中生有,从1979年到1989年这十年间,有将近半数的金鸡百花最佳女演员得主,之后都选择了出国。这其中包括大家所熟悉的张瑜、陈冲、斯琴高娃、龚雪。虽然与大奖失之交臂,但几年后,在这股“出国热潮”退却后,她却得到了一个特别的出国机会,参加《北京人在纽约》的拍摄,而出演这部电视剧,马晓晴最要感谢的就是姜文。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马晓晴与姜文 田壮壮

1992年,中国电影代表团在日本举办影展,展映的影片有马晓晴的《北京你早》、《马路骑士》,还有姜文和田壮壮导演《大太监李莲英》,姜文和马晓晴都是代表团的成员。在日本他们相处得非常和谐,十分开心。回国后,郑晓龙邀请姜文出演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姜文向郑晓龙提出了一个条件:“剧中饰演我女儿宁宁的,全中国我不要任何一个女演员,我就非得要马晓晴这个女孩,一定就是她了”。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北京人在纽约》剧照

《北京人在纽约》讲述北京人在纽约奋斗和挣扎的生存故事,是中国第一部去国外拍摄的电视剧,此片的导演正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郑小龙和冯小刚。这部投资高达150万美元,题材大热的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在国内引发了巨大反响,也创下当时收视率的最高记录,此时已经成年的马晓晴再次体会到了什么是一夜成名。 自那以后马晓晴老觉得自己生活在探照灯底下,到哪都有人看自己,完全没有消停的时候,这让她觉得特别不开心,没有任何隐私。就连她在饭店吃饭的时候,也有服务员站在旁边一直看着她吃饭,看着就嘿嘿笑,马晓晴说:“你不要再对我笑了好不好,吓死了。”

个人生活完全暴露在公众视线下的马晓晴逐渐减慢了拍戏的速度,也慢慢淡出观众的视线。2004年,马晓晴又回到上海过起了平静的生活,直到现在,她依然以写剧本,写广播剧,或者自编自导小成本电影的方式保持着与电影的关系。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晓晴最终没有逃过被观众遗忘的命运

马晓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