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泥鰍,就別怕泥巴糊了眼

怕事,畏懼難題,是人之普遍存在的劣根性。這就像人都會不自覺地慵懶一樣,沒有人天生就喜歡勤奮、吃苦,好的品質都是修煉而來的。所以,在身邊總會看到很多人有了機會不把握,或者把握不住,還總是怨天尤人。特別是身邊團隊中的人,有時候就只能怒其不爭了。

俗話說,做了泥鰍,就不要怕泥巴糊了眼。可現實生活中的人,恰恰相反,想做泥鰍,可是又怕糊了眼。更糟糕的是,糊了眼也聽之任之,繳械投降。當然,這不是一個真正的靈長類動物該有的樣子,一個人連自己的意志都管不住,或者至少都不能及時修正,談何為人?又談何成事?

破解畏難情緒,敢於擔當是正確面對問題的前提。遇事不怕事,先接納後研究。否則,見事就先心裡露怯了,自己就出溜了,哪裡還有可能把事情處理好?毛主席說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你先確定堅強的意志,積極擔事,辦法總比困難多。積極努力的人,上帝都會額外關照。

破解認知困局,善於擔當是處理好問題的關鍵要素。打鐵還需自身硬,常年累月的積累專業能力和強化自身修養是提高認知水平的捷徑。所以,要破解認知困局,就需要一猛子紮下去,用學習去突破關鍵點,用長久的堅守換取認知的突破。也只有在謀一域數十年點滴積累,從縱向深度挖掘,才能形成具備深度與高度的認知能力,才能比別人看的更深刻一些。只有修煉如此的認知能力才能具備高水平的擔當方法,才能逢凶化吉,才能遇山開山,遇水搭橋,化困難於無形。

破解習慣所致的執行力偏差難題,能夠擔當是面對問題的終極殺手鐧。想的多好,永遠是上半篇。落地成功,需要的是執行力,執行到位,事可成,才是下半篇。而習慣是順著人性的弱點走的,就像物體自由落體,是向著阻力最小的地方跑的。這也是大部分人都無法確保堅持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人之常態,毅力強一點的,堅持的長一些,毅力弱一些的,堅持的短一些。能夠堅持以終為始,執行到底的往往是少數,這也像跑馬拉松一樣,以一個高速度跑完全程的,就是我們記住的那麼幾個。也許身邊的你,常常會立志,今天想幹這個事情,過一段時間,又想幹別的事情,沒有恆志。這就是一個人的韌勁不足,執行力偏差類習慣無法破解所致。此習慣不破,一切都是枉然。

做人做事,恆心二字。除非不做,做了必須要有做的樣子。否則,你就是自掘墳墓,自甘墮落,自毀尊嚴。管理好自己,做什麼像什麼,你必將自帶流量,成為某一個領域中的佼佼者。還是那句老話,做了泥鰍,就不要怕泥巴糊了眼。人,要對自己狠一點,向著阻力大的方向走,雖然難一些,但是,有利於鍛鍊身體與靈魂,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