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荔 | 人性博物館之自負

黎荔 | 人性博物館之自負

人類的複雜人性就像萬花筒一樣,

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斑斕表現。


黎荔 | 人性博物館之自負


很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如高智商的年輕動物一樣活力、生猛、自負、桀驁。陽光之下,瘋狂生長,歷經夢想與人性、與世界的短兵相接,兇猛青春一如熱帶雨林的藤蔓,遮天蔽日,卻掩藏著某種的失落與惶恐。越是從幼稚走向成熟,越是沒有被提供一個廣闊舞臺,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的風采,越激渴著獲得別人的理解和肯定。中國當代文學史中有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年僅25歲就臥軌自殺的詩人海子,就因長期不被世人理解,而表現出一種突圍搏殺般的極端自負。海子的內心深處,有一種凌駕於萬物之上的驕傲,他曾經在《秋》中這樣寫道,“秋天深了,王在寫詩”,詩人以詩歌之王自比,其自負可見一斑。凡是美的東西,都希望別人投來認可和讚許的目光,自負美麗的更是如此。可惜在活著的時候,海子並沒有得到多少世人的理解,這使得他的自負更趨向於一種宣戰式的狂狷與虛妄。

越是鮮明強烈的“個體性”,自我的存在歷歷分明,那麼,越可能帶著自負,因而不得不承受某種孤獨痛苦,懷著對於世界的不屑和不滿。自負是人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總不免高看自己一眼。可以說,我們大多數人都很驕傲,會誇大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例如自己的駕駛技術、聰明才智和異性魅力,我們身上充分自我認可的一些閃光點。這種現象被稱為“烏比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也稱沃博艮湖效應),該詞來源於蓋瑞森·凱勒(Garrison Keillor)虛構的草原小鎮,即烏比岡湖鎮上“所有的女人都強壯,所有的男人都長得好看,所有的孩子的才智都在平均水平之上”。社會心理學借用這一詞,指人的一種總覺得什麼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傾向,即給自己的許多方面打分高過實際水平。


黎荔 | 人性博物館之自負


有些自負的表現形式,恰恰是一種刻意的自嘲。比如,清華國學四大導師之一的梁啟超,上課的第一句話是:“兄弟我是沒什麼學問的。”然後,稍微頓了頓,等大家的議論聲小了點,眼睛往天花板上看著,又慢悠悠地補充一句:“兄弟我還是有些學問的。”頭一句話謙虛得很,後一句話又極自負,他用的是先抑後揚法。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劉文典與梁啟超的開場白有得一拼,他是著名《莊子》研究專家,學問大,脾氣也大,他上課的第一句話是:“《莊子》嘿,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其自負如斯。這且不說,他在抗戰時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見作家沈從文也在跑,很是生氣,大聲喊道:“我跑防空洞,是為《莊子》跑,我死了就沒人講《莊子》了,你跑什麼?”輕蔑之情溢於言表。好在沈從文脾氣好,不與他一般見識。

自負,某種意義上源於對外界的鈍感,所謂“無知者無畏”。等到我們不斷擴大視野,博採眾長,能夠認知他人真正的能力,能夠認知且正視自己的不足,我們才能變得理性謙卑,具有自知之明,因而靜水流深。但諷刺的是,我們當中技能最匱乏的人反而最易於過度自信,即所謂的“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這是一種認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誤以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脹。這種自我拔高似乎表現得極端甚至荒謬,但是個中人根本不能自我覺察。中國人稱之為“一桶水搖不響,半桶水響叮噹”,意思是:一個真正有水平的人是不聲不響的,很謙虛謹慎,而那些一知半解的,自以為是的人才會響呱呱,不沉著,不虛懷若谷。或者說,真正明白事理的都很低調很沉默,那些懂一點的人才亂咋呼,好像自己很懂一樣。


黎荔 | 人性博物館之自負


其實今天的現代人普遍是很自負的。為什麼呢?因為近一百多年來人類的技術進步,讓我們在“時間神話”中以“新人”的自負登場,不由得有“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自以為可以傲視古人。其實,任何歷史片段,都包含著通向現在和未來的軌道與索引。若不能客觀地正視歷史,即無法正視今天的處境;若不能體察前人的難度,即無法預測自身的荒誕。站在歷史的盡頭,我們將一切歷史都解讀成了當代史,以當前的現實生活作為參照系,我們中的許多人,甚至會以一種致命的自負,認為今日之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可以秒殺過去無數世代累積的習俗傳統。

現代人的自負還體現在,過於相信自己理性的計算能力。現代人之所以大膽地做一切違反習俗的事情,就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可以清楚地計算自己行為的成本、收益。但是,人的理性的能力其實是非常有限的。一個人或許可以感知自己的行為的收益,但很難清楚地計算自己的行為的成本,包括自己未來要承擔的成本,及可能對他人產生的成本,而這種成本很可能又反彈回他自己的身上。我們還很自負地認為自己擁有自由意志,一切行為都出自於自我選擇。不過受弗洛伊德的影響,我一直覺得人絕大部分時間是受自己的“潛意識”支配的,或者只是隨大流而已,只有極少數時間例外。當然,獨立思考的人是有的,不過這樣的人鳳毛麟角。


在光怪陸離的時代舞臺上,我見過那麼多性情自負驕傲激烈的人物,如果要建一座人性博物館,在其中展陳種種人性標本,那麼,自負肯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種。人自負地以自身為萬物的尺度,隨著現代社會信仰的缺失,人類越來越被自己過度傲慢、自負的情緒所欺騙,傲慢到以為能征服地球,甚至征服宇宙,老是想用征服者的心態去面對大自然。登山者真的征服珠穆朗瑪峰了嗎?不過是渺小人類中極少數的一部分人,曾從那兒跨過而已,當一代代人變成一盒骨灰的時候,珠穆朗瑪峰依然在那兒屹立不倒。


作 者 · 小 簡


黎 荔


黎荔 | 人性博物館之自負


北京大學文學博士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學而講壇》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