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的不同含义与实际·制度·思想

其一,生产力等于生产工具,如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是结绳记事、是算盘、抑或是电脑等。世界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技术是在进步之中,且由人决定。

其二,生产力等于社会财富(或称“钱”、“财富”、“物质文明”)。生产工具再先进,不使用或使用不当,也不会给社会带来什么财富。当然,一般来说,工具越先进,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社会财富的多寡对社会制度某些方面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粮食增多到一定程度,粮票制度就自然终结,以及对消费力、社保水平的影响作用。但仅此而已,它并不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改变一切,如所有制和经济体制。“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是或然的,它仅指出某些人的一种可能,且有限的趋势,实际是:更堕落的可能性照样存在:衣食足思淫欲,仓廪实思挥霍。一旦财富充裕的前提消失,某些人就会原形毕露,甚至更糟糕。最可贵的是人穷志不短的精神力量。经济水平不能决定道德。

其三,生产力等于人。谈到生产力的能动性、最终决定性,它只能指的是人类本身,因为工具或财富都是死物,是“不能动”的,不但不能创造、决定任何它物,并且它自身还在折旧、腐烂下去。只有有生命的人,才可以不断地给世界留下来一些创造物。没有人,算盘自己绝对变不成电脑。人的决定作用远比生产力决定作用的说法更少歧义。生产力从属于人,而不是相反。单就生产能力而言,它决定不了任何根本的事物,如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只影响一些派生的枝节。赶马车或开火车,能决定多少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呢。我们现在比改革开放前富有了多少倍呢,反倒是私有制经济得到了大发展,而不是越发达越需要公有制。

套用社会基本矛盾三段式:生产力实际包括人和物两个部分,即这个世界的“实际”。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三段式中,生产力应该等同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际”(即全部社会环境),经济基础等同于“制度”(包括经济、政治制度),上层建筑等同于“思想”,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制度,然后为了更好的让人们接受这个制度而宣传与之相适应的思想;如果制度不符合实际,不但不能改善实际,反而会使实际更糟,如果思想与制度不相符合,不能接受这种制度,那么就无助于制度的平稳运行。思想不可太激进或太保守。“实际”中最核心的还是人性、人的愿望、人的情感。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再强调一切从理论出发。是“实际”决定一切,而非“生产力”、“物质文明”决定一切。与其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不如说实际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思想。面对人不可能不为自己利益着想的实际情况,非要设计公有制,那么,导致国民经济几乎濒临崩溃的结果就很正常了,再灌输大公无私的思想也不管用。现实是没有错误的。不承认现实,更谈不上改善。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而非改造人性或世界。能改变自己的是神,想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

每个人的行为要符合他的环境,想法要接受他的行为,否则,势必不成功,且心灵痛苦。环境——行为——想法是一个人环环相扣的三段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